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乳腺疾病 3
第1章 乳房的解剖学基础 3
1.1 乳房形态和位置 3
1.2 乳房的组织学结构 3
1.3 乳房的血液供应 7
1.4 乳房的淋巴液流向 8
1.5 乳房的神经分布 9
第2章 乳腺与内分泌的生理关系 10
2.1 乳腺与内分泌器官 10
2.2 乳腺周期 12
2.3 各生理期的乳腺变化 14
第3章 乳腺疾病的诊断学基础 17
3.1 病史与体格检查 17
3.2 常用物理检查 23
3.3 放射性核素检查 28
3.4 实验室检查 31
3.5 细胞学检查 32
3.6 病理学检查 35
3.7 雌、孕激素受体(ER,PR)测定 36
第4章 乳腺肥大和多乳症 38
4.1 女童乳腺肥大症 38
4.2 成年妇女乳腺肥大 39
4.3 男性乳腺肥大 41
4.4 多乳症 43
第5章 乳腺炎性疾病 45
5.1 急性乳腺炎 45
5.2 非哺乳期乳腺炎 48
5.3 乳腺结核 50
5.4 乳房湿疹 51
第6章 乳腺增生症和瘤样病变 53
6.1 概述 53
6.2 乳腺小叶增生 55
6.3 乳腺腺病 56
6.4 乳腺腺病的治疗 58
6.5 乳腺囊肿病 59
6.6 乳头状瘤病 61
6.7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 62
6.8 乳腺瘤样病变 63
第7章 乳腺良性肿瘤 66
7.1 乳腺纤维腺瘤 66
7.2 导管内乳头状瘤 67
第8章 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和诊断 70
8.1 概述 70
8.2 乳腺癌的病因 72
8.3 乳腺癌的病理 78
8.4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 83
8.5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84
8.6 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85
8.7 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92
8.8 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 97
8.9 乳腺癌的多中心性 98
第9章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100
9.0 概述 100
9.1 Ⅰ,Ⅱ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100
9.2 Ⅲ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106
9.3 Ⅳ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107
9.4 1991年卫生部推荐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案 108
9.5 NCCN1999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 109
9.6 乳腺癌治疗的疗效评价 114
第10章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 116
10.1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 116
10.2 制约我国推广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的因素 118
10.3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120
第11章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 131
11.1 化疗的目的和原则 131
11.2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 134
11.3 抗乳腺癌新药介绍 135
11.4 乳腺癌的联合化疗 138
第12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145
12.1 乳腺癌术前放射治疗 145
12.2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 148
12.3 放射治疗为主的乳腺癌治疗 149
12.4 放射反应及并发症 150
12.5 放射线核素靶向治疗 151
第13章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52
13.1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分类 152
13.2 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理 153
13.3 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 154
13.4 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 156
13.5 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副反应及对策 157
13.6 推荐内分泌治疗方案 158
13.7 内分泌治疗新药介绍 159
第14章 乳腺癌的生物调节剂治疗 161
14.0 概述 161
14.1 卡介苗(BCG) 161
14.2 短小棒状杆菌菌苗(CP) 162
14.3 转移因子 162
14.4 左旋咪唑 162
14.5 白介素(IL) 163
14.6 干扰素(IFN) 163
14.7 肿瘤坏死因子(TNF) 164
14.8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 164
14.9 巨噬细胞 164
14.1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164
14.11 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生物导弹 165
14.12 胸腺肽 165
第15章 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166
15.0 复发和转移 166
15.1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发现 166
15.2 局部复发的治疗 167
15.3 远处转移灶的治疗 168
第16章 几种特殊的乳腺癌 171
16.1 乳腺小叶原位癌 171
16.2 妊娠期乳腺癌 171
16.3 炎性乳腺癌 172
16.4 湿疹样乳腺癌 172
16.5 男性乳腺癌 173
第17章 乳腺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175
