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经济金融制度与银行体系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明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0052266
  • 页数:1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构筑了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制度的分析框架.

目录 1

0.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

0.1.1 问题的提出 1

0.1.2 研究目的 3

0.2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3

0.2.1 本书的主要内容 3

0.2.2 本书的结构安排 4

第1章 后华盛顿共识与发展中经济的制度选择 8

1.1 后华盛顿共识与发展中经济的制度选择 9

1.1.1 政府和市场 9

1.1.2 华盛顿共识 12

1.1.3 后华盛顿共识 14

1.2 政府主导型的东亚模式 19

1.2.1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19

1.2.2 政府主导型的“东亚发展模式” 20

1.2.3 产业政策的实施 22

1.3 经济发展中金融体系的功能和金融制度的作用 23

1.3.1 金融体系的功能 23

1.3.2 金融制度及其作用 24

1.3.3 发展中经济的金融制度选择 26

第2章 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31

2.1 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金融约束 31

2.1.1 拉丁美洲南锥体国家的金融抑制(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32

2.1.2 麦金农和肖(1973)的金融发展模型 33

2.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34

2.1.4 世界银行(1993)对东亚模式的再评价 34

2.1.5 赫尔曼、默多克和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 35

2.1.6 亚洲金融危机 36

2.2 拉丁美洲南锥体国家的金融改革 39

2.2.1 阿根廷的金融改革 39

2.2.2 智利的金融改革 40

2.2.3 乌拉圭的金融改革 41

2.3 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 41

2.3.1 韩国的金融改革 41

2.3.2 马来西亚的金融改革 43

2.3.3 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改革 44

2.4 中国1978年以来的金融改革综述 46

2.4.1 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设立(1978—1984年) 46

2.4.2 专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其他商业银行的设立(1985—1993年) 47

2.4.3 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及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1994—1997年) 48

2.4.4 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1998年以后) 49

第3章 发展中经济的金融制度设计 51

3.1 银行的信息生产和代理监督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52

3.1.1 长期协调型银企关系与银行的信息生产活动 54

3.1.2 长期协调型银企关系与银行的融资功能 55

3.1.3 长期协调型银企关系与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56

3.2 长期协调型银企关系与温和的金融控制 58

3.2.1 温和的利率控制并不必然导致储蓄总额的降低 59

3.2.2 提高利率并不能消除信用配给 60

3.2.3 温和的金融控制能产生重要的租金效果 62

3.3 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选择的理论框架 64

3.3.1 发展中国家实施金融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64

3.3.2 发展中经济金融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 64

3.3.3 适时进行“大爆炸”式金融变革的必要性 67

第4章 经济发展中的商业银行 69

4.1 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的功能和作用 70

4.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70

4.1.2 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和主要业务 72

4.1.3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75

4.1.4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77

4.1.5 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78

4.2.1 商业银行的代理监督 80

4.2 商业银行的代理监督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80

4.2.2 商业银行的代理监督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81

4.2.3 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 82

4.3 商业银行的信息生产活动 83

4.3.1 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生产活动的主要业务范围 83

4.3.2 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生产活动须注意的事项 85

4.4 商业银行的融资活动及信用风险管理 86

4.4.1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86

4.4.2 商业银行的融资活动与信用风险管理 88

第5章 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性金融 94

5.1 经济发展中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分析 95

5.1.1 促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95

5.1.2 产生诱导效果 95

5.1.4 是对民间金融机构的补充 97

5.1.3 强化民间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97

5.2 发展中国家政策性金融的框架设计 98

5.2.1发展中国家有效实施政策性金融的前提条件 98

5.2.2 发展中国家政策性金融的理论框架 99

5.3 对日本高速成长时期政策性金融的分析 102

5.3.1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类别 102

5.3.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效益分析 104

5.3.3 政策性金融成功的原因剖析 106

第6章 经济发展中的跨国银行引进 108

6.1 跨国银行的形成机理研究 109

6.1.1 国际资本移动论和产业组织论的视角 109

6.1.2 理论的综合 110

6.2 发展中国家引进跨国银行的利弊分析 111

6.2.1 跨国银行对发展中经济的积极作用 111

6.2.2 跨国银行对发展中经济的消极影响 113

6.3.1 跨国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 114

6.3 跨国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目标模式 114

6.3.2 发展中经济监管跨国银行的目标模式 115

第7章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的金融制度研究 117

7.1 日本金融制度的生成途径和主要特点 118

7.1.1 日本金融制度的生成途径 118

7.1.2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金融制度的特点 119

7.2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的主银行制度 122

7.2.1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作为主银行的民间金融机构 122

7.2.2 主银行的定义及功能 123

7.2.3 主银行制度的形成 124

7.2.4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主银行的作用 126

7.3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的人为低利率政策及效果的实证分析 129

7.3.1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人为低利率政策的实施过程 129

7.3.2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人为低利率政策的效果 131

7.4.1 长短金融业务的分离 133

7.4 日本高速成长时期严格的分业管理和金融市场的封闭性 133

7.4.2 银行业务和信托业务的分离 134

7.4.3 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分离 135

7.4.4 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分隔管制 136

7.4.5 有担保原则 137

7.5 追赶目标实现后日本金融体系转型滞后性及后果分析 137

第8章 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 141

8.1 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 142

8.2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选择 143

8.2.1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措施 143

8.2.2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生产和金融咨询服务功能 145

8.2.3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147

8.2.4 加速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149

8.3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政策选择 150

8.4 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政策选择 151

参考文献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