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篇: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概要 1
(一)古老的话题,难驱的“瘟神” 1
(二)研究贫困问题的理论框架 11
(三)研究反贫困问题的理论框架 29
二、历史篇: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38
(一)周定王五年河徙 40
(二)西汉决濮阳瓠子堤改道 40
(三)王莽始建国三年河决魏群改道 41
(四)北宋庆历八年商胡改道 42
(五)北宋小吴北流与内黄北流 43
(六)南宋初杜充掘河南流 45
(七)元寸金淀决河改道 46
(八)明原武县黑羊山与荥泽县孙家渡改道 47
(九)清兰阳铜瓦厢改道 48
(十)民国27年郑州花园口改道 48
三、现状篇: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的基本态势 50
(一)黄河低滩区自然状况与成因 50
(二)黄河低滩区资源分析 57
(三)黄河低滩区经济贫困状况 61
(四)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的重要地位 63
四、成因篇:黄河低滩区贫困的特征和致贫的原因 65
(一)黄河低滩区自然性贫困和致贫的自然性原因 65
(二)黄河低滩区结构性贫困及其原因 74
(三)黄河低滩区区域性贫困及其原因 86
五、实践篇:黄河低滩区的反贫困实践 99
(一)反贫困行动是低滩区人民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9
(二)黄河低滩区扶贫攻坚的战略构思和主要措施 105
(三)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绩 111
(四)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经验 114
(五)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7
六、资金篇:黄河低滩区扶贫资金的来源、管理和使用 122
(一)扶贫开发资金的分类和来源 123
(二)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126
(三)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129
(四)市场经济新体制与低滩区扶贫资金新问题 137
(五)解放思想,广开渠道,推动低滩区扶贫资金筹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39
七、模式篇: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模式选择 141
(一)扶贫开发模式的界定及其功能 141
(二)扶贫开发模式的基本内容 143
(三)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模式的转换 149
(四)黄河低滩区脱贫的地域选择 164
(五)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模式选择 169
八、机制篇:建立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新机制 184
(一)常规脱贫机制 184
(二)赈济开发机制 189
(三)协同扶贫机制 197
(四)品牌扶贫机制 206
(五)建立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的良性运行机制 210
九、攻坚篇:黄河低滩区的扶贫攻坚 214
(一)扶贫攻坚:世纪末的反贫困宣言 214
(二)黄河低滩区扶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219
(三)打好攻坚战:黄河低滩区扶贫攻坚的对策选择 224
十、战略篇:世纪之交黄河低滩区反贫困战略及措施 248
(一)黄河低滩区反贫困战略的因素分析 248
(二)黄河低滩区反贫困战略的选择与措施 278
十一、启示篇:黄河低滩区扶贫开发的重要启示 309
(一)坚持有特色的扶贫开发途径 310
(二)黄河低滩区开发必须优化环境 319
(三)黄河低滩区开发必须注重滩区实际,解决关键问题 333
十二、展望篇:黄河低滩区开发与脱贫致富前景展望 339
(一)黄河下游防洪展望 339
(二)黄河低滩区世纪末消除绝对贫困展望 350
(三)黄河低滩区消除相对贫困展望 354
附录 362
主要参考资料 379
后记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