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 引起环境污染的有害微生物 1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 1
一、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 1
二、病原性球菌 2
三、革兰氏阳性杆菌 4
四、立克次氏体 5
五、衣原体 6
六、致病性螺旋体 6
第二节病毒 8
一、肠道病毒群 8
二、肝炎病毒 9
三、狂犬病毒 9
四、粘病毒 10
第三节真菌 11
一、临床真菌的类群及危害 11
二、真菌毒素 13
三、云南省贮藏粮油真菌生态研究 24
第二章 有害微生物污染环境及评价 36
第一节微生物引起水污染及检验 36
一、微生物引起水污染的原因 36
二、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 37
三、粪便污染指标菌的选定 39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土壤的污染及评价 40
一、微生物污染土壤 40
二、土壤污染的监测及评价 41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42
二、微生物污染空气的测定 43
一、微生物引起空气污染的原因 43
第三节微生物引起空气的污染及评价 43
三、空气污染的评价标准 45
第四节微生物引起食品的污染及检验 45
一、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45
二、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危害 46
三、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 47
第三章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与微生物 49
第一节无机污染物与微生物转化 49
一、汞的污染与微生物转化 49
二、砷的污染与微生物转化 52
三、铅的污染及危害 53
四、镉的污染及危害 54
五、铬的污染及危害 55
六、硫的污染与微生物转化 55
一、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意义 58
第二节有机污染物与微生物降解 58
二、一般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59
三、碳氢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60
四、氰(腈)的生物降解 63
五、合成洗涤剂的生物降解 65
六、农药的生物降解 74
第三节污染物降解菌与生物技术 77
一、应用选择培养方法分离降解菌 77
二、应用诱导培养方法筛选降解菌 79
三、应用遗传育种方法培育降解菌 80
四、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创建降解菌 81
第四章 污染水体与微生物 97
第一节正常水体与微生物 97
一、正常水体的组成 97
二、正常水体的理化指标 98
三、正常水体的微生物群落 103
第二节水体富营养化与微生物 105
一、水体的富营养化 105
二、富营养化水体的微生物 106
三、富营养化水体物质降解的研究 108
第三节水的自净与微生物 119
一、水体自净的特点 119
二、水体自净的价值 120
第四节水质评价与微生物 121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和种类 121
二、水质污染的评价方法 122
第一节 生物法治理污水的概况 130
一、生物法治理污水的现状及发展 130
第五章 生物法治理污水 130
二、生物法治理污水的原理 132
第二节生物法治理污水的类型 134
一、活性污泥法 134
二、生物膜法 153
三、厌氧生物处理 161
第六章实验技术 170
实验一、细菌总数测定 170
实验二、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172
实验三、食品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177
实验四、食品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检验 183
实验五、食品厌氧芽孢杆菌的检验 187
实验六、食品腊状芽孢杆菌检验 191
实验七、水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 193
实验八、污水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 195
实验九、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测定 197
实验十、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 199
实验十一、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201
实验十二、污泥核糖核酸含量测定 204
附录 实验用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07
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07
二、蛋白胨水培养基 207
三、肉浸液肉汤 207
四、牛心(或牛肉)消化汤 208
五、豆粉琼脂 209
六、血液琼脂 209
七、葡萄糖血琼脂平板 209
八、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210
九、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210
十、伊红美兰培养基(E.M.B培养基) 210
十二、痢疾杆菌增菌培养液 211
十一、亚硒酸盐增菌液(S.F.增菌液) 211
十三、四硫磺酸盐增菌液(T.T增菌液) 212
十四、革兰氏阴性杆菌增菌液(G—N增菌液) 213
十五、沙门氏、志贺氏菌属琼脂(S.S琼脂) 213
十六、亚硫酸铋琼脂(B.S琼脂) 214
十七、麦康凯氏琼脂平板(Mac平板) 215
十八、肠道细菌双支糖鉴别管(双管糖)第一管 215
十九、肠道细菌双支糖鉴别管(双管糖)第二管 216
二十、亚碲酸钾甘氨酸琼脂(T.G.琼脂) 217
二十一、却浦曼(Chapman)氏培养基 218
二十二、匹克增菌液 218
二十三、庖肉培养基 218
二十四、凝固血培养基 219
二十五、10%卵黄琼脂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