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
一 宇宙和地球 1
宇宙 1
天体系统 1
太阳系 1
银河系 2
河外星系 3
总星系 3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4
麦哲伦环球航行 7
地球的大小和质量 7
地球形状、大小和质量的地理意义 8
经线和经度 8
东半球和西半球 9
纬线和纬度 9
低纬、中纬和高纬 9
经纬网 9
南、北回归线 9
南、北极圈 10
地球的自转 10
地球的公转 11
太阳高度的变化 1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2
极昼和极夜 13
四季的更替 14
五带的划分 14
时区和日界线 15
北京时间 15
夏令时 15
历法和节气 17
二 陆地和海洋 19
大陆 19
岛屿 19
半岛 19
大洋 19
海 19
边缘海 20
内海 20
海湾 20
海峡 20
地峡 20
山地 20
山脉 21
山系 21
高原 21
平原 21
三角洲 22
冲积平原 22
盆地 22
丘陵 22
海底地形 22
大陆架 23
大陆坡 23
海沟 23
海盆 23
海底山脉 24
地形的变化 24
海水的温度 25
海水的盐度 25
洋流 26
暖流 28
寒流 28
三 气候 28
气候 28
平均气温 28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8
气温日较差 29
气温年较差 29
气温的日变化 29
气温的年变化 30
气温变化曲线图 30
等温线 31
太阳高度角 31
太阳辐射 31
地面辐射 31
温室效应 32
气压 32
气压与高度和气温的关系 32
气压与风的关系 32
气压梯度 33
等压线 33
地转偏向力 33
影响气候的因素 34
大气环流 34
季风 35
台风 35
湿度 35
蒸发量 36
降水量 36
气团 36
气旋 36
反气旋 37
锋 37
暖锋 37
冷锋 38
准静止锋 39
锋面雨 39
对流雨 39
地形雨 40
气旋雨 40
积温 40
无霜期 40
生长期 40
大陆性气候 40
海洋性气候 41
寒潮 41
四 植被和自然带 41
生物圈 41
植被 42
地带性植被 42
非地带性植被 42
热带雨林 42
热带季雨林 43
稀树干草原 43
常绿阔叶林 43
常绿硬叶林 44
落叶阔叶林 44
针阔叶混交林 45
寒温性针叶林 45
温带草原 45
热带沙漠 46
温带沙漠 46
苔原 46
草甸 47
自然带 47
纬度地带性 47
经度地带性 48
垂直地带性 48
非地带性 48
五 陆地水 49
地球上的水循环 49
陆地水 50
阿流 51
水系和流域 51
外流河和内流河 52
分水岭 52
河流的水文特征 52
径流 53
湖泊 54
水库 54
沼泽 55
冰川 55
雪线 55
地下水 55
潜水 56
承压水 56
六 资源和能源 56
自然资源 56
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57
土地资源 57
水资源 57
生物资源 58
森林的作用 59
矿产资源 60
黑色金属 61
有色金属 61
稀有金属 61
稀土矿 61
能源 61
常规能源 62
新能源 62
一次能源 62
二次能源 62
能源构成 63
水能 63
核能 63
太阳能 64
沼气 64
标准煤 65
人均拥有自然资源量 65
七 农业、工业、交通和贸易 66
农业 66
农业生产的特点 66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67
农业布局 67
农业区划 67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 68
农业地域专业化 68
商品粮基地 68
耕作制度 69
轮作 69
倒茬 69
套种和间作 69
复种指数 70
种植业 70
绿色革命 70
粗放经营 71
农业集约化 71
生态农业 71
林业 71
森林覆盖率 72
宜林地 72
经济林 72
畜牧业 72
水产业 78
渔场 73
渔汛 73
副业 73
工业 73
重工业 73
轻工业 73
工业体系 74
工业布局 74
工业中心 74
工业集聚与分散 75
采掘工业 76
基础工业 76
加工工业 76
工业原料 76
交通运输业 77
铁路运输 77
水路运输 78
港口 78
公路运输 78
高速公路 79
航空运输 79
管道运输 80
交通运输枢纽 80
集装箱运输 80
贸易 81
商业中心 81
贸易壁垒 81
经济特区 81
八 居民和政治地图 82
人口 82
人口密度 82
人口构成 82
人口素质 82
人口迁移 83
人口出生率 83
人口死亡率 83
人口自然增长率 84
人种 84
民族 85
种族主义 85
内陆国 85
岛国 85
宗主国 86
独立国 86
民族独立国家 86
王国 86
共和国 86
合众国 86
苏丹国 86
酋长国 86
发达国家 87
发展中国家 87
领土 87
领海 87
公海 87
领空 87
九 人类与环境 88
环境 88
环境问题 88
环境污染 89
污染源 90
大气污染 90
光化学烟雾 91
酸雨 92
水污染 92
放射性污染 93
噪声污染 93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93
环境保护 94
国土整治 95
自然保护 95
自然保护区 96
人类与环境 96
环境保护法 97
十 地图 98
地图的用途 98
地图的种类 98
地图的比例尺 99
地图上的方向 100
海拔 100
相对高度 100
等高线 100
等深线 100
地形图 101
分层设色地形图 101
地形剖面图 101
图例 102
注记 102
平面图与地图的区别 102
地图投影 103
遥感图 107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109
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09
世界的水陆分布 109
水半球和陆半球 110
七大洲 110
四大洋 111
太平洋 111
大西洋 112
印度洋 112
北冰洋 112
世界主要山系 113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114
大陆漂移说 114
海底扩张说 115
板块构造学说 116
二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 117
世界气温的分布 117
世界的气压带 118
世界的风带 119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20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120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120
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分布 125
三 世界的资源和能源 129
世界耕地资源的分布 129
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129
