《数据通信系统与网络》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树模编译
  • 出 版 社: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77
  • ISBN: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传输介质 1

1.1 简介 1

1.1.1 类比与数位信号 1

1.1.2 调变解调器 2

1.1.3 A/D转换 2

1.1.4 资料通信 3

1.1.5 信号再生 3

1.1.6 总结 4

1.2 明线路 4

1.3 成对电缆 4

1.3.1 资料通信 5

1.3.2 内部与外部布线 5

1.3.3 损失 5

1.3.4 资料传送率 6

1.3.5 用户回路 8

1.4 同轴缆线 9

1.5 导波管 10

1.6 光纤 11

1.6.1 缆线 11

1.6.2 性能特性 11

1.6.3 渐层型光纤 13

1.7 无线电 14

1.7.1 低於3GHz的频带 15

1.7.2 高於3GHz的频带 16

第2章 传输业者与法令规章 19

2.1 历史的回顾 19

2.1.1 共同传输原则的起源 19

2.1.2 早期的电话法规 20

2.2.1 1934年的通信法案 22

2.2 法规的架构 22

2.2.2 法律案例 26

2.3 自从1934年以来工业及规章的发展情形 26

2.3.1 1960年以前的市场型态及法规 27

2.3.2 1950年代的决定性影响 27

2.3.3 1960年代管理上所遭遇的钝性 29

2.3.4 竞争性政策的发展 30

2.3.5 无法规化——未来的趋势 35

2.4 目前业界及法规的结构 39

2.5 未来的问题及趋势 44

第3章 调变解调器、多工器、及集讯器 47

3.1 简介 47

3.1.1 调变解调器 47

3.1.2 多工器与集讯器 48

3.2.1 调变解调器 50

3.2 调变解调器的种类与介面 50

3.2.2 介面调变解调器 55

3.3 音频级的传输通道 57

3.3.1 作资料传输时应注意事项 57

3.3.2 调节过的线 59

3.3.3 符号间干扰、视样式及线上错误 61

3.3.4 可适应的等化器及回应消除器 64

3.3.5 错误统计 67

3.4 数位调变与解调 68

3.4.1 对调变的需求 68

3.4.2 二元频移按键 68

3.4.3 相移按键及正交调幅调变 70

3.4.4 资料拌码 82

3.5 调变解调器的特殊性能及用法 83

3.6 多工器 85

3.6.2 公共传输业者的多工方式 86

3.6.1 多工器的型式(声音与资料) 86

3.6.3 终端用户使用的多工 87

3.6.4 智慧多工器 90

3.7 集讯器 98

3.8 现在及未来 102

第4章 通信协定 105

4.1 简介 105

4.2 选择副网路通信协定 109

4.2.1 副网路中的一般问题 109

4.2.2 链控制程序:第二层 111

4.3 一个例子:CCITT X.25界面及其链通信控制协定 114

4.3.1 X.25简介 114

4.3.2 HDLC基本观念 115

4.3.3 X.25第二层:LAP的资料透通性 115

4.3.4 HDLC传输 116

4.3.5 X.25 LAP链控制与连结 117

4.3.6 X.25 LAP的错误控制及流程控制 118

4.3.7 X.25 LAP型态 119

4.4 主层次的通信协定 119

4.4.1 基本原理1:理论模式 120

4.4.2 基本原理2:通信协定的作用 123

4.4.3 基本原理3:特殊的主/主通信协定目标 123

第5章 私用交换分机的区域网路 125

5.1 简介 125

5.1.1 个人电脑的世纪 125

5.1.2 孤立的自动化办公室 125

5.1.3 区域网路 126

5.1.4 区域网路的限制 128

5.1.5 本章的架构 128

5.2.1 资料通信相对於声音通信 129

5.2 目前的资料通信与需求 129

5.2.2 连结、虚连结及通信 130

5.2.3 ISO OSI:一个资料网路模式 130

5.2.4 基本的通信问题 132

5.3 PBX 135

5.3.1 历史简介 135

5.3.2 对PBX作定义 136

5.3.3 PBX的结构与进展 137

5.4 具体层次:频宽、介质、拓扑 138

5.4.1 类比及数位信号 139

5.4.2 在数位系统中资讯的逻辑表示法 141

5.4.3 串列与并行传送 141

5.4.4 同步与非同步传输 142

5.4.5 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传输 143

5.4.6 线:介质及拓扑 144

5.5 交换的概念与系统 146

5.5.1 频宽资源 146

5.5-2 空间分隔与时间分隔交换 148

5.6 PBX控制装置 152

5.6.1 公共控制结构 153

5.6.2 储存程式的控制 155

5.7 可靠度 158

5.7.1 网路性能的三项指标 159

5.7.2 声音与资料的可用度 159

