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内造山带主要构造特征研究 以燕山和大别山造山带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6036423
  • 页数:1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燕山和大别山带作为研究实例,对板内造山带主要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造山运动与造山带 1

第一节造山运动 1

一、造山运动术语沿革 1

二、造山运动定义概述 2

三、造山运动确定标志 2

第二节造山带 3

一、造山带研究历史 3

二、造山带术语沿革及现行定义概述 4

第三节造山带产出的构造部位 5

一、兴隆逆掩断层及兴隆推覆体 7

第一节逆冲系统的厘定 7

第二章燕山造山带构造格局 7

二、承德逆掩断层及承德推覆体 19

三、大庙逆掩断层及大庙推覆体 23

四、隆化逆掩断层及隆化推覆体 29

五、围场逆掩断层及围场推覆体 33

一、构造楔形体 33

第二节逆冲系统总体特征 37

二、深部滑脱面存在依据 37

三、地壳缩短量估算 39

四、逆冲系统扩展形式 39

五、逆冲系统形成时代 42

六、印支运动的影响 43

第三节造山期后构造变形 43

一、NNE向走滑断裂系 44

第四节构造格局基本特征 46

二、EW向正滑或正滑平移断裂系 46

第三章燕山造山带岩浆岩演化特征 48

第一节时空分布特征 48

一、时间演化序列 48

二、空间展布特征 48

第二节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49

一、主要岩体概况 49

二、岩石化学特征 49

三、稀土元素特征 55

四、花岗岩类岩石成因类型 58

五、构造环境 60

一、岩石化学特征 62

第三节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62

二、稀土元素特征 66

三、构造环境 68

第四节构造热事件与造山作用过程 69

一、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T3—J1?) 69

二、早—中侏罗世(J1—J2) 70

三、晚侏罗世(J3) 70

四、早白垩世(K1) 71

第四章燕山板内造山带基本特征 72

第一节时间演化序列 72

一、造山前期(T3) 72

二、造山主期(J1—J3) 72

二、逆冲系统扩展方式及地壳收缩量 73

一、基本构造格局 73

三、造山后期(K1) 73

第二节构造变形特征 73

三、构造变形分带性 74

四、构造变形影响范围 74

五、造山期后构造变形作用 74

第三节动力变质作用 74

第四节岩浆岩演化特征 75

一、岩石系列及组合 75

二、火山岩岩石类型 76

三、花岗岩类成因类型 76

四、岩石化学成分特征 76

五、稀土元素特征 77

第五节磨拉石演化特征 77

三、青石砬期磨拉石(K1q) 78

一、杏石口期磨拉石(T3x) 78

二、后城期磨拉石(J3h) 78

第五章大别山造山带构造特征 81

第一节基本构造格局 81

一、逆冲系统厘定 81

二、逆冲系统总体特征 96

三、印支运动影响 98

四、造山期后构造变形 99

第二节岩浆岩演化特征 99

一、时空分布特征 99

二、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102

三、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107

四、构造热事件与造山作用过程 110

一、时间演化序列 113

第三节造山带基本特征 113

二、构造变形特征 114

三、动力变质作用 115

四、岩浆岩演化特征 118

五、磨拉石演化特征 119

第六章板内造山带主要特征及有关问题讨论 121

第一节时间演化特征 121

第二节构造变形特征 122

一、构造格局 122

二、逆冲系统分带性 124

三、逆冲系统运动指向及扩展方式 125

四、地壳收缩量 126

第三节动力变质作用 126

第四节岩浆作用 127

一、侵八石 128

二、火山岩 128

第五节磨拉石演化特征 129

第六节关于板内造山带的几个问题讨论 130

一、高压变质岩成因机制 130

二、A型花岗岩 131

三、变质核杂岩 132

四、造山带边界 133

五、造山机制 133

第七章结论与存在问题 134

参考文献 135

英文摘要 148

图版说明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