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协商对话引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员文贤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41904643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

一、苏维埃关于劳动者管理国家的实践 1

第一章社会协商对话的产生和现状 1

第一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劳动者管理国家和经济事务的实践及其经验 1

一、苏维埃关于劳动者管理国家的实践 1

第一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劳动者管理国家和经济事务的实践及其经验 1

目 录 1

第一章社会协商对话的产生和现状 1

目 录 1

经济的探索 5

二、南、罗、匈、保等国家对工人管理 5

二、南、罗、匈、保等国家对工人管理 5

经济的探索 5

三、简短的结论 8

三、简短的结论 8

民主化 9

一、生产社会化要求管理科学化和 9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是适合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民主形式 9

民主化 9

一、生产社会化要求管理科学化和 9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是适合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民主形式 9

二、经济文化条件对我国民主发展的 12

制约作用 12

二、经济文化条件对我国民主发展的 12

制约作用 12

条件的一种民主形式 14

三、社会协商对话是适合我国经济文化 14

条件的一种民主形式 14

三、社会协商对话是适合我国经济文化 14

政治建设的发展 16

政治建设的发展 16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16

发展的产物 16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 16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 16

发展的产物 16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16

人民群众的直接民主 17

二、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逐步发展 17

人民群众的直接民主 17

二、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逐步发展 17

和存在问题 20

第四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工作现状 20

和存在问题 20

第四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工作现状 20

的一种形式 24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性质 24

第二章社会协商对话的性质和特点 24

第二章社会协商对话的性质和特点 24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性质 24

一、社会协商对话是非国家形态民主 24

的一种形式 24

一、社会协商对话是非国家形态民主 24

二、社会协商对话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 26

的一种形式 26

二、社会协商对话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 26

的一种形式 26

三、对社会协商对话性质的其它几种 28

表述的认识 28

表述的认识 28

三、对社会协商对话性质的其它几种 28

一、社会协商对话的直接性 32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特点 32

一、社会协商对话的直接性 32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特点 32

二、社会协商对话的公开性 33

二、社会协商对话的公开性 33

三、社会协商对话的双向性 36

三、社会协商对话的双向性 36

四、社会协商对话的群众性 38

四、社会协商对话的群众性 38

五、社会协商对话的多样性 40

五、社会协商对话的多样性 40

第三章社会协商对话的地位和作用 42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2

一、社会协商对话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2

的组成部分 42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2

一、社会协商对话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2

的组成部分 42

第三章社会协商对话的地位和作用 42

二、社会协商对话是群众监督的 45

重要形式 45

二、社会协商对话是群众监督的 45

重要形式 45

三、社会协商对话是实现更高 46

三、社会协商对话是实现更高 46

形态民主的阶梯 46

形态民主的阶梯 46

的新形式 48

的新形式 48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8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8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8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8

一、社会协商对话是思想政治工作 48

一、社会协商对话是思想政治工作 48

的有效方法 50

二、社会协商对话是群众自我教育 50

的有效方法 50

二、社会协商对话是群众自我教育 50

风气好转 52

三、社会协商对话促进党风和社会 52

风气好转 52

三、社会协商对话促进党风和社会 52

一、社会协商对话促进决策科学化、 53

民主化 53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3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3

一、社会协商对话促进决策科学化、 53

民主化 53

的社会环境 56

进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 56

二、社会协商对话有利于消除矛盾,促 56

的社会环境 56

进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 56

二、社会协商对话有利于消除矛盾,促 56

三、社会协商对话有利于激发群众的积 58

极性,增强企事业活力 58

三、社会协商对话有利于激发群众的积 58

极性,增强企事业活力 58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目的 60

第四章社会协商对话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60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目的 60

第四章社会协商对话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60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任务 63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任务 63

想和情况,协商解决各种矛盾 64

想和情况,协商解决各种矛盾 64

一、沟通人民内部各部分人员之间的思 64

一、沟通人民内部各部分人员之间的思 64

二、协商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条件 66

方面的问题 66

二、协商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条件 66

方面的问题 66

三、讨论有关重大问题,完善领导部门 67

拟制的决策方案 67

拟制的决策方案 67

三、讨论有关重大问题,完善领导部门 67

四、评价、监督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 68

的工作 68

四、评价、监督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 68

的工作 68

五、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和文化 71

知识教育 71

五、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和文化 71

知识教育 71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原则 73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原则 73

