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诸子百家哲学 7
第一节 老子的“道”的哲学 8
第二节 孔子的“仁”的哲学 19
第三节 墨子与前期墨家哲学 30
第四节 孟子的仁政哲学 38
第五节 后期墨家哲学 47
第六节 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 54
第七节 兵家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61
第八节 《易经》和《易传》的哲学思想 68
第九节 惠施、公孙龙的名辩哲学 78
第十节 荀子对先秦哲学的批判与总结 90
第十一节 韩非的法家哲学 99
第二章 汉代的经学与哲学思想 106
第一节 黄老道家和《淮南子》的哲学思想 108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大一统哲学 118
第三节 王充的理性主义哲学 12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道教和佛教哲学 136
第一节 王弼的贵无论哲学 137
第二节 裴頠的崇有论哲学 147
第三节 言意之辩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152
第四节 郭象的独化论哲学 155
第五节 葛洪与道教的形成 163
第六节 佛教的传播和僧肇的哲学 172
第七节 范缜的神灭论 180
第四章 隋唐时期佛教哲学和儒学的复兴 190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191
第二节 韩愈、李翱的道统哲学:儒学在反佛斗争中的复兴 210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天人观 217
第五章 宋明新儒学的形成及其学派 227
第一节 理学开山周敦颐的哲学 229
第二节 王安石的“荆公新学” 237
第三节 张载的“天人一气”的宇宙本体论 245
第四节 程颢、程颐的“体用一源”的哲学体系 255
第五节 朱熹的理一元论的哲学体系 263
第六节 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275
第七节 陆九渊的心学 284
第八节 集心学大成的王守仁的哲学 293
第九节 罗钦顺的气学唯物主义哲学 302
第十节 王廷相的气本论唯物主义哲学 309
第六章 明清之际的哲学思潮 317
第一节 王夫之对古代哲学的批判和总结 318
第二节 黄宗羲的启蒙哲学 336
第三节 颜元的“实学” 348
第四节 戴震对理欲之辨的批判 356
第七章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哲学的变革前言 365
第一节 近代哲学的先声:龚自珍、魏源的哲学 366
第二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文化 381
第三节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哲学 393
第四节 谭嗣同的“仁学”哲学 402
第五节 严复的近代启蒙思想与进化论 412
第六节 梁启超的“新民”哲学 421
第七节 章太炎的哲学思想及其转变 430
第八节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443
后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