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继承优秀文化遗产 1
二、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研究对象 4
三、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分期 7
四、中国经济思想的特点 10
五、研究方法 12
以九职任万民,量入为出——西周时期的经济思想 15
一、财富观与重农思想 16
二、对工商业的认识与市场管理 18
三、财政思想 21
小结 23
性善、性恶,抑或性好利?——关于人性的纠葛 24
一、孟子的“性善论” 25
二、荀子的“性恶论” 29
三、韩非子的“性好利论” 33
小结 36
义主利从,制民恒产——儒家的经济理想 38
一、孔子“义主利从”的经济伦理 39
二、孟子“恒产”论的制度纲领 42
三、荀子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具体制度设计 45
小结 49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家的经济情怀 51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经济伦理观 53
二、“生财密,用之节”的财富论 56
三、关于商品价值的思想 61
小结 64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的经济视角 66
一、贵性贱利的经济伦理观 68
二、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原则 71
三、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77
小结 79
家不积粟,上藏也——法家的经济主张 81
一、商鞅利出一空之农战思想 83
二、齐法家的富国富民思想 89
三、韩非子的农战与重本抑末思想 93
小结 98
秉性命之情,以求天下为公——杂家的管理思想 100
一、管理的出发点——通乎性命之情 100
二、管理的理想境界——天下为公 103
三、管理的具体途径——以执其要 106
小结 110
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111
一、唯物主义的义利观 112
二、经济管理思想:善因论 114
三、商人的治生之学 116
小结 121
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管子》的“轻重论” 123
一、“轻重论”的思想来源与背景 124
二、“轻重论”的主张和理论基础 127
三、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提出的主要政策 129
小结 132
计委量入,执准守时——桑弘羊的理财指导思想 136
一、射者因势,治者因法 136
二、计委量入,开利百脉 138
三、富国何必用本农 140
四、执准守时,以轻重御民 141
小结 143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时弊抑或法弊?——陆贽的税法改革思想 144
一、租庸调制之时弊 145
二、两税法之法弊 147
小结 149
治生之道,不仕则农——地主的治生之学 151
一、地主治生之学的兴起 152
二、陈确的治生为本论 153
三、张履祥的治生唯稼穑的思想 156
四、张英的保田产思想 160
小结 164
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叶适的反传统经济思想 166
一、主张功利,反对贵义贱利 167
二、主张扶植商贾,反对重本抑末 170
三、主张保富,反对抑兼并 173
小结 176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制思想的演变 178
一、孟子的井田模式 180
二、董仲舒的限田思想 183
三、北魏时期的均田制 186
四、王源的畺田模式 190
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193
小结 196
横览地球,盱衡全局,而得补偏救弊之术——清代三种各具特色的人口思想 198
一、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200
二、汪士铎的人口思想 203
三、薛福成的人口思想 208
小结 212
从师夷长技到定为工国——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艰难转折 215
一、第一阶段:对传统经济思想的背离 216
二、第二阶段:与传统经济思想的决裂 218
三、第三阶段:工业化思想地位的确立 220
四、第四阶段:“民生主义”的工业化思想 221
小结 223
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工业化问题系统研究序幕的开启 225
一、争论的背景及原因 226
二、第一阶段:农国辨与反农国辨 227
三、第二阶段:中国到底以何立国? 230
小结 233
重工优先、各业平衡发展——工业化战略思想的形成 235
一、重工业优先的主张和依据 235
二、轻工业优先的主张和依据 238
三、重工优先、各业平衡发展的思想 242
小结 245
国际分工的终极原则——对外贸易保护的思想 247
一、对外贸易保护的依据 248
二、对外贸易保护的方式 251
三、适宜汇率的确定 254
小结 256
统制经济思潮的滥筋——对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探讨 259
一、统制经济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260
二、计划经济、统制经济范畴的界定 262
三、统制经济的主要模式 264
小结 26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 268
一、中国经济性质的论战 269
二、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剖析 273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成型 276
小结 279
结语 281
主要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