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的发展 1
目录 1
第一设备 5
一、实验室 5
二、装置及器械 7
(一)装置 7
(二)玻璃器材 10
(三)金属器材 14
(四)其他器材 15
三、器械的清洗、消毒及涂蜡 17
第二盐液、营养液、综合营养液 20
一、盐液 20
(一)生理盐水 20
(二)Ringer氏液(1895) 20
(三)Locke氏液(1901) 21
(五)Tyrode氏盐液(1910) 22
(四)Pannett及Compton氏(1924)盐液 22
(六)Tyrode-Fleische氏液 24
(七)Drew氏液 25
(八)Simms氏X6,X7,z液(1942) 25
(九)Gey氏液(1949) 26
(十)Earle氏液(1948) 26
(十一)Hanks氐盐液(1949) 27
(十二)Dulbecco氏磷酸缓冲盐液(1954) 27
(十三)Glucosol液 28
(十四)Holtfreter氏液(1931) 28
二、营养液 31
(一)组织浸液 31
1.鸡胎汁 31
2.其他动物的胎汁 33
4.浸出液的干冻 34
2.脾及胸腺浸汁 34
3.人胎的肝、脾、心脏浸汁 34
(二)器官浸液 34
1.骨髓汁 34
(三)血浆 35
1.鸡血浆 35
(1)翼下静脉取血 35
(2)颈静脉取血 35
(3)颈动脉取血 36
(4)心脏取血 37
3.鱼血浆 38
(5)翼根静脉取血 38
2.鸡胎血浆 38
4.?血浆 39
5.蛙血浆 39
6.猫血浆 40
(四)血清 41
11.胎盘血浆 41
10.人血浆 41
9.小白鼠血浆 41
8.兔血浆 41
7.犬血浆 41
1.牛、马血清 42
2.鸡血清 42
3.人血清 42
4.鹿血清 42
5.血清超滤液 43
(五)其他液体 43
1.眼房水 43
2.白血细胞浸液 43
3.人腹水 43
4.淋巴 43
5.羊水 44
三、综合营养液 44
(一)199 45
1.Morgan、Morton及Parker等氏(1950)配法 45
2.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系配法 49
3.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之配法 52
(二)Morgan等氏M 150及M 416(1955,1956) 57
(三)氨基酸溶液(Bergmann及Niemann 1936) 58
(四)V-614(1958) 59
(五)703(1954) 60
(六)858(Healy,1955,1956) 63
(七)Eagle综合营养液(1955) 67
(八)Eagle氏综合液(1959) 69
(九)NCTC 107(1954) 72
(十)NCTC 108及NCTC 109 77
(十一)“ML 6”,“ML 97”,“ML 94/4”及“ML 192/2”(1956) 78
(十二)256 81
(十三)Syverton氏综合营养液(1954) 82
(十四)乳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 84
(十五)Fischer氏半综合营养液(1949) 85
(十六)Edlinger氏等半综合液(1958) 86
(十七)器官培养液(Trowell氏T8) 87
(十八)Gautheret氏植物根培养液(1942) 89
(十九)White氏营养液(1942) 90
(二十)悬浮植物细胞营养液(1956) 91
(二十一)周嘉槐改良White氏液 93
(二十二)Heller氏改良液 94
(二十三)Siu氏培养液 94
第三 培养 96
一、培养时的注意 96
二、培养方法 99
(一)悬滴培养 99
1.单盖片法 102
2.双盖片法 103
3.简单悬滴培养 103
4.改良的悬滴培养 103
5.透明膜培养 104
6.瓶加盖片培养 106
7.悬滴培养的培基 107
(二)錶玻璃培养法 108
(三)平皿培养法 109
(四)玻瓶培养法 109
1.Carrel氏瓶培养法 109
2.球瓶培养法 113
3.T瓶培养 114
(1)细胞悬液的制法 114
1)Shannon等氏法(1952) 114
2)Moscona氏法(1952) 114
3)丁正荣、庞海进、冯永贞及韦家槐等法(1962) 115
4)曾毅、毛江森等的人羊膜细胞培养法(1963) 116
(2)细胞计数 117
(3)培养 117
(4)结果 117
4.用有孔玻璃纸的玻瓶培养 117
2.器材 119
1.简史 119
(五)转管培养法 119
3.盐液及营养液 121
4.培养法 123
(1)?e?ábek法 123
(2)Lewis及Gey氏法 123
(3)Feller氏法 123
(4)Hintzsche氏法 123
(5)直接培养于管壁法 123
(6)胶原凝质的转管培养 124
(7)转管加透明膜盖片培养法 125
(8)转管加立体作用物培养法 126
5.再培养 127
(六)冲洗小室 127
1.Pomerat氏冲洗小室(1951) 128
2.Stadelmann氏简单冲洗小室(1959) 129
3.郭可大冲洗小室(1951) 131
4.陈瑞铭简易冲洗小室(1963) 132
第四恒久细胞株及细胞纯株 134
一、Sanford等(1948)成纤维细胞纯株的分离 145
二、Sanford简易毛细管培养细胞法(1961) 147
三、Puck等细胞纯株的分离(1956) 149
四、Aronson等用玻璃小珠培养悬浮细胞(1960) 152
五、何申等细胞纯株515的培养(1962) 153
第五定量的培养 155
一、Syverton等HeLa细胞的培养(1954) 155
