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治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尤荣开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940849
  • 页数:5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40章,重点介绍了神经科危重病监测治疗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技术,包括神经科ICU,生命体征、颅内压、神经电生理、颅脑影像学、神经肌肉传递功能、脑代谢等监测技术、监测量表,神经系统常用穿刺引流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冬眠疗法、脑功能保护、以及意识障碍、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和颅内低压综合征、植物状态、脑死亡、神经性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晕厥、闭锁综合征、神经源性休克和肺水肿、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危象、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系统炎症、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脂肪栓塞综合征、中毒、中暑、自缢、中枢神经疾病所致严重并发症、致神经系统危重症的常见疾病、纳络酮在神经科危重症中的应用、神经科危重症褥疮防治等。主要适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医师、研究人员、研究生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危重病监测治疗学 1

二、危重病 2

三、监测 2

四、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治疗学 2

五、建立NICU的重要意义 3

第二节 ICU发展历史 4

一、ICU的起源及国外概况 4

二、国内概况 6

三、分类 7

第三节 神经科重症监护室的设置与管理 7

一、规模 7

二、布局 7

三、设备 10

四、安全措施 10

五、人员要求 11

六、收治规定 11

第四节 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 14

一、基本原则与常用措施 14

三、神经系统的监测 15

二、监护对象的评估 15

五、监测分级 16

四、非神经系统的监测 16

第二章 一般生命体征监测 20

第一节 体温监测 20

一、生理基础 20

二、体温监测方法 23

第二节 呼吸监测 26

一、一般监测 26

二、呼吸频率、节律监测 26

三、通气量监测 27

五、呼吸力学 28

四、换气功能 28

六、波形 29

七、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30

八、二氧化碳 31

第三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32

一、原理 32

二、临床应用 35

三、影响SpO2监测的因素 36

四、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的优缺点 38

五、应用举例 40

第四节 脉搏监测 41

二、异常脉搏 42

一、正常脉搏 42

三、监测方法 43

第五节 无创血压监测 44

一、正常血压 44

二、异常血压 45

三、一般监测 45

四、电子动态血压监测 48

第六节 有创血压监测 50

一、有创测压的历史 50

三、动脉穿刺插管方法 51

二、有创测压的指征 51

四、测压装置 55

五、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59

六、并发症及其预防 61

第七节 心电图监测 62

一、ECG的原理 62

二、ECG监测的连接 64

三、注意事项 66

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66

五、心律失常的鉴别 6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68

第八节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和测压术 68

二、穿刺插管技术 69

三、导管的选择 69

四、穿刺插管方法 70

五、中心静脉压监测 76

六、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78

七、并发症防治 79

第三章 神经科危重症监测量表 82

第一节 APACHE评分系统 82

一、APACHEⅠ 82

二、APACHEⅡ 83

三、APACHEⅢ 85

第二节 意识障碍量表 91

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92

二、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93

三、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 93

四、太田Ⅲ-3分段式计分法 94

五、爱丁堡Ⅱ型昏迷量表 95

六、小儿昏迷量表 95

七、云南昏迷量表 96

八、成都Ⅰ型昏迷量表 96

九、运动反应脑干反射昏迷量表 96

第三节 脑卒中评分 98

一、欧洲评分标准 98

十、神经系统衰竭诊断标准(草案) 98

二、中国评分标准 99

三、伴发疾病的评分 100

四、既往史的评分 101

五、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01

六、改良Rankin Scale 101

七、Barthel Index及使用指南 101

八、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类 102

九、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 102

十、SPETZLER动静脉畸形(AVM)分级 102

第五节 MODS诊断、评分标准 103

十一、PAPILLE室管膜下出血分级 103

第四节 植物状态评分 103

一、婴儿及儿童标准 104

二、成人标准 104

第六节 其他评分量表 107

第四章 颅内压监测术 110

第一节 颅内压生理意义 110

一、颅内压的形成 110

二、影响颅内压的生理因素 111

第二节 有创颅内压监测 111

一、置入法 111

二、导管法 114

第三节 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 115

一、视网膜静脉压检测ICP 115

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115

三、鼓膜移位法 116

四、前囟测压法 116

五、经颅多普勒无创性ICP监测技术 116

六、生物电阻抗法 117

第四节 颅内压波形 117

一、正常波形 117

三、异常波形 119

二、压力波基线 119

第五节 颅内压监测 121

第五章 神经电生理监测 127

第一节 常规脑电图 127

一、频率、波幅和波形 127

二、监测方法 128

三、正常脑电图 128

四、异常脑电图 128

五、临床意义 128

第二节 连续脑电图监测 129

一、电极放置方法 129

二、常用电极连接方法与步骤 131

三、功能特性 132

四、临床应用 133

五、临床意义 134

第三节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 135

一、原理 135

二、传感器的放置 136

三、数值范围参照标准 136

四、频谱显示 137

五、注意事项 137

六、临床应用 138

第四节 脑磁图监测 139

第五节 诱发电位 143

一、听觉诱发电位 144

二、视觉诱发电位 144

三、体感诱发电位 145

第六节 脑涨落图分析技术 146

第六章 颅脑影像学监测 148

第一节 X线检查 148

一、检查方法 148

二、正常影像 149

三、异常影像 150

一、检查方法 152

二、正常影像 152

第二节 CT监测 152

三、头颅异常影像 154

四、脊柱异常影像 156

第三节 MRI监测 157

一、检查方法 157

二、正常成像 158

三、异常成像 159

四、术中应用 161

二、造影方法 162

三、检查技术 162

一、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162

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62

四、临床应用 163

第五节 核医学检查 163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164

二、放射性核素脑显像 164

三、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 165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165

