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编者前言 1
澄海龟山汉代建筑遗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1
后记 2
插图目录 2
一 澄海龟山遗址地理位置图 2
彩色图版(壹~捌) 2
图版(一~四八) 2
《潮汕文库》序 吴南生 2
一、遗址位置及发掘经过 2
(一)分布范围 4
二、遗址分布范围与文化堆积 4
(二)文化堆积 5
序 曾骐 6
二 龟山遗址南坡第三级平台探方位置图 6
三 AT204北壁剖面图 7
四 BT101北壁剖面图 8
三、遗迹 9
五 F1遗迹平面图 10
六 F1遗迹剖面图 11
七 F1垒石墙体遗迹 11
八 F2垒石墙基倒塌遗迹图 13
九 F2遗迹平、剖面图 14
一○ F3遗迹平、剖面图 16
附表目次 17
1.澄海龟山汉代房址出土主要器物登记表 17
一一 F4遗迹平、剖面图 18
一二 遗迹一(垒石墙基) 19
一三 遗迹二(垒石墙基) 20
一四 遗迹四(夯土硬面) 21
2.主要遗迹单位出土建筑材料、构件型式登记表 22
1.建筑材料 22
(一)汉代遗物 22
四、遗物 22
一五 B、A型瓦当 24
一六 C、E型,DⅡ式瓦当 25
一七 D型瓦当 26
拓片目次 27
一 DⅢ式瓦当 27
一八 F型瓦当 29
一九 F、G型瓦当 30
3.澄海龟山遗址出土瓦当登记表 31
二 B④板瓦纹饰 33
三 F3板瓦纹饰 34
四 B④板瓦内壁 35
五 F4、F3、B②板瓦内壁 36
二○ 板瓦 37
二一 板瓦 39
二二 板瓦 40
二三 筒瓦 41
二四 筒瓦 43
二五 排水管 44
2.陶器 45
六 B④戳印纹 46
七 B④戳印纹 47
八 F4、B③戳印纹 48
九 F4、B③戳印纹 49
十 F3戳印纹 50
一一 F1戳印纹 51
一二 B②戳印纹 52
一三 B②戳印纹 53
一四 戳印纹(采集) 54
一五 陶器纹饰 55
二六 陶釜 56
二七 陶釜 58
二八 陶鼎足、柄、器耳 59
二九 陶魁 61
三○ 陶盆 63
三一 陶有耳罐 67
三二 陶有耳罐、盆、四耳罐 68
三三 A型陶罐 70
三四 A型陶罐 72
三五 A型陶罐 74
三六 陶罐 76
三七 陶罐 78
三八 陶罐器底 81
三九 A型陶瓮 83
四○ 陶瓮 84
四一 陶瓮 86
四二 陶瓮器底 88
四三 陶盂、小罐、坛、筒、瓿、圈足碗 89
四四 陶碗、钵 92
四五 陶壶、壶圈足、圈足器、器足 94
四六 陶器盖 96
四七 陶网坠、瓷权 98
3.瓷、玛瑙、石器 99
四八 陶纺轮 100
四九 砺石、石环芯、玛瑙耳珰、珠 101
4.铜器 101
五○ 铜箭镞、带钩、镜 102
5.铁器 103
五一 铁锄、铁钉 105
五二 铁斧、锸、钉、锥、钩、凿、刮刀、削、刀 107
(二)宋代遗物 108
6.动物遗骸 108
五、遗址的分期与年代 109
(一)分期 109
1.分期依据 109
4.遗迹单位出土主要器物型式登记表 110
5.各期典型器物型式变化登记表 116
2.各期遗物的基本特征 117
五三 各期主要器形比较图(A) 118
五四 各期主要器形比较图(B) 119
五五 各期主要器形比较图(C) 120
五六 各期主要器形比较图(D) 121
五七 各期主要器形比较图(E) 122
(二)年代推断 124
一六 瓦当(广东五华、陕西凤翔) 126
六、遗址的建筑形制及其性质 129
一七 铜五铢钱 129
五八 F3平面结构复原示意图 132
七、相关问题的研究 136
(一)龟山遗址与南海国的关系 136
(二)龟山遗址与汉揭阳县之关系 138
(三)从龟山遗址看潮汕地区的汉代文化面貌 146
八、结语 148
澄海龟山汉代遗址出土哺乳动物牙齿的鉴定 张镇洪 154
澄海龟山汉代遗址的贝类遗骸 张松 邱立诚 156
谈澄海龟山汉代遗址的发现 蔡英豪 161
放射性碳测量样品测定报告 171
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心实验室 171
附录 173
澄海的汉代遗址 麦兆汉 173
澄海上华、溪南发现的汉代遗物 邱立诚 黄伟雄 181
潮汕地区汉代文化遗存的初步探索 邱立诚 187
广东秦汉时期建筑遗址初探 邱立诚 214
从文物考古看澄海历史的发展 黄伟雄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