5.7.3 硬体技术:模组性及冗余性 160

5.7.4 自我诊断 161

5.7.5 错误志入与远端诊断 162

5.8 PBX在资料通信上的应用 162

5.8.1 用PBX连结主电脑与终端机 162

5.8.2 资料呼叫处理软体 164

5.8.3 连结用户与远端主电脑 166

5.8.4 通信协定的转换与网路间的通信 167

5.8.5 处理器间的通信 170

5.8.6 整合式声音/资料服务 172

5.8.7 未来的服务 175

5.8.8 PBX LAN特性总结 176

5.9 系统管理 177

5.9.1 系统管理功能 177

5.9.2 组态及服务的限制 177

5.9.3 地址资料库管理 178

5.9.4 网路监督 178

5.9.5 结论 178

6.1.1 网路 181

6.1.2 区域网路 181

6.1 简介 181

第6章 基频带区域网路 181

6.2 区域网路的历史 183

6.3 基频带区域网路的分类 185

6.4 分布技术 188

6.4.1 电缆技术 188

6.4.2 光纤技术 190

6.4.3 在不同网路拓扑中的应用 192

6.4.4 IEEE 802.3缆线 193

6.5 存取通信协定 194

6.5.1 CSMA/CD 195

6.5.2 汇流排上的符记通过 197

6.5.3 符记环网路 198

6.5.4 分时多入 199

6.5.5 轮询接达 201

6.6.1 何谓“性能” 202

6.6.2 影响性能的资料率 202

6.6 性能 202

6.6.3 负载:有多少工作站要使用此传输通道? 203

6.6.4 错误状况:原因及结果 207

6.7 区域网路标准 209

6.7.1 逻辑链控制 210

6.7.2 介质接达副层次 210

6.7.3 实质层次的定义 211

6.7.4 其他标准 211

6.7.5 其他非标准化的网路 212

第7章 宽频带区域网路 213

7.1 简介 213

7.2 定义 213

7.3.2 资料共用 214

7.4 联合通信系统 214

7.3 资源及资料共用 214

7.3.1 资源共用 214

7.5 宽频带系统的优点 215

7.6 调变解调器 217

7.7 实际的设备 219

7.8 频率配置 222

7.9 拓扑 222

7.9.1 星状拓扑 223

7.9.2 环状拓扑 223

7.9.3 汇流排拓扑 224

7.10 私密及安全 224

7.10.1 加值型网路 225

7.10.2 私密及安全问题 225

7.12 网路私密及安全 226

7.11 美国国防部电脑安全中心 226

第8章 电脑及通信安全 229

8.1 问题的本质 229

8.2 对电脑/通信系统的威胁 229

8.2.1 实际安全问题 230

8.2.2 人员的问题 231

8.2.3 程序上的问题 231

8.2.4 通信上的问题 231

8.2.5 电脑系统的问题 231

8.3 保护措施 234

8.3.1 通信安全 234

8.3.2 资料编码标准法 236

8.3.3 链编码 237

8.3.4 端与端间编码 237

8.3.5 分配键 238

8.3.6 公共键编码 239

8.3.7 电脑安全性 240

8.3.8 信托电脑系统 241

8.3.9 参考监督器观念 241

8.3.10 存取控制规则 242

8.3.11 信托电脑系统评估标准 243

8.3.12 安全核心系统 245

第9章 区域网路的标准 249

9.1 简介 249

9.1.1 LAN通信协定与OSI模式 249

9.1.2 LAN标准的演进 250

9.2 IEEE 802区域网路标准 252

9.2.1 逻辑链控制副层 254

9.2.2 CSMA/CD汇流排 255

9.2.3 符记汇流排 261

9.2.4 符记环 264

9.3 其他通信协定的问题 266

9.3.1 终端机介面 267

9.3.2 主电脑介面 268

9.3.3 网路管理与控制 269

9.3.4 网路间通信 270

9.3.5 较高层次的通信协定 272

9.4 目前状况与未来的方向 272

第10章 错误控制 275

10.1 基本的编码观念 276

10.1.1 影响选择错误控制方式的一些问题 276

10.1.2 编码方式与特性 277

10.1.3 频道特性 279

10.1.4 编码上的限制 281

10.2.1 基本观念与特性 285

10.2 线性区域码 285

10.2.2 循环码 287

10.2.3 错误侦测码 289

10.2.4 二元错误更正码 290

10.2.5 李得一所罗门码 294

10.3 回旋编码 296

10.3.1 回旋码的结构 296

10.3.2 对率-l/n二元码作拜得毕解码 301

10.3.3 对率-k/n二元码的拜得毕解码 310

10.3.4 对非二元频道的拜得毕解码 314

10.3.5 序列解码 317

10.3.6 回授解码 321

10.4 在脉冲-杂讯频道上的错误控制 321

10.4.1 自动重复请求(ARQ) 321

10.4.2 脉冲-错误-更正码 321

10.4.3 ?空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