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记者:令人羡慕的“苦差事” 3
敬业:年轻记者成才的必备条件 13
警惕人生的“快活三里”现象 24
与年轻记者谈成才 31
新闻工作的社会价值 38
记者的“知识圈” 43
记者支配时间的特点和规律 48
记者成长的社会条件 55
优势的发挥和弱点的转化 63
年轻记者的优势 70
女记者的优势 74
“新华视点”记者的素养 76
军事记者的眼界与素养 80
军事记者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 97
“终审发稿人”的权与责 101
编辑资格的“自我认证” 114
造就宏观经济研究人才 121
加速培养北京奥运会外语采访人才 128
培养跨世纪的记者队伍 130
第二辑 137
新闻作品的“立意”和“炼意” 137
论“以小见大” 139
现场采访论 165
“随时随地”:记者采访新概念 193
记者要善于寻找“启发” 204
到基层调研受到的启示 206
记者要积极介入“社会热点” 215
一旦发现“新意”就要穷追不舍 217
记者的“观察”与“思考” 219
再现改革大潮激起的“浪花” 221
沂蒙山的思念 223
记者飞跃的两个翅膀 226
描绘世界经济云图 228
溶进理性的思考 232
“抓作风”与“改文风” 234
文贵纯真 244
新世纪文风必须具备五种性质 247
下苦功夫经营新闻精品 249
把正在发生的事件摄入镜头 253
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改革的着力点 263
第三辑 279
倡导科学方法论 279
“三个代表”与新闻业务改革 281
新闻业务改革中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 291
新闻改革与观念转换 296
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300
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308
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314
舆论监督的着眼点是弘扬正气 320
新闻实践中的“堑”与“智” 322
记者节的警示功能 331
向编辑记者推荐“海恩法则” 333
向编辑记者推荐“墨菲定律” 334
共产党人的“差距观” 336
优秀新闻作品的“遗憾” 341
选准“突破口” 343
学会“总结经验” 347
新闻实践经验的深度开发 351
珍惜千载难逢的拼搏机会 355
逐鹿巴塞罗那 365
必胜气概与竞争策略 372
同西方新闻媒体的一次较量 378
经受世界级新闻大战的考验 382
新闻工作者的浩然正气 385
“11个昼夜”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389
“两大战役”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392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