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编者的话 4
第二章 经络学说基础知识 9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 10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构成 12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 15
第四节 穴位概述 17
第五节 取穴方法 18
第三章 脏腑及其病症概述 25
第一节 肺与大肠 27
第二节 脾与胃 30
第三节 心与小肠 34
第四节 肾与膀胱 36
第五节 肝与胆 39
第六节 心包与三焦 42
第四章 针术 45
第一节 针刺的准备 46
第二节 常用针刺手法 49
第三节 行针与得气 56
第四节 留针与起针 58
第五节 补泻手法及其应用 59
第六节 意外事故的处理 65
第七节 针刺注意事项 68
第五章 灸术 70
第一节 灸的原理 70
第二节 灸的分类 72
第四节 灸术的补泻 78
第三节 灸术适应症 78
第五节 灸术的发展 80
第六章 经络和穴位 81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81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86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92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104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111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116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122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142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149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155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164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75
第十三节 督脉 181
第十四节 任脉 189
第七章 针刺麻醉简介 199
第一节 针刺麻醉的原理 199
第二节 针刺麻醉的取穴原则 201
第三节 针刺麻醉的操作方法 203
第八章 临床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207
第一节 针灸治疗痛症 207
1.头痛 208
2.牙痛 211
3.咽喉肿痛 214
4.胁痛 217
5.胃脘痛 219
6.腹痛 222
7.腰痛 224
8.痹症 227
第二节 针灸治疗急症 232
1.晕厥 232
2.虚脱 234
3.高热 237
第三节 针灸治疗内科病症 239
1.面瘫 239
2.外伤性截瘫 242
3.中风 245
4.眩晕 250
5.痿症 253
6.癫狂 256
7.失眠 259
8.惊悸 怔忡 263
9.感冒 265
10.咳嗽 268
11.哮喘 272
12.呕吐 275
13.泄泻 280
14.癃闭 284
15.遗尿 288
16.遗精 290
17.阳萎 293
第四节 针灸治疗外科病症 295
1.风疹 295
2.疔疮 298
3.痄腮 299
4.乳痈 301
5.肠痈 303
6.扭伤 305
7.丹毒 308
8.蛇丹(带状疱疹) 310
第五节 针灸治疗妇儿科病症 312
1.月经不调 312
2.痛经 317
3.经闭 320
4.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322
5.带下 326
6.胎位不正 329
7.乳少 330
8.急惊风 333
9.疳疾 336
10.小儿麻痹后遗症 339
第六节 针灸治疗五官病症 343
1.目赤肿痛 343
2.麦粒肿 345
3.青盲 347
4.耳鸣 耳聋 350
5.鼻渊 353
附录: 356
关于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356
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简介 373
《标准耳穴名》简介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