一、社会协商对话的平等原则 73

一、社会协商对话的平等原则 73

二、社会协商对话的科学原则 75

二、社会协商对话的科学原则 75

三、社会协商对话的政策和法制原则 77

三、社会协商对话的政策和法制原则 77

四、社会协商对话的实效原则 79

四、社会协商对话的实效原则 79

一、纵向协商对话的渠道 81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渠道 81

一、纵向协商对话的渠道 81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渠道 81

第五章社会协商对话的渠道、形式和组织制度 81

第五章社会协商对话的渠道、形式和组织制度 81

二、横向协商对话的渠道 83

二、横向协商对话的渠道 83

对话的渠道 84

三、工会与政府和行政组织之间协商 84

三、工会与政府和行政组织之间协商 84

对话的渠道 84

一、咨询性的协商对话 86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形式 86

一、咨询性的协商对话 86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形式 86

二、质询性的协商对话 88

二、质询性的协商对话 88

三、恳谈式的协商对话 89

三、恳谈式的协商对话 89

四、评价工作式的协商对话 90

四、评价工作式的协商对话 90

五、“打开意见箱”答问会 91

五、“打开意见箱”答问会 91

制度建设 93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的组织领导和 93

制度建设 93

一、加强对社会协商对话工作的领导 93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的组织领导和 93

一、加强对社会协商对话工作的领导 93

二、依靠行政组织的配合和支持 95

二、依靠行政组织的配合和支持 95

组织作用 97

三、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联络 97

三、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联络 97

组织作用 97

四、社会协商对话的制度建设 100

四、社会协商对话的制度建设 100

一、全国一级开展的协商对话的内容 103

一、全国一级开展的协商对话的内容 103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内容 103

第六章社会协商对话的内容、方法和工作过程 103

第六章社会协商对话的内容、方法和工作过程 103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内容 103

二、地方一级开展的协商对话的内容 106

二、地方一级开展的协商对话的内容 106

三、基层单位开展的协商对话的内容 107

三、基层单位开展的协商对话的内容 107

一、组织调查研完,开展讨论活动 112

一、组织调查研完,开展讨论活动 112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方法 112

第二节社会协商对话的方法 112

二、磋商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113

二、磋商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113

三、坚持自我教育,注重启发引导 114

三、坚持自我教育,注重启发引导 114

四、用数字和事实说话 115

五、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115

五、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115

四、用数字和事实说话 115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工作过程 116

一、协商对话会议召开前的准备阶段 116

一、协商对话会议召开前的准备阶段 116

第三节社会协商对话的工作过程 116

二、召开协商对话会议阶段 121

二、召开协商对话会议阶段 121

三、协商对话会议后的解决问题阶段 123

三、协商对话会议后的解决问题阶段 123

一、影响谈话的思想障碍 125

第七章协商对话的艺术 125

第一节谈话的艺术 125

一、影响谈话的思想障碍 125

第一节谈话的艺术 125

第七章协商对话的艺术 125

二、消除思想障碍的艺术 127

二、消除思想障碍的艺术 127

三、应付消极反应的艺术 129

三、应付消极反应的艺术 129

四、运用语言的艺术 131

四、运用语言的艺术 131

一、听话的心理障碍 134

第二节听话的艺术 134

一、听话的心理障碍 134

第二节听话的艺术 134

二、端正听话的态度,树立正确的 135

二、端正听话的态度,树立正确的 135

思想方法 135

思想方法 135

三、做一个好听众 137

三、做一个好听众 137

第三节说服他人的艺术 138

第三节说服他人的艺术 138

一、了解说服对象,采用正确的态度 139

一、了解说服对象,采用正确的态度 139

二、说服他人的方法 141

二、说服他人的方法 141

第四节批评的艺术 144

一、批评的方法 144

第四节批评的艺术 144

一、批评的方法 144

二、批评中的语言艺术 146

二、批评中的语言艺术 146

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49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 149

第八章领导者和群众的素质 149

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49

第一节社会协商对话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 149

第八章领导者和群众的素质 149

二、领导者的特有素质 151

二、领导者的特有素质 151

三、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156

三、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156

第二节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素质 158

第二节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素质 158

一、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政治素质 159

一、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政治素质 159

二、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知识素质 160

二、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知识素质 160

三、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能力 161

三、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能力 161

四、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思想方法 163

四、参加协商对话的群众的思想方法 163

第三节提高领导者和群众素质的途径 166

和方法 166

一、加强对领导者和群众进行培训 166

和教育 166

和教育 166

一、加强对领导者和群众进行培训 166

和方法 166

第三节提高领导者和群众素质的途径 166

践锻炼 167

二、引导领导者和群众自觉进行实 167

二、引导领导者和群众自觉进行实 167

践锻炼 167

附录:现实难题解答提示 169

附录:现实难题解答提示 169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72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72

关于党风、社会风气 178

关于党风、社会风气 178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问题 184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问题 184

关于工资物价问题 193

关于工资物价问题 193

关于分配政策问题 198

关于分配政策问题 198

关于所有制问题 204

关于所有制问题 204

关于经营管理问题 209

关于经营管理问题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