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变异式样的描述与分析 1
变异式样的观察与图解 1
高等植物分类学上传统所用和新近加用的形态性状 5
细胞学特征、血清学特征与地理分布特征 7
描述性分类学中的定量方法 9
变异式样的分析 16
变异的一些原则 23
某些分类学范畴的遗传学意义 25
一些遗传学术语及其分类学意义 28
Ⅱ.种内与属内变异式样举例 33
生态型概念 33
生态型变异与倾群变异 34
生态型与亚种 38
种极变异与属级变异 42
毛茛科的变异式样 43
Potentilla属的变异式样 47
Quercus属的变异式样 49
菊科的变异式样 53
禾本科的变异式样 56
总结 56
Ⅲ.个体变异的基础 58
环境饰变及其影响 58
基因重组合的重要性 61
突变的类别及其重要性 61
突变的遗传效应 68
突变率 77
Ⅳ.自然选择与群体内变异 81
自然选择的实验证据 85
自然选择的历史证据 93
检索用性状的适应价值 94
自然选择的间接作用 97
以Camelina属为例说明选择的作用 98
选择相关与种子特性 107
菊科和禾本科内的自然选择与分化 109
自然选择与形态差异:总结 114
选择和随机变异的动态 115
Ⅴ.遗传制度在进化上的意义 122
无性生物中的突变和进化 125
从单倍体进化到双倍体 125
异核体 129
高等植物中的异体受精与自体受精 132
染色体机制与遗传制度 134
各种遗传制度的选择价值 135
性别的起源与退化都由自然选择造成 136
双倍体起源的遗传学理论 139
向自体受精方向退化的原因 141
重组合指数的选择价值 144
动植物遗传制度比较 145
Ⅵ.隔离与种的起源 151
种内差异与种间差异的比较 152
种的形成在进化上的重要性 155
隔离机制的类型 156
空间隔离和生态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157
空间隔离和生态地理隔离作为形成物种的隔离阻障 159
同地类群的生态隔离 163
季节隔离 166
机械隔离 168
受精作用受阻 171
杂种死亡或杂种病弱 172
杂种不孕 174
杂种后代衰退 183
隔离机制与种间差异的相互关系 184
一些典型的隔离机制式样 189
隔离机制的起源 191
Ⅶ.杂交及其后果 202
动植物中杂交多寡比较 202
杂合性的不同程度 205
有关杂交的一些普遍原则 208
渗入杂交及其后果 211
杂交与新类型起源 224
杂交对种间隔离机制的影响 231
杂种在农林方面的重要性 233
Ⅷ.多倍体Ⅰ:现象和类型 240
多倍体在植物界的分布 241
染色体加倍的直接效应 243
多倍体与杂交 248
多倍体的类型及其特点 254
多倍永久杂种:Bosa canina种综 272
多倍种综 275
Ⅸ.多倍体Ⅱ:地理分布与进化意义 278
多倍体作为古代地理分布的证据 284
多倍体起源与扩布的决定因素 288
多倍体与高级分类范畴的起源 291
动植物中多倍体比较 297
多倍体的实用意义 299
Ⅹ.无融生殖与变异和进化的关系 309
无融生殖的各种方法 309
无融现象的遗传基础 315
无融生殖,杂交,与多倍体 317
典型无融种综举例 323
无融种综内变异的原因 331
无融种综内种的概念 334
无融种综与植物地理学 336
无融种综的进化意义 338
无融生殖与植物育种 341
Ⅺ.结构杂合性与遗传制度 343
Oenothera的遗传制度 344
Oenothera式体系在其它类群中的分布 353
复合杂合体体系的起源 354
Ⅻ.进化趋势Ⅰ:核型 361
核型的概念 362
基数的变化 363
染色体形状与相对体积的改变 375
染色体体积的进化 380
间期与前期核形态上的变异进化 385
ⅩⅢ.进化趋势Ⅱ:外部形态 388
常见进化趋势举例 390
重演与胚胎相似性 397
不可逆原则 401
正道进化,专化,和植物科的分化 407
高级分类范畴的本性 416
ⅩⅣ.化石,现代地理分布,和进化速率 419
古植物学证据的性质和价值 419
现代地理分布式样及其解释 432
不连续分布及其意义 439
指示快速进化的分布式样 448
进化速率差别的可能原因 450
有利于迅速进化的环境条件 454
有利于迅速进化的生物学条件 455
进化速率的基础:总述与结论 457
参考文献 459
拉丁属名汉译对照 519
重要术语译名对照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