17.0 概述 175
17.1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 175
17.2 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178
17.3 预后指标的综合评价 181
第18章 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的成果和方向 183
18.1 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改变 183
18.2 辅助治疗概念的诞生和发展 183
18.3 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184
18.4 重视早期发现 185
18.5 乳腺癌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185
18.6 乳腺癌研究的方向 187
第19章 乳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189
19.1 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189
19.2 端粒酶活性有望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189
19.3 CD44的表达程度将用于乳腺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 190
19.4 检测BRCA1,BRCA2用于与遗传有关的乳腺癌早期诊断 190
19.5 放射性核素技术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上的应用 191
19.6 乳腺癌介入诊断的新进展 192
19.7 乳腺癌靶向治疗:Herceptin研究的新进展 193
19.8 发射α射线核素肿瘤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 194
19.9 肿瘤生物学治疗的新靶点——MUC1粘蛋白 195
19.10 肿瘤基因疫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196
19.11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198
19.12 白细胞介素12的抗肿瘤作用 199
19.13 维生素D3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0
19.14 钙粘素E水平低提示乳腺癌癌细胞转移 200
19.15 P16基因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力正相关 201
19.16 PS2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201
19.17 nm23-H1基因低表达的乳腺癌预后差 201
第20章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 203
20.1 帮助乳腺癌患者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疾病 203
20.2 保留乳房的治疗方案是减轻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负担的重要措施 204
20.3 化疗期间的心理问题 205
20.4 沉重的心理负担将加速乳腺癌的发展 206
20.5 乳腺癌术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206
第21章 家属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212
21.1 尊重患者术前的诊断知情权 212
21.2 手术前后患者的照料 214
21.3 化疗、放疗期间患者的照料 215
21.4 化疗、放疗后鼓励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216
21.5 复发患者和晚期患者的照料 216
第22章 乳腺癌的预防和自我检查 218
22.1 乳腺癌的预防 218
22.2 癌前筛选 220
22.3 乳腺疾病的自我检查 224
第23章 乳腺肉瘤 229
23.1 乳腺叶状囊肉瘤 229
23.2 乳腺癌肉瘤 231
23.3 乳房血管肉瘤 231
第二篇 乳房保健和美容 235
第24章 乳房保健 235
24.1 儿童期乳房的保健 235
24.2 青春期乳房的保健 235
24.3 妊娠期乳房的保健 237
24.4 哺乳期乳房的保健 238
24.5 育龄期乳房的保健 239
24.6 绝经后乳房的保健 239
第25章 乳房美学基础 241
25.1 人体美的主要因素 241
25.2 人体曲线美的标准 243
25.3 女性乳房美的标准 244
25.4 中国妇女乳房形态调查和体积计算方法 245
第26章 怎样使乳房丰满 248
26.1 均衡营养 248
26.2 加强锻炼 249
26.3 乳房按摩 250
26.4 丰乳器 250
26.5 丰乳药物 250
26.6 隆乳术 251
第27章 女性美与胸罩 252
27.1 胸罩在维持女性美中的地位 252
27.2 胸罩的来历 252
27.3 胸罩的分类 256
27.4 胸罩的穿戴 259
27.5 胸罩的选择 259
27.6 胸罩的发展趋势 261
第28章 乳房整形前的心理准备、术前签字和特殊准备 263
28.1 整形医生应对申请整形者做心理调查 263
28.2 申请整形手术者的心理准备 265
28.3 手术前签字 267
28.4 乳房整形术前特殊准备 269
第29章 乳头、乳晕的整形美容术 270
29.1 乳头内陷整形术 270
29.2 乳头乳晕整形术 273
第30章 隆乳术 275
30.1 适应证、常用方法和术前准备 275
30.2 自体组织移植隆乳术 276
30.3 硅胶囊乳房假体植入隆乳术 278
30.4 乳房腺体皮下切除后同时假体植入术 285
30.5 英捷尔法勒生物凝胶注射隆乳术 285
第31章 乳房再造 289
31.0 概述 289
31.1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 289
31.2 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 291
第32章 巨乳缩小整形术 294
32.0 概述 294
32.1 巨乳诊断标准 294
32.2 巨乳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术前准备 294
32.3 巨乳缩小手术 295
第33章 乳房下垂的整形 300
33.1 乳房下垂的诊断标准 300
33.2 手术适应证 301
33.3 术前准备 301
33.4 乳房下垂的常用手术方法 301
参考文献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