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摩擦与润滑 1
1-1摩擦和摩擦系数 1
1-2干摩擦 2
1-3三种润滑状态 4
1-4流体润滑 6
1-5边界润滑 9
1-6半流体润滑 13
1-7弹性流体润滑 14
第二章润滑油的生产 18
2-1润滑油的化学组成 18
2.1-1烷烃 18
2.1-2环烷烃 19
2.1-3芳烃 21
2.1-4硫化合物 23
2.1-5沥青树脂类物质 24
2.1-6有机酸 25
2-2重油减压蒸馏 25
2-3润滑油的精制 27
2.3-1脱蜡 27
2.3-2硫酸精制 28
2.3-3溶剂选择精制 29
2.3-4丙烷脱沥青 32
2.3-5双溶剂精制 33
2.3-6 加氢精制 33
2.3-7白土补充精制 34
2-4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调配 38
2-5汽车齿轮油的制取 40
2.5-1渣油型齿轮油 40
2.5-2馏分型齿轮油 40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和产品质量标准 44
3-1 国产发动机润滑油的品种和牌号 44
3-2 发动机润滑油的理化性质试验及其意义 55
3.2-1 粘度 55
3.2-2残炭 58
3.2-3灰分 60
3.2-4酸值、总碱值以及水溶性酸和碱 61
3.2-5机械杂质 62
3.2-6在用润滑油不溶物 62
3.2-7水分 64
3.2-8闪点 65
3.2-9凝点 66
3.2-10金属片腐蚀试验 66
3.2-11腐蚀度 67
3.2-12清净性 68
3.2-13燃料稀释度 71
3.2-14泡沫性质 73
3-3国外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发展和质量分级 74
3.3-1美国汽车发动机机油的发展 74
3.3-2国外内燃机机油的质量分级 77
3-4我国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 86
3.4-1粘度分级 87
3.4-2质量分档 87
4-1 发动机润滑油的功能 94
第四章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94
4-2润滑油的粘度 95
4.2-1粘度的物理意义 95
4.2-2润滑油的成分对粘度和粘度温度性质的影响 96
4.2-3表示润滑油粘温性的方法或量值 97
4.2-4润滑油的粘度及粘温性对发动机润滑的影响 104
4.2-5润滑油的低温粘度 110
4.2-6压力对粘度的影响 116
4-3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 118
4.3-1润滑油氧化过程的特征 118
4.3-2影响润滑油氧化的因素 119
4.3-3汽车发动机里润滑油的氧化 122
4.3-4评定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 122
4-4润滑油的热安定性 127
4-5润滑油的腐蚀性 128
4.5-1润滑油腐蚀机理 128
4.5-2腐蚀性与润滑油酸值的关系 130
4.5-3温度对腐蚀的影响 131
4.5-4轴承负荷对轴瓦腐蚀的影响 133
4.5-5燃料性质对润滑油腐蚀的影响 134
4.5-6评定润滑油腐蚀性的方法 134
4-6润滑油的抗磨损性 137
4-7润滑油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和行车试验 139
4.7-1 关于润滑油发动机试验的条件 140
4.7-2 美国及欧洲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 143
4.7-3苏联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 151
4.7-4我国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 155
4.7-5道路行车试验 156
第五章润滑油添加剂 161
5-1添加剂的分类 161
5-2增粘添加剂 162
5.2-1增粘添加剂的作用 162
5.2-2常用增粘剂 164
5.2-3增粘剂与稠化油的粘度性质 169
5.2-4增粘剂油溶液的流变性 174
5.2-5增粘剂的解聚与稠化机油的永久粘度 180
损失 180
5.2-6稠化机油的特性 182
5-3降凝添加剂 185
5.3-1润滑油的凝固 185
5.3-降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186
5.3-3影响降凝剂效果的因素 188
5-4抗氧剂和抗氧抗腐剂 191
5.4-1抗氧剂和抗氧抗腐剂的作用机理 192
5.4-2常用抗氧剂及抗氧抗腐剂 193
5-5清净分散剂 199
5.5-1汽车发动机中沉积物的生成 199
5.5-2清净分散剂的作用 202
5.5-3金属清净分散剂 205
5.5-4各类清净分散添加剂的性能 212
5.5-5无灰分散剂 216