世界草场资源的分布 131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131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 132
世界的海洋资源 133
世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33
世界能源问题 134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 135
四 世界经济的发展 135
世界农业的发展 135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136
世界粮食问题 137
世界工业的发展 139
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140
世界运输的发展 143
世界邮电的发展 143
现代交通的发展 144
世界主要铁路线 144
世界主要航海线 147
世界主要海港 148
世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贸易 150
五 世界居民和国家的分布 151
世界人口的增长 151
世界人口的分布 153
世界人口的迁移 154
世界人口的自然结构 155
世界人口问题 156
世界人种的分布 157
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 158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158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159
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159
联合国 160
欧洲经济共同体 160
经济互助委员会 161
石油输出国组织 161
东南亚国家联盟 162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162
六 世界一些大城市、名胜古迹和习俗 163
(一)几个大城市概况 163
纽约 163
东京 163
巴黎 163
伦敦 163
(二)著名的名胜古迹 164
柬埔寨的吴哥寺 164
埃及的金字塔 165
印度的泰姬陵 165
(三)一些国家的习俗 168
日本的茶道 168
穆斯林国家的面纱 168
西班牙的斗牛 168
莫斯科 164
墨西哥城 164
开罗 164
法国巴黎的名胜 165
英国伦敦的名胜 166
牛在印度 169
缅甸的泼水节 169
西方国家的圣诞节 170
七 世界各大洲、国家和地区概况 171
(一)亚洲 171
亚洲 171
东亚 173
日本 173
朝鲜 174
蒙古 174
东南亚 174
越南 176
老挝 176
柬埔寨 176
缅甸 177
泰国 177
马来西亚 177
新加坡 177
菲律宾 178
印度尼西亚 178
文莱 178
东帝汶 178
南亚 178
印度 180
巴基斯坦 180
孟加拉国 181
尼泊尔 181
不丹 181
锡金 181
(二)欧洲 186
欧洲 186
斯里兰卡 181
马尔代夫 181
西亚 181
中东 183
阿富汗 183
伊朗 184
伊拉克 184
土耳其 184
叙利亚 184
黎巴嫩 184
塞浦路斯 184
巴勒斯坦 185
以色列 185
约旦 185
沙特阿拉伯 185
科威特 185
巴林 185
卡塔尔 186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86
阿曼 186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186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186
耶路撒冷 186
南欧 188
罗马尼亚 188
保加利亚 188
南斯拉夫 188
阿尔巴尼亚 188
希腊 189
意大利 189
梵蒂冈 189
圣马力诺 189
马耳他 189
西班牙 189
葡萄牙 190
安道尔 190
摩纳哥 190
西欧 190
英国 190
法国 191
荷兰 191
比利时 191
卢森堡 192
(三)非洲 198
非洲 198
北部非洲 200
埃及 200
苏丹 200
利比亚 200
突尼斯 201
阿尔及利亚 201
摩洛哥 201
西部非洲 201
西撒哈拉 201
爱尔兰 192
北欧 192
挪威 192
瑞典 192
芬兰 192
丹麦 193
冰岛 193
法罗群岛 193
中欧 193
联邦德国 193
民主德国 193
瑞士 194
波兰 194
捷克斯洛伐克 194
匈牙利 194
奥地利 195
列支敦土登 195
东欧 195
苏联 195
毛里塔尼亚 201
塞内加尔 201
佛得角 202
冈比亚 202
马里 202
几内亚 202
几内亚比绍 202
塞拉利昂 202
利比里亚 202
科特迪瓦 202
加纳 202
多哥 202
贝宁 203
布基纳法索 203
尼日尔 203
尼日利亚 203
中部非洲 203
乍得 203
喀麦隆 203
赤道几内亚 203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203
加蓬 204
中非 204
安哥拉 204
刚果 204
扎伊尔 204
东部非洲 204
布隆迪 204
卢旺达 204
乌干达 204
肯尼亚 204
(四)北美洲 207
北美洲 207
拉丁美洲 209
加拿大 209
美国 209
墨西哥 212
格陵兰 212
百慕大群岛 212
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212
埃塞俄比亚 205
索马里 205
吉布提 205
坦桑尼亚 205
南部非洲 205
赞比亚 205
津巴布韦 205
马拉维 205
莫桑比克 206
博茨瓦纳 206
南非 206
莱索托 206
斯威士兰 206
纳米比亚 206
马达加斯加 206
塞舌尔 206
科摩罗 206
毛里求斯 207
留尼汪岛 207
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等 207
中美洲 212
危地马拉 212
洪都拉斯 212
伯利兹 212
萨尔瓦多 212
尼加拉瓜 215
哥斯达黎加 213
巴拿马 213
西印度群岛 213
古巴 213
海地 213
多米尼加共和国 213
牙买加 213
格林纳达 213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14
巴巴多斯 214
波多黎各岛 214
开曼群岛 214
特克斯群岛和凯科斯群岛 214
美属维尔京群岛 214
(五)南美洲 215
南美洲 215
哥伦比亚 217
厄瓜多尔 217
秘鲁 217
智利 217
圭亚那 217
苏里南 218
(六)大洋洲 219
大洋洲 219
澳大利亚 220
新西兰 220
西萨摩亚 221
汤加 221
斐济 221
巴布亚新几内亚 221
所罗门群岛 221
英属维尔京群岛 214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214
