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
序言 1
导论 1
第1章 周濂溪 8
1 生平与著作 8
2 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9
3 太极图说的结构及中心思想 16
4 太极图说之进一步的分析 19
5 通书与图说 29
6 诚 32
7 太极与万物 36
8 恶的起源 39
9 对於道德标准之进一步的探讨 41
10 修养方法 43
结论 46
第2章 张横渠 51
1 生平与著作 51
2 正蒙与西铭 56
3 太和与道 63
4 太虚与气 67
5 太虚与神 80
6 太虚与性 87
7 知识 92
8 生死 96
9 鬼神 98
10 修养论 100
(1)虚与静 101
(2)虚与仁 103
(3)诚 105
(4)中 108
(5)圣 109
(6)为学的具体方法 112
11 西铭 115
分段注解 116
结论 124
第3章 程明道 133
导论 133
1 生活与著作 134
2 道 137
3 性 148
4 天理 162
5 仁 168
6 中庸 178
7 诚敬 180
结论 189
第4章 程伊川 198
1 生活与著作 198
2 道 200
3 理 208
4 性 211
5 气 219
6 心 221
7 天理 224
8 仁 226
9 中庸 230
10 学 232
11 诚 235
12 敬 238
13 致知 245
14 格物 252
附论:二程思想之同异 258
第5章 邵康节 271
1 导论 271
3 太极 274
2 皇极经世书 274
4 八卦及万物之发生 275
5 人与圣人 279
6 元会运世之说 282
7 历史哲学 285
第6章 朱元晦 289
1 朱子之生平与著作 289
2 太极 291
3 理气 303
4 心性 316
5 仁 334
6 中和 346
7 学及学的工夫 352
(1)学 353
(2)静 356
(3)敬 360
附录:朱子「敬斋箴」 366
(4)致知 367
8 朱子哲学之得失 374
第7章 陆象山 391
1 象山哲学思想大纲 391
2 生平与著作 399
3 道、理、心 400
4 气禀 419
5 学 421
6 工夫 425
7 儒释之辨 432
8 朱陆异同 433
结论 439
第8章 王阳明 446
1 生平 446
2 阳明哲学导言 448
3 心即理·心外与理 450
4 知行合一 467
5 格物致知 473
6 致良知 483
7 四句教 493
8 朱子晚年定论 496
结论 498
主要参考书目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