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1
自然地理 1
目录 1
资源概况 8
多民族大家庭 16
二、自治区的建立 21
自治运动的开展 21
自治运动的统 25
自治政府的成立 29
三、深刻的社会变革 32
社会民主改革 32
社会主义改造 41
转移工作着重点 50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0
调整生产建设方针 52
农村牧区经济改革 57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71
五、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 82
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 82
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84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85
团结建设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92
六、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 98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统一战线 9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10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07
七、大兴畜牧业 115
宜林宜牧的自然条件 116
历史性的变化 119
发挥畜牧业的优势 123
实行草畜统一经营责任制 128
加强草原建设 133
重视畜禽品种改良 137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140
八、重视发展林业 143
森林资源和发展潜力 143
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生产方针 146
营造“三北”防护林带 149
以法治林加强林政管理 153
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 154
九、发展种植业和多种经营 158
曲折中的发展变化 159
一条粮丰林茂畜旺之路 162
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165
种植业发展的两翼 168
实行科学种田 173
振兴中的渔业 177
乡镇企业前程似锦 180
十、振兴工业 184
冶金工业的崛起 187
大力加强能源工业 191
迅速壮大的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 195
大有可为的建筑材料工业和化学工业 200
以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 203
民族用品生产的发展 208
制糖工业和酿酒工业 211
十一、四通八达的交通邮电 215
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 216
公路交通日见畅通 218
民用航空事业的起飞 220
邮电通信发展迅速 222
十二、规模可观的基本建设 225
建设成果累累 226
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30
建筑业的兴起 237
传统特色和新工艺的结合 239
十三、城乡商业日臻兴旺 243
解放前的商业 243
新型商业的发展 245
“商业轻骑兵” 254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256
十四、财政金融工作成绩显著 259
政财工作的回顾 260
金融事业的创立和发展 266
十五、方兴未艾的外贸和旅游业 277
对外贸易的成就 277
新兴的旅游业 281
十六、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285
两条腿走路努力普及义务教育 286
充分体现自治权利优先发展民族教育 290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93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97
各民族的教师队伍在成长 301
十七、科学技术的进步 307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307
科学研究的成果 309
科技队伍的壮大 313
科普活动和科技情报工作 315
社会科学研究 318
十八、日趋繁荣的新文化 322
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 323
创作的新繁荣 328
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331
文物古迹和考古发现 337
现代传播事业的兴起 341
十九、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346
群众性防疫治病和爱国卫生运动 347
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351
民族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 354
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和计划生育工作 356
医疗卫生建设成就显著 359
二十、体育事业在前进 362
竞赛成绩斐然 363
民族传统体育的新生 367
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普及 370
学校体育蓬勃开展 374
加强培训和改善设施 375
二十一、回顾与展望 378
四十年历史的基本经验 378
团结建设振兴内蒙古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