马提尼克岛 214
瓜德罗普岛 214
安提瓜和巴布达 214
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联邦 214
安圭拉岛 215
蒙特塞拉特岛 215
圣文森特和洛林纳丁斯 215
圣卢西亚 215
多米尼加联邦 215
巴哈马 215
法属圭亚那 218
委内瑞拉 218
巴西 218
玻利维亚 218
阿根廷 218
巴拉圭 219
乌拉圭 219
瓦努阿图 221
新喀里多尼亚 221
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美) 221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221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 221
贝劳共和国 222
北马里亚纳(美) 222
关岛 222
瑙鲁 222
基里巴斯 222
图瓦卢 222
东萨摩亚 222
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 222
纽埃 222
托克劳群岛 222
库克群岛 222
皮特凯恩群岛 222
法属波利尼西亚 223
(七)南极洲 223
南极洲 223
南极科学考察 224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226
一 疆域和行政区划 226
我国的地理位置 226
我国的领土面积 227
我国的疆界和邻国 227
我国的邻近海区 227
我国的领海 227
我国的行政区划 228
我国省级行政区简表 229
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来历 229
香港和澳门 232
二 人口和民族 233
我国人口的增长 233
我国人口的分布 234
我国人口的迁移 235
1988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字 236
我国的人口政策 237
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237
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38
我国少数民族1982年人口数及分布地区简表 239
华侨与侨乡 242
三 地形 243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243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243
我国山地的分布 245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 246
昆仑山 247
巴颜喀拉山 247
天山 247
阿尔泰山 248
祁连山 248
贺兰山 248
阴山 248
秦岭 248
南岭 249
巫山 249
雪峰山 249
太行山 249
大兴安岭 249
小兴安岭 250
长白山 250
武夷山 250
台湾山脉 250
横断山 251
青藏高原 251
内蒙古高原 252
黄土高原 252
云贵高原 254
四川盆地 254
塔里木盆地 254
准噶尔盆地 255
柴达木盆地 255
吐鲁番盆地 256
东北平原 256
华北平原 256
长江中下游平原 257
珠江三角洲 257
江南丘陵 257
山东丘陵 258
河西走廊 258
我国的地震带和主要大地震 258
我国的火山 260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 260
四 气候 261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61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62
我国的冬季风和寒潮 264
我国的夏季风 265
季风活动和各地雨季 266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267
影响我国的台风 268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概况 269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概况 270
我国各地冬夏气温(℃)状况 272
我国气温的年变化 272
我国的季节 273
我国的温度带 275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276
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278
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279
我国的干湿地区 280
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81
五 河流、湖泊和濒临的海洋 282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 282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83
我国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 284
长江概况 285
长江三峡 289
黄河概况 289
黄河的凌汛 292
治理黄河和开发黄河 292
珠江 293
淮河及其治理 294
海河及其治理 295
辽河 297
黑龙江和公花江 297
钱塘江 297
闽江 298
雅鲁藏布江 298
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98
京杭运河 299
我国的湖泊 299
青海湖 300
鄱阳湖 300
洞庭湖 300
太湖 301
呼伦湖 301
我国濒临的海洋 301
六 自然资源 303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03
我国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305
合理利用及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 306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307
保护森林,绿化祖国 309
我国的草场资源 310
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310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31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313
“南水北调”工程 31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16
我国近海的水产资源 316
