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化学的研究方法 1
三、化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
四、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2
五、化学发展简史 3
第二章原子结构 6
一、原子结构的复杂性 6
三、原子的核电荷与核结构 7
二、带核原子模型 7
四、波尔学说的概念 9
五、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11
六、电子云的初步概念 15
第三章 分子结构 17
一、化合价和化学键 17
二、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7
三、共价键和共价 21
四、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键的杂化 24
五、极性的与非极性的共价键 25
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27
七、分子缔合与氢键 29
九、晶态物质和无定形物质 30
八、物质的聚集态 30
十、晶体的内部结构 31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34
一、化学反应速度 34
二、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5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8
四、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9
五、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40
六、平衡的移动 42
一、溶液的组成 45
二、溶解的过程——门捷列夫水化学说 45
第五章 溶液 45
三、物质的溶解度 46
四、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47
五、分配定律 49
六、溶液的浓度 49
七、有关浓度的计算 53
八、稀溶液的性质 55
九、溶液的蒸气压、拉乌尔定律 55
十、溶液的沸点 56
十一、溶液的冰点 57
十二、渗透现象及渗透压 58
十三、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59
十五、稀溶液定律 60
十四、渗透压在生物学及医学上的意义 60
第六章 电离理论 62
一、电解质的稀溶液 62
二、阿累尼乌斯电离学说 63
三、离子的水化 63
四、弱电解质溶液 66
五、强电解质溶液 70
六、离子反应 74
七、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75
八、溶度积原理 77
一、水的电离 80
第七章 水的电离及水解 80
二、溶液的酸碱性 81
三、氢离子浓度和pH值 81
四、酸碱指示剂 82
五、盐类的水解 84
第八章 氧化与还原 89
一、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89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90
三、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92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当量 95
一、络合物和络离子 98
二、络合物的构造和络离子的形成 98
第九章 络合物 98
三、络离子的内部结构 99
四、络离子的稳定性 99
五、内络合物的概念 100
六、络合物在医药上的应用 101
第十章 周期律的发展 104
一、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和周期系 104
二、周期律的发展 105
三、周期表的现代形式 105
四、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108
五、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112
六、同位素 115
第十一章 周期系第七族主族和第六族主族元素 117
第七族主族元素 117
一、第七族主族元素的通性 117
二、卤素的性质和用途 117
三、卤化氢和卤化物 119
四、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120
第六族主族元素 122
一、第六族主族元素的通性 122
二、氧和氧化物 123
三、硫和硫化物 124
四、硫的重要氧化物和含氧酸 125
二、氮及其化合物 128
一、第五族主族元素的通性 128
第十二章 周期系第五族和第四族主族元素 128
第五族主族元素 128
三、磷及其化合物 131
四、砷及其化合物 132
五、锑、铋及其化合物 133
第四族主族元素 134
一、第四族主族元素的通性 134
二、碳及其化合物 134
三、硅及其化合物 137
四、锡、铅及其化合物 137
一、第三族主族元素的通性 139
二、硼及其化合物 139
第三族主族元素 139
第十三章 周期系第三族主族和第二、一族主族元素 139
三、铝及其化合物 140
第二族主族元素 141
一、第二族主族元素的通性 141
二、铍及其化合物 142
三、镁、钙、钡的重要化合物 142
第一族主族元素 144
一、第一族主族元素的通性 144
二、钠、钾的重要化合物 145
二、铜、银及其重要化合物 146
一、副族元素的性质 146
第十四章 副族元素 146
三、锌、汞及其重要化合物 148
四、铬及其重要化合物 150
五、锰及其重要化合物 151
六、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52
第十五章 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154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及其分类 154
二、定性分析的方法 154
三、反应进行的方式 156
四、反应进行的条件 157
五、反应的灵敏度 157
六、定性分析反应的特效性 158
七、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159
八、点滴分析的概念 160
第六章 定量分析 161
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161
一、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分类 161
二、容量分析概述 162
三、容量分析方法 162
四、容量分析的操作程序 163
五、容量分析的一般计算方法 164
六、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166
三、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68
二、中和法的实验过程 168
中和法 168
一、中和法概述 168
四、中和法的计算示例 174
五、中和法应用实例 175
氧化还原法——高锰酸钾法 178
一、高锰酸钾法的概述 178
二、高锰酸钾法的实验过程 178
三、高锰酸钾法的计算示例 179
四、高锰酸钾法应用实例 180
氧化还原法——碘定量法 182
一、碘定量法的概述 182
二、碘定量法的实验过程 183
三、碘定量法的计算示例 184
四、碘定量法应用实例 185
比色法 187
一、比色法的意义 187
二、比色法的理论基础 187
三、比色测定的方法 188
四、比色分析中的误差 192
五、比色法应用实例 193
四、气体反应中的体积关系 194
三、倍比定律 194
二、定比定律 194
一、物质质量不灭定律 194
附录 194
五、原子与分子——阿佛加德罗定律 195
六、原子量和分子量 195
七、克分子和克原子——阿佛加德罗常数 195
八、气体克分子体积 196
九、气态物质分子量的测定——气体状态方程式 196
十、扩散及扩散定律 197
十一、气体分子运动学说 197
十四、化合价 198
十三、化学式 198
十二、气体分压定律 198
十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及有关计算 199
十六、化学反应中能的转变——热化学方程式 200
附表 202
一、当量 202
二、试剂 203
三、溶度表 205
四、对数表 208
五、门捷列夫元素周期系(玻尔式) 214
六、国际原子量表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