三、Edlinger氏简单方法(1958) 162
四、Walker氏肉瘤细胞256的培养(1956) 162
五、Osgood氏分度法的培养 164
六、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1955) 170
第六空斑培养法 173
第七悬浮培养 176
一、转管中L细胞的悬浮培养(1951) 176
二、L细胞悬液培养(1956) 177
三、McLimans等(1957)悬浮细胞的培养 177
第八器官培养 179
一、Martinovich氏器官组织培养 179
二、Fell氏胚胎骨的培养 180
三、Gaillard人甲状旁腺的培养 180
四、Gaillard氐人卵巢的培养 182
五、Trowell氏湿室中淋巴结的培养(1952,1955) 183
六、各种器官用综合营养液(Trowell 1959)T8的培养 184
七、Miizima氏牙原基的培养(1956) 186
八、肝脏的培养(1961) 189
九、器官培养应用滤纸层析装置 190
第九植入法 192
一、组织片植入眼前房(1951) 192
二、悬浮细胞的植入法(Plum 1950) 193
三、鸡胚绒毛膜尿囊的培养(1951) 193
四、鸡胚胎膜的培养 194
第十无脊椎动物组织的培养 195
一、材料 196
三、盐液及营养液 197
1.Ephrussi-Beadle氏盐液(1925) 197
二、组织的采取 197
3.Clark氏液 198
4.Bohuslav及Koniěek氏液(1933) 198
2.Rogers氏液(人工海水,1927) 198
6.Trager氏液(1935) 200
7.Fischer及Gottschewski氏液(1939) 200
5.Trager氏液(1935) 200
8.Hédon-Fleig氏液 201
9.Gaulden及Carlson氏液(1951) 201
10.黑田氏液(1955) 202
11.Grace氏液(1958) 203
12.Wyatt氏液 204
13.Vago及Chastang氏液(1958) 206
14.高见氏液(1958) 206
15.Trager氏液(1959) 207
(一)盖片法 208
四、培养法 208
1.Gatenby氏法(1993) 208
16.北村氏液(1960) 208
(二)转管培养 209
4.Gavrillov及Cowey氏法(1941) 209
(三)定量培养 209
Martignoni等氏法(1958) 209
3.Fischer及Gottschewski氏法(1939) 209
2.Bohuslav(1933)及Koniěek氏法(1933) 209
第十一植物组织培养 211
一、芽根的培养 211
三、形成层组织的培养 214
(一)根及根茎 214
二、离体根的培养 214
(二)树木的形成层 218
四、形成层培基的再培养 219
五、愈合组织的培养 222
六、悬浮细胞的培养 223
七、细胞纯株的培养 225
第十二培养物的处理 227
一、培基重量的测定 227
二、培基面积的测定 227
三、细胞量及核量的测定 231
四、磷酸的分析 233
(一)核酸磷的测定 233
(二)核酸磷测定改良法 234
(三)DNA及RNA的测定 234
(四)总嘌哈及总嘧啶的测定 236
五、总蛋白量的分析 238
(一)有丝分裂数的测定 241
(二)Stathmokinetic Index 241
(三)有丝分裂过程的分析 241
六、有丝分裂的活动性 241
七、培养物检查法 242
(一)生活观察 242
2.萤光显微镜检查 243
3.活体染色 243
1.相差显微镜及3D聚光器检查 243
1.完全标本 247
(1)固定及固定液 247
(二)光学显微镜检查 247
(2)染色剂及染色法 249
2.切片标本 262
(三)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264
(四)自摄影术 268
第十三上皮组织 273
一、蛙的皮肤 273
二、常温动物的上皮组织 277
三、各种上皮组织的培养 280
四、培养中上皮组织的特性 289
第十四结缔组织 292
一、间充质 295
二、网状细胞 299
三、骨髓细胞 302
四、淋巴球的培养 305
五、吞噬现象及巨噬细胞的形成 306
六、生活细胞的分裂及其含有物的出现 307
七、细胞的死亡现象 316
一、软骨细胞 318
二、软骨及骨 318
第十五软骨及骨 318
三、骨的再生 320
第十六肌组织 324
一、平滑肌 324
二、心肌细胞 326
三、骨骼肌纤维 330
四、成年动物的平滑肌 331
五、肌纤维的收缩 333
第十七神经组织 337
一、脑及脊髓 343
二、交感神经节 345
三、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培养 345
四、星状神经胶质细胞及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 349
第十八肿瘤组织的培养 353
一、肿瘤细胞的结构及其特性 353
五、神经纤维的变性及再生………………………………35l 353
二、肿瘤细胞的增生方式 359
三、肿瘤组织的培养 362
(一)Fischer氏法 364
(三)Gey氏人癌瘤组织转管培养法 365
(四)Allg?wer的干燥培基培养法 365
(二)人癌肿的培养(Orr及Mc Swain,1955) 365
主要参考书及杂志 366
中文索引 368
二、Youngner用胰蛋白酶作成肾细胞悬液的培养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