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篇 3
第一章 失业保险概述 3
第一节 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类型 3
一、关于失业与失业率 3
目录 3
二、失业保险的涵义及特点 9
三、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10
第二节 实施失业保险的意义 14
一、失业的社会效应 14
二、实施失业保险的意义 15
二、失业保险需要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社会统筹 17
三、制定适度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和享受期限 17
一、准确确定失业保险的对象和范围 17
第三节 失业保险的实施原则 17
第四节 失业保险的对象和给付标准 18
一、失业保险的对象和覆盖范围 18
二、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 19
第五节 失业保险的享受期限 22
一、确定等待期的必要性 22
二、给付期的上限和下限 23
第六节 失业保险享受的资格条件 24
一、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24
四、失业后必须立即到政府指定或认可的职业介绍部门登记 25
二、必须是非自愿失业 25
三、失业前工作或投保均有一定的记录 25
第二章 国外失业保险动态 27
第一节 美国失业保险制度 28
一、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8
二、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30
三、美国的促进就业政策 31
第二节 英国、瑞典、德国和法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34
一、英国失业保险制度 34
二、德国失业保险制度 35
三、瑞典失业保险制度 37
四、法国失业保险制度 40
第三节 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 41
一、日本失业保险的基本立法 41
二、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41
三、日本促进就业的三项事业 42
制度运行篇 47
第三章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4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47
一、建国初期的失业救济制度 47
二、改革开放以来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48
一、失业保险政策日趋完善 53
第二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特色 53
二、从象征性到实效性 55
三、实施体现下岗职工基本权益的再就业工程 57
四、隐性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受到关注 58
五、失业保险的造血功能得到强化 58
六、失业保险与其它救助形式相衔接 59
七、工会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中参与力度有所增强 60
八、人们对付失业风险的方式选择出现多样化 60
第一节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享受对象 61
一、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61
第四章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61
二、失业保险的享受对象 63
第二节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64
一、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 64
二、失业保险基金实行统筹 64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 65
第三节 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期限和手续 66
一、失业保险的给付项目和标准 66
二、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 66
三、失业保险的申领程序和给付手续 67
三、罚则 68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失业保险的工作职责 68
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理失业保险的工作职责 68
第四节 失业保险的管理与经办 68
四、通过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 69
第五章 从“再就业工程”到“再就业援助行动” 71
第一节 再就业工程 71
一、失业保险制度必须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71
二、再就业工程的启动与实施 72
三、再就业服务中心普遍建立 74
第二节 再就业服务体系 76
一、发展就业服务体系 76
二、下岗失业人员更需要强化培训 78
三、完善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81
第三节 再就业援助行动 82
一、上门咨询和政策援助 82
二、职业指导援助 83
三、就业信息和岗位援助 83
四、技能培训援助 84
五、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援助 84
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 85
七、生活保障援助 85
八、特困群体援助 86
二、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87
第四节 社区就业 87
一、将社区就业工作摆上社区建设的重要位置 87
三、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 88
四、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 88
五、加强部门配合并落实工作责任 88
第六章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前瞻 90
第一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90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90
二、失业保险制度缺陷与现实矛盾 93
一、创造条件扩大就业 95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95
二、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96
三、认真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工作任务 99
第三节 妥善解决下岗向失业“并轨”中的问题 103
一、建立“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必要性 103
二、“三条保障线”制度的缺陷 104
三、下岗向失业保险“并轨”面临的难题 105
四、积极稳妥推进“并轨”,逐步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107
第七章 工会作用不可忽视 110
第一节 工会与再就业工作 111
一、再就业中工会作用不可忽视 111
二、各地经验 112
第二节 工会积极协助党政做好困难职工群体工作 116
一、困难职工群体需要工会帮扶 116
二、“送温暖”工程 118
三、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障体系 121
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低保”工作 123
第三节 工会将继续发挥作用 125
一、加大兼管力度 125
二、继续参与社会保障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26
问答和案例篇 133
1.失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哪些人? 133
2.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是什么? 134
3.失业人员可以享受哪些失业保险待遇? 135
4.失业保险金的待遇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136
5.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是怎样确定的? 137
6.什么情况下失业人员不能享受医疗补助? 138
7.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是怎样确定的? 139
8.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的补助是怎样确定的? 139
9.失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139
10.失业人员如何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 141
11.《求职证》有什么用途? 142
13.农民合同制工人是否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143
14.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从事临时性有收入工作,对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有无影响? 143
12.失业人员如何使用《求职证》? 143
15.失业人员申请失业保险待遇或再就业时,发现原用人单位欠缴失业保险费怎么办? 144
16.用人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标准要核定的内容有哪些? 144
17.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是怎么回事? 145
18.缴费单位在申办社会保险登记时应出示哪些证件? 145
19.缴费单位在什么情况应办理变更登记? 146
20.缴费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应办理注销登记? 146
21.缴费单位应怎样办理缴费申报? 147
22.缴费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延期办理申报手续? 147
24.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怎么办? 148
25.缴费单位和个人是否可以查询缴费情况?怎样查询? 148
23.缴费单位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缴纳社会保险费? 148
26.未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要受哪些处罚? 149
27.缴费单位如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负责人会受到哪些处罚? 149
28.为什么说援助弱势群体是关系全局的大事? 151
29.再就业援助行动的援助对象是哪些人?他们将得到哪些实际的帮助? 152
30.即将出中心的下岗职工可以得到哪些政策咨询方面的信息服务? 153
31.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社会保险关系如何转换和接续? 153
32.下岗职工出中心后其档案关系及社会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154
33.下岗职工出中心后如何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54
34.困难群体人员还可以得到哪些特别援助? 155
35.下岗职工再就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155
38.个体户能够参加失业保险吗? 156
36.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除享受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外,是否还应享受失业保险金? 156
37.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职工在劳动合同终止后是否可以领取失业保险? 156
39.被开除、除名、辞退的职工可否领取失业保险金 157
40.失业了,今后还能有养老金吗? 158
41.《失业保险条例》中没有这种规定 158
42.什么是社区弹性就业? 159
政策法规篇 16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2002年9月30日) 161
关于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的通知(2002年4月12日) 172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2002年3月21日) 175
关于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和职工在职期间跨统筹地区转换工作单位时失业保险关系转迁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3月19日) 180
关于对军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复函(2002年2月22日) 181
关于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的通知(2001年5月29日) 182
关于破产企业职工自谋职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能否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2001年5月23日) 185
关于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5月8日) 186
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2000年12月25日) 191
关于印发第二期“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2000年12月18日) 195
关于银行系统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11月18日) 20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2月3日) 2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9日) 205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0日) 214
主要参考文献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