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一颗棋子的光芒 2
1.典型客家付落六约 2
2.珠三角迅猛的打工潮 3
3.探索中的人民调解 5
4.路上的六约、珠三角和中国 7
壹 潮动南方 9
萌芽/诞生阶段(1990年前后至2004年) 9
第1章 民工潮动客家村 10
1.1 珠三角里的民工潮 10
1.2 荧屏上的新兴群体 12
1.3 激变中的区域经济 13
1.4 六约在发生着什么 15
第2章 劳资纠纷消解传统村庄 20
2.1 村委干部成了“消防员” 20
2.2 劳资矛盾纠纷二三例 22
2.3 外来务工者的普法教育 24
2.4 如何观察这一时期的劳资问题 26
第3章 专职调解员“第一村” 28
3.1 户籍毕业生回乡 28
3 2 专职调解员“广东第一村” 29
3.3 “五位一体”机制 31
3.4 自发性决定生命力 32
第4章 村庄之外的城区与国家 35
4.1 家国15年 35
4.2 最高层的“三个文件”和信访潮 36
4.3 龙岗:这一时期的城区样本 39
4.4 一个村庄发展的奥秘之一 40
贰 草根成长 43
成长阶段(2004年5月至2005年7月) 43
第5章 省厅干部的到来和惊叹 44
5.1 省厅干部看到了什么 44
5.2 受访的村庄 46
5.3 重压下的全省劳资冲突 48
5.4 省厅干部想到了什么 49
第6章 全省调解现场会议现场参观 51
6.1 这一时期的全国政情 51
6.2 龙岗在发生着什么 53
6.3 全省、全市人民调解现场会 54
6.4 六约社区的这一年 56
第7章 四级网络的设立 58
7.1 当地党报的头版头条 58
7.2 一份自我评价式调研报告 60
7.3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62
7.4 四级网络的构建 63
第8章 “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66
8.1 村改社:一个时代的猛然突袭 66
8.2 获评国家级称号 68
8.3 “民工荒”撼动南中国 69
8.4 人民调解依然在路上 70
叁 高歌猛进 73
成熟阶段(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 73
第9章 “六约模式”的提出 74
9.1 “以人为本”新方略 74
9.2 龙岗区的政情与对策 75
9.3 区领导的六约之行 77
9.4 “六约模式”的内涵表述 79
第10章 从村社到省市的推广 81
10.1 龙岗区的雷厉风行 81
10.2 深圳市的紧锣密鼓 84
10.3 广东省的关注推广 85
10.4 推广模式和路径解析 87
第11章 辐射全国的“六约模式” 89
11.1 司法部副部长的到来 89
11.2 全省专题座谈会 91
11.3 媒体眼中的“六约模式”之一 93
11.4 媒体眼中的“六约模式”之二 95
第12章 为什么有“六约模式” 98
12.1 社会转型的国家背景 98
12.2 珠三角城市里的现实 100
12.3 六约走上时代前台 103
12.4 “六约模式”和“枫桥经验” 106
肆 时代之思 109
转型发展阶段(2008年年初至今) 109
第13章 新劳资时代和矛盾纠纷潮 110
13.1 《劳动合同法》实施及其背景 110
13.2 劳资关系新时代 112
13 3 一个城区的应对方略 114
13.4 集体诉求激增与社区化解 116
第14章 金融危机和后六约调解时代 119
14.1 社区的危机 119
14.2 短暂的劳资倒置现象 121
14.3 “后六约模式”的深圳调解 123
14.4 龙岗区大考与社会管理创新 126
第15章 深圳城市发展战略与社区艰难转型的双轨发展 129
15.1 社区渐变 129
15.2 经济转型 131
15.3 新生代农民工 133
15.4 社区调解路漫漫 136
第16章 如何复兴 139
16.1 新世纪10年的中国社会 139
16.2 全国司法体系的注重调解倾向 141
16.3 《人民调解法》实施和人民调解新机遇 143
16.4 社会建设增加社会弹性 145
伍 人物访谈 150
访谈之一 150
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局长何旅华:“六约模式”是社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产物 150
访谈之二 155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六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李胜强:人民调解“六约模式”是六约发展的必然 155
附录一 “六约模式”之六约人民调解工作年表 160
附录二 中央、省、市级媒体对“六约模式”的报道实录 163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