5.5-6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的配方 223
5-6抗磨添加剂 226
5.6-1抗磨添加剂的分类 226
5.6-2油性剂及减摩剂 228
5.6-3极压抗磨剂的种类 233
5.6-4极压抗磨剂的作用机理 243
5.6-5极压抗磨剂的应用 248
第六章发动机内的沉积物 256
6-1沉积物的分类 256
6-2高温积炭 258
6.2-1燃烧室积炭的成分 258
6.2-2燃烧室积炭形成的过程 260
6.2-3影响积炭形成的因素 265
6.2-4积炭的危害 268
6.2-5燃烧室积炭的清除 269
6-3连杆活塞组沉积物漆膜 270
6.3-1漆膜的性质和成分 270
6.3-2漆膜的形成过程 272
6.3-3影响漆膜形成的因素 273
6.3-4漆膜的危害 276
6-4低温沉积物油泥 277
6.4-1油泥的形态及成分 277
6.4-2油泥的形成 280
6.4-3影响油泥生成的因素 283
6.4-4油泥的危害和预防 286
第七章发动机的润滑 289
7-1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和换油期限 289
7.1-1粘度级号的选择 289
7.1-2汽车发动机油质量的选择 299
7.1-3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更换周期 313
7-2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消耗 333
7.2-1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消耗的计量 333
7.2-2机油消耗的一般情况 334
7.2-3影响机油消耗的发动机因素 337
7.2-4润滑油性质对其消耗的影响 341
7-3汽车发动机的磨损 347
7.3-1磨损的类型 347
7.3-2活塞气缸组件的磨损 351
7.3-3配气机构的磨损 370
7.3-4活塞及活塞环的损坏 371
7.3-5轴承的磨损和损坏 374
7-4发动机润滑系及润滑油的滤清 378
7.4-1汽车发动机润滑系 378
7.4-2润滑油的滤清 382
8-1汽车齿轮油的工作条件 403
8.1-1齿轮油的工作温度 403
第八章汽车齿轮油 403
8.1-2轮齿面接触压力及滑动速度 405
8-2汽车齿轮油的性能要求 407
8.2-1适宜的粘度 407
8.2-2承载能力 411
8.2-3热及氧化安定性 412
8.2-4抗腐蚀性及防锈性 412
8.2-5抗泡沫性 413
8.2-6 与密封材料的适应性 413
8.2-7贮存安定性 413
8-3国外齿轮油的分类和规格 414
8.3-1齿轮油分类 414
8.3-2齿轮油规格 416
8.3-3齿轮油质量 417
8-4齿轮油评定方法 422
8-5齿轮油的使用性能 427
8.5-1齿轮、轴承的损伤和润滑 427
8.5-2噪声 434
8.5-3低温操作性 434
8.5-4齿轮油的换油周期 434
8.5-5齿轮油与汽车燃料经济性 436
8-6国产汽车齿轮油 438
8.6-1 国产汽车齿轮油的分类和规格 438
8.6-2汽车齿轮油的选择和使用 443
第九章液力自动传动油 453
9-1液力自动传动油的性质 454
9-2液力自动传动油规格 458
9.3-1低温性能 463
9-3液力自动传动油的使用性能 463
9.3-2高温性能 464
9.3-3摩擦特性 466
9.3-4氧化安定性 468
9-4国产液力自动传动油 472
第十章润滑脂 474
10-1润滑脂的特点和组成 474
10.1-1润滑脂的特点 474
10.1-2润滑脂的分类 475
10.1-3汽车常用润滑脂 477
10-2润滑脂的制造 482
10.2-1生产润滑脂的原料 482
10.2-2烃基润滑脂的制造 485
10.2-3皂基润滑脂的制造 486
10-3 汽车用润滑脂的品种和牌号 489
10-4润滑脂的产品质量标准及使用性能 498
10.4-1润滑脂的质量标准 498
10.4-2润滑脂的使用性能 504
10-5汽车轮毂轴承及底盘的润滑 514
10.5-1润滑脂的选择 514
10.5-2轮毂轴承的润滑 515
10.5-3底盘的润滑 523
10.5-4润滑脂的加注及更换周期 523
第十一章巳用润滑油的再生 530
11-1润滑油的老化 530
11-2 已用润滑油的收集和保管 533
11.2-1 已用润滑油的回收量 533
11.2-2已用润滑油的合理收集和保管 534
11-3 已用润滑油的再生过程 535
11-4 已用润滑油的再生工艺 539
11.4-1沉降—过滤 539
11.4-2沉降—白土接触—过滤 540
11.4-3凝聚—沉降—白土接触—蒸出燃料—过滤 540
11.4-4以酸洗及白土处理为主的再生工艺 540
11-5 国外润滑油再生工艺状况 541
11.5-1 再净化 541
11.5-2再精制 542
11-6 再生油的质量指标和应用 543
附录1.粘度单位换算表 549
附录2.温度换算表 552
附录3.L、D和H的运动粘度值表(常用部分) 555
附录4.容量和重量等计量单位的换算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