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新金融政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寅初著
  •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1936
  • ISBN: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

引言 1

一 中国之病在乎穷 1

二 购买力之性质 2

三 支付工具之性质 3

四 购买力与支付工具容易混为一事 4

五 储蓄与投资 5

第一篇 新金融政策施行以前所讨论之问题 11

第一章 世界空前之大经济恐慌 11

一 世界经济恐慌如何发生 11

二 世界经济恐慌如何影响及于中国经济 28

(1)华侨汇款减少 28

(2)进出口贸易大减 29

(3)出口货何以减少 29

(4)上海之不景气 29

(5)外国工业品之倾销 30

(6)美国购银政策之影响 30

(7)中外经济情形之不同 31

三 中国经济何以受世界经济恐慌之重大影响 31

(1)中国工业尚在幼稚时代禁不起风浪之打击 32

(2)领事裁判权尚未废止 32

(3)中国经济现在处于次殖民地地位 33

(4)金融权大半操于外人之手 33

第二章 他国放弃金本位以救济恐慌 34

甲 英国 36

一 欧战时各交战国通货之膨胀 36

二 整理已膨胀通货之三种方法 37

(1)消灭法(inflation) 37

(2)贬值稳定法(devaluation and stabilization) 37

(3)提高法(deflation) 37

三 一九二五年英国恢复金本位(采第三种法) 37

四 英国金本位恢复后之损失 38

(1)国外贸易上之损失 38

(2)国内工商业之损失 39

五 一九二九年恐慌发生后之情形 41

六 一九三一年九月第二次放弃金本位 42

乙 美国 43

一 恐慌发生后物价普遍的跌落(物价跌落非恐慌发生之原因乃其结果也) 43

二 减低币值以提高物价之理论(对内关系) 44

三 金本位制之缺点 45

四 主张国际金银复本位制以替代金单本位制 46

五 因而收买黄金与白银 47

六 美国收买白银之又一说 48

(1)英美银行制度之不同 48

(2)英美银行营业方法之不同 49

七 主张采用物品本位制(commodity dollar) 52

八 中国所受之影响 54

丙 日本 55

一 日本放弃金本位为对抗中国抵制日货之不二法门 55

二 日本劳动者之牺牲 56

丁 结论 56

第三章 中国亦可放弃银本位以救济今日之不景气乎(专就法币未施行以前之情形而论) 57

甲 就银本位之资格而论 58

一 银本位之资格 58

二 放弃银本位者即取消银本位之三种资格 58

三 银本位具有三种资格之用意 59

四 废两改元未久取消自由铸造之困难 60

五 欲取消兑现必须集中现银今日集中现银之困难 62

六 平衡税之作用 63

七 禁止现银出口之困难 64

八 结论 65

乙 就放弃银本位之目的而论 65

一 中国银本位之利弊 65

二 受美国购银之影响 67

(1)现银外流金融紧急 67

(2)物价跌落 68

(3)出口贸易难于发展 68

三 放弃银本位何以能提高物价 68

四 放弃银本位何以能发展出口贸易 68

五 达到三四两种希望之阻碍 69

六 结论 69

丙 欲放弃银本位非操纵国外贸易不可 70

一 操纵国外贸易之理由 70

二 今日之进出口洋行不受节制 70

三 伪满之纸币政策可采用否 71

四 有无与外币联合之必要 72

五 结论 73

第四章 美国如何提高银价 74

一 金币贬值以提高银价 74

二 减轻铸利以提高银价 76

三 银价提高至一元二角九分之解释 77

四 金三银一之解释 78

第五章 假定中国决定放弃银本位(专就法币未施行以前之情形而论) 80

一 假定美国继续购银银价继续增高 80

二 第一步应由统一发行着手 81

(1)集中兑现(间接兑现) 81

(2)推广发行吸收民间现银 82

