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1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4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类型 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8
第二章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和任务 13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与根据 13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5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 18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 18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检察院 19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 21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23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32
第一节 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 32
第二节 依靠群众原则 34
第三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6
第四节 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37
第五节 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38
第六节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39
第七节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刑事诉讼原则 41
第八节 两审终审制原则 42
第九节 公开审判原则 44
第十节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45
第十一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46
第十二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原则 48
第十三节 依法不予追诉的原则 49
第十四节 国家主权原则 51
第五章 管辖 53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53
第二节 职能管辖 54
第三节 审判管辖 58
第六章 回避 66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66
第二节 回避的理由和适用的对象 67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69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 72
第一节 辩护的概念与意义 72
第二节 辩护人的范围和种类 74
第三节 辩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77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中的委托代理 82
第八章 证据的基本原理 90
第一节 各种类型证据制度概述 90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94
第三节 证明 99
第四节 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105
第九章 法律规定的证据的种类 110
第一节 物证、书证 110
第二节 证人证言 114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 117
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120
第五节 鉴定结论 123
第六节 勘验、检查笔录 125
第七节 视听资料 127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131
第十章 证据的分类 131
第二节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132
第三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34
第四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36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 141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 141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143
第三节 逮捕 147
第四节 拘留 154
第十二章 附带民事诉讼 157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57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159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162
第一节 期间 167
第十三章 期间、送达 167
第二节 送达 173
第十四章 立案 175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 175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178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181
第十五章 侦查 186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86
第二节 侦查工作的原则 187
第三节 侦查方法 189
第四节 侦查终结 206
第十六章 提起公诉 210
第一节 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意义 210
第二节 审查起诉 211
第三节 起诉 215
第四节 不起诉 218
第十七章 审判概述 222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和意义 222
第二节 审判组织 224
第三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228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 233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33
第二节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234
第三节 法庭审判 238
第四节 自诉案件 250
第五节 简易程序 252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255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55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257
第三节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判 261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 267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270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70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71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77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279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79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281
第三节 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285
第二十二章 执行 287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87
第二节 执行的机关和程序 288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程序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