我国的主要盐场 318
我国矿产资源的待点 318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319
我国常规能源的持点和分布 321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323
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 325
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325
七 经济发展和经济区划 326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 326
我国三类产业的划分 327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328
我国的经济特区 329
深圳经济特区 329
珠海经济特区 331
汕头经济特区 331
厦门经济特区 331
海南经济特区 332
八 农业 33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332
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33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 333
我国三类不同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概况 335
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 340
抓紧粮食生产和开展多种经营 341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 342
我国的粮食生产及其分布 342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343
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344
我国的林业生产和林区建设 345
我国的畜牧业 347
我国的渔业 348
我国发展农业的道路 350
九 工业 352
旧中国的工业 352
新中国工业的发展 353
我国工业布局的原则 355
我国能源工业的分布 356
我国钢铁工业的分布 358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分布 359
我国机械工业的分布 359
我国化学工业的分布 360
我国轻工业的分布 360
我国纺织工业的分布 361
我国电子工业的分布 361
我国的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361
十 交通和贸易 363
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63
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 364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364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简表 367
我国的公路运输 368
我国内河主要航线 368
我国的海洋运输 370
我国的航空运输 373
我国的管道运输 373
充分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发展我国运输业 374
我国的商业中心及其分布 374
我国的对外贸易 375
十一 城市、名胜古迹和旅游区 376
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 376
新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377
我国城市建设的前景 378
我国城市的主要类型 380
我国的首部——北京 382
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385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386
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 387
我国的六大古都 392
我国的特大城市 394
我国的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旅游区 398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40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2
黄果树瀑布 403
路南石林 404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404
十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概况 4
北京市 404
天津市 404
河北省 405
山西省 406
内蒙古自治区 407
辽宁省 408
吉林省 409
黑龙江省 410
上海市 411
江苏省 411
浙江省 412
安徽省 413
福建省 414
江西省 415
山东省 416
河南省 417
湖北省 419
湖南省 420
广东省 4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422
海南省 423
四川省 424
贵州省 425
云南省 426
西藏自治区 427
陕西省 428
甘肃省 429
宁夏回族自治区 430
青海省 4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32
台湾省 433
第四部分 小学地理教材教法 435
小学地理课程的性质 435
小学地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437
小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分析 440
小学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48
乡土地理教学 451
教学地图和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454
充分运用各种地图 457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459
指导学生牢记地名 462
景观图片的运用 465
地球仪的制作和运用 467
地理模型的制作 470
暗射地图的绘制和运用 472
地理资料的收集和运用 473
怎样在野外观察地形和岩石 476
怎样现察当地的河湖 477
小学地理课外活动 478
地理朗诵会 480
地理晚会 480
认识祖国省区轮廓的游戏 481
地理?游戏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