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本课题学术研究现状 4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8
第四节 本著的写作思路和主要方法 11
第一章 总貌 17
第一节 以实地调查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史 17
一 民族学田野调查在中国的发展 17
二 社会学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发展 23
第二节 对西南地区开展实地调查的必要性和组织实地调查的重要机构 28
一 对西南地区开展实地调查的必要性 28
二 组织实地调查的重要机构 29
第二章 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 35
第一节 抗战时期在昆民族学家对云南各民族的田野调查研究 35
一 徒步穿越湘黔滇:中国传说学术(特别是人文科学)转向现代学术 36
二 对云南各民族的田野调查研究概况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39
三 吴泽霖教授在云南开展的民族田野调查研究 44
四 袁家骅教授对云南路南县的民族田野调查概况 57
五 开展对云南各民族田野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59
第二节 抗战时期在昆语言学家对云南各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 65
一 云南民族语言研究的传统 65
二 对云南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及成果 67
三 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及成果 70
四 邢公畹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田野调查及其成就 74
五 对民族学研究的贡献 76
第三节 抗战时期吴泽霖教授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 82
一 对贵州仲家生活——食俗的调查研究 83
二 对贵阳苗族跳花场的调查研究 86
三 对海楩苗中的斗牛的调查研究 89
第四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民族学研究 90
一 历史沿革 90
二 抗战时期四川的民族学研究 91
三 抗战时期四川的民族学研究主要成果 93
第三章 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 97
第一节 陈达领导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对云南环湖户籍示范区的人口普查研究 97
一 对本土人口资源的认识 98
二 中国现代人口普查的重要开端 100
三 从普查结果推导当时中国人口概况 107
四 陈达领导的人口普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123
第二节 费孝通对抗战时期禄村农田的调查研究 132
一 费孝通与“魁阁”研究室 132
二 对禄村农田的研究 134
三 禄村调查研究中的方法和经验 139
四 费孝通的云南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142
第三节 张之毅对抗战时期玉村农业和商业的调查研究 146
一 玉村农业耕作和蔬菜种植 146
二 土地所有和土地使用 152
三 织布和养鸭 157
四 家庭消费和积累 159
五 农村人口的外流 161
六 传统社会中财富的猎取 165
七 商业资本的活动 166
八 资金利用与土地权的集中 169
九 费孝通对四种类型社区的比较研究 171
第四节 陈达和史国衡对抗战时期昆明工业和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173
一 陈达对抗战时期昆明工业和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173
二 史国衡对抗战时期昆明一国营工厂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176
第五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社会学研究和人口学研究 182
一 抗战时期四川的社会学研究 182
二 抗战时期四川的人口学研究 191
第四章 综合调查研究 196
第一节 曾昭抡率领西南联大川康科学考察团步行考察大凉山 196
一 考察准备 197
二 考察地点介绍和简要考察经过 201
三 考察内容 204
四 考察过程中体现的严谨治学精神 208
第二节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对云南石佛铁路沿线的调查研究 210
一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的创建及其刊物《边疆人文》 210
二 陶云逵教授领导的对石佛铁路沿线的综合调查研究 214
三 陶云逵教授学术研究之综合评价 217
第五章 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的中国化 231
第一节 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专家调查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231
一 民族学家对西南各民族的田野调查研究——民族学中国化的积极探索 231
二 社会学家对西南的社区研究——社会学中国化的积极探索 241
第二节 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专家调查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 258
一 江应樑、吴泽霖等民族学家的田野调查研究推动了西南边疆建设 258
二 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严谨治学的学风 260
三 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骨干,有如群星灿烂 262
四 调查研究工作的美中不足之处 267
第三节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的中国化 270
一 民族学中国化的问题 270
二 抗战时期民族学在中国的本土化 299
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学在中国本土化的曲折之路 331
四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中国化的特点、经验、问题和影响 352
参考文献 365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