五、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165

第七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167

第一节 一般监测法 167

一、意识清醒患者 167

二、意识障碍患者 168

第二节 肌电图监测 169

第一节 脑血氧饱和度仪及其应用 171

第八章 脑代谢监测 171

第二节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173

第三节 脑组织氧分压监测 175

第四节 微透析神经化学监测 176

第五节 经颅多谱勒监测 178

第九章 神经系统常用穿刺引流术 183

第一节 脑室穿刺引流术 183

第二节 腰椎穿刺术 188

第三节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191

二、后囟穿刺术 192

一、前囟穿刺术 192

第四节 前后囟穿刺术 192

第五节 寰枢椎间侧方穿刺术 193

第六节 硬脑膜下穿刺术 194

第七节 脑活检术 195

第八节 脑内血肿经皮颅骨穿刺抽吸术 196

第十章 机械通气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一、呼吸机 199

二、切换方式 199

三、呼吸机分类 200

四、机械通气的影响 200

五、机械通气的指标 202

六、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03

七、并发症 204

八、监护 205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 205

一、间歇正压通气 206

二、间歇指令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207

三、分钟指令性通气 208

四、压力支持通气 209

六、呼气末正压 210

七、高频通气 210

五、持续气道正压 210

八、低频通气 211

九、压力控制通气 211

十、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211

十一、容量支持通气 212

十二、反比通气 212

十三、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间歇指令压力释放通气 212

十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213

十五、控制频率通气和最小容量保证压力支持 213

十六、分隔肺通气 213

十七、其他模式 213

二、吸氧浓度 214

一、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 214

第三节 呼吸机的调节 214

三、吸/呼时间比 215

四、通气压力 215

五、高峰流速率 215

六、灵敏度 215

七、叹气功能 216

八、吸气末停顿 216

第四节 呼吸机撤离 216

一、撤离指征 216

二、撤离方法 217

三、拔管 218

第十一章 人工气道 220

第一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220

一、一般方法 220

二、经口气管插管 221

三、经鼻腔气管插管 222

四、气管切开术 222

五、环甲膜切开术 223

第二节 人工气道的套囊 223

一、类型 223

二、充气装置 224

三、套囊内压监测与维护 224

四、套囊定期放气 226

五、套囊管理不当所致并发症 227

六、套囊处理标准 227

第三节 人工鼻 228

一、正常气道的生理功能 228

二、人工气道的影响 228

三、原理及材质 228

四、分类与使用 229

五、常用人工鼻 230

六、禁忌证 231

第四节 拔管 232

一、气管导管拔管 232

二、气管切开导管拔管 233

第十二章 冬眠疗法 235

第十三章 脑功能保护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氧治疗 247

一、高压氧治疗 247

二、携氧液治疗 249

第三节 脑保护性药物的应用 251

一、巴比妥酸盐疗法 251

二、离子通道阻滞药 252

三、兴奋性氨基酸(EAAS)受体拮抗药 254