(3)安置现银之地点 83

三 放弃之后实行管理货币 84

(1)英兰银行对于管理货币之成功即因其不带浓厚之政治色彩 84

(2)但中央银行对于政府需要与对于工商业之需要其应付方法不能一致 85

(3)管理货币与金本位或银本位之差别 85

(4)管理货币之利弊 86

(5)管理货币之国家主义观 87

四 与他国货币联合(linking) 87

(1)两国货币之联系 88

(2)与中国关系密切之国家将有通货集团之要求(因不联合汇兑涨落不一国际间不能通商) 88

(3)与何国联合为宜 88

(4)联合之后失却管理货币之真意 89

五 中国与他国联合有设立两种汇兑基金之必要 89

(1)维持汇率之基金(平衡基金) 89

(2)充国际收支差额之基金 90

六 货币与他国联合非借用外资不可 90

七 外资借用之后(大半英镑)以英镑寄存伦敦作为汇兑基金 91

(1)风险 91

(2)世界恢复金本位时易汇票为现金改用金本位 92

八 结论 93

九 附言 93

第六章 定额分配输入制 95

一 法国何以采用定额分配制 95

二 中国仿行定额分配制之困难 97

(1)缺乏统计 98

(2)外交棘手 98

(3)对进口商人不易分配 99

(4)过去关税协定印像恶劣之影响 100

(5)工商意见不能一致 101

(6)进口货原产国标记条例之前车可鉴 102

(7)某国人可利用机会坐收渔人之利 103

(8)偷运难防 104

(9)入超过钜尤足为施行定额制之梗 105

第七章 对存欠款汇兑划帐与其他各种限制 106

一 封存欠款 106

二 汇兑划帐 114

(1)汇兑划帐之有利的结果 117

(2)汇兑划帐之有害的结果 117

三 中国可否适用 118

四 其他各种限制 121

(1)汇兑限制 122

(2)停付协定 122

(3)汇兑延期 123

第八章 统制贸易(上) 125

一 国际贸易何以有统制之必要 125

二 减免出口税 131

三 裁撤转口税 133

四 财政部对于减免出口税裁撤转口税及其抵补之办法 137

第九章 统制贸易(下) 140

一 汇价倾销税 140

(1)汇价倾销税之性质 140

(2)各专家对于汇价倾销税之检讨及余之意见 141

(3)提高关税之商榷 146

二 局部的统制 147

(1)洋米统制 147

(2)茶业统制 150

三 国货团体 153

四 统制汇兑 155

第十章 自九国白银协定至白银出口征税 157

一 白银协定之用意 157

二 白银出口征税能阻白银之外流乎 159

三 欲阻白银外流非解决消费品入超问题不可 163

四 外国人之言论 165

第十一章 公库制问题 169

一 公库制之特质及其与白银问题入超问题之关系 169

二 中国发行制之现况 173

(1)私人发行者 173

(2)省市等机关发行者 174

(3)外国银行发行者 174

(4)中国之银行发行者 174

三 多数发行制之流弊 176

四 经济恐慌时银行必须收缩发行之理由 178

五 集中发行之理论根据 179

六 公库制之利弊 180

(1)公库制之利 180

(2)公库制之弊 183

七 实行公库制之困难 184

第十二章 中国此时可采用金本位乎 187

一 银本位之利 187

(1)银本位较纸本位有保障 187

(2)银本位下物价稳定 188

(3)白银便于?藏 189

(4)银价有自动调节之功 189

二 美国购银之目的 190

(1)提高物价以救济工业与农业 190

(2)如何提高物价 190

(3)物价提高至若何程度 191

三 财政部之对策 191

四 财政部亦忘白银协定之批准乎 194

五 金本位乎抑虚金本位乎 195

六 各国虚金本位制之崩溃 196

七 中国在今日可否采行金本位制 197

八 某外国银行家之建议 198

九 问题不在改用金本位与否 201

十 断然的处置 201

第十三章 自平衡税至放弃银本位 203

一 平衡税与平衡贸易 203

二 政府与社会之一致的行动 203

三 平衡贸易之困难与以货易货 205

四 决定货币贬值政策是否可以安定人心 206

五 稳定外汇与稳定物价 211

