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译论的人文精神 1
上编 古代部分(148—1840) 9
第一章 翻译本体论的失落: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的本体论诠释 11
第二章 译者主体性的经典论述:彦琮“八备”说的主体性地位 30
第三章 保守原著秘密的法宝:玄奘“五不翻”的真谛 50
第四章 翻译的语言策略:赞宁“六例”的方法论意义 71
中编 近现代部分(1840—1949) 95
第五章 回归写作的翻译理论基础:再论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 97
第六章 译名的本质在于命名:章士钊与胡以鲁关于音译意译的争论 121
第七章 翻译之是否可能的哲学沉思:贺麟论翻译的“言意之辨” 141
第八章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划界:金岳霖论译意与译味 157
下编 当代部分(1949—2000) 175
第九章 翻译能达的境界:钱锺书翻译“化境”说的魅力 177
第十章 重神似不重形似:傅雷翻译艺术观之再考察 194
结语 试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终结 220
余编 新译学探索(2000—2003) 235
引论 革新传统译论精神,迎接新译学的曙光 237
第一章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昔日文质与今日直译意译辨析 246
第二章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简释文学艺术翻译的表现手法 258
第三章 参古定法,望今制奇:探寻文学翻译批评的评判标准 276
后记 288
主要参考文献 290
致读者 唐瑾 292
编辑的话、补记 唐瑾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