四、自由基清除剂和铁螯合药 254

五、麻醉、镇静药物 255

六、神经细胞活化剂 256

七、神经营养药 259

八、胆碱酯酶抑制剂、左旋多巴类及多巴胺能受体类药物 260

九、改善脑微循环灌注 262

十、中药及其他 263

第十四章 意识障碍 265

第十五章 脑水肿 275

第十六章 脑疝 289

第十七章 颅内高压综合征 294

第十八章 颅内低压综合征 301

第十九章 植物状态 308

第二十章 脑死亡 322

第二十一章 神经性呼吸肌麻痹 335

第二十二章 延髓麻痹 341

第二十三章 晕厥 349

第一节 概述 349

第二节 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 356

一、单纯性晕厥 356

二、直立性低血压 357

三、颈动脉窦性晕厥 358

四、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358

五、晕厥型癫癎 358

第三节 心源性晕厥 359

九、运动性晕厥 359

一、急性心脏排血受阻 359

六、吞咽性晕厥 359

八、咳嗽性晕厥 359

七、排尿性晕厥 359

二、心肌病变 360

三、心律失常 360

四、肺栓塞与晕厥 362

第四节 脑源性晕厥 362

一、脑血管病晕厥 362

三、癔症性晕厥 363

二、低血糖症晕厥 363

一、过度换气综合征 363

第五节 其他类型晕厥 363

二、延髓性晕厥 363

四、重症贫血晕厥 364

五、高原晕厥 364

第二十四章 闭锁综合征 365

第二十五章 神经源性休克 370

第二十六章 神经源性肺水肿 373

第二十七章 癫癎持续状态 378

第二十八章 重症肌无力危象 388

第二十九章 运动神经元病 394

第三十章 神经系统炎症 399

第一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 399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408

第三节 重症急性病毒性脑炎 411

第四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417

第三十一章 脑血管意外 422

第一节 垂体卒中 422

第二节 急性脑出血 427

第三节 重症脑梗死 433

一、脊髓出血 441

第四节 脊髓卒中 441

二、脊髓梗死 443

第三十二章 颅脑外伤 447

第一节 重型颅脑损伤 447

第二节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450

第三节 原发性脑干损伤 461

第三十三章 脂肪栓塞综合征 471

第三十四章 中毒 477

第一节 毒鼠强中毒 477

第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 485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498

第四节 神经毒性蛇毒中毒 500

第三十五章 中暑 506

第三十六章 自缢 511

第三十七章 中枢神经疾病所致严重并发症 513

第一节 中枢性高热 513

第二节 中枢性尿崩症 514

第三节 脑心综合征 518

第四节 应激性胃溃疡 520

第五节 脑耗盐综合征 524

第六节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526

第三十八章 致神经系统危重症的常见疾病 529

第一节 肺性脑病 529

第二节 肝性脑病 533

第三节 胰性脑病 538

第四节 高血压脑病 540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 544

第六节 低血糖性昏迷 548

第七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性昏迷 550

第八节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 554

第九节 恶性高热 557

第十节 MODS的脑部表现 560

第十一节 Reye综合征 562

第十二节 危重病性周围神经病 564

第三十九章 纳洛酮在神经科危重症中的应用 566

第四十章 神经科危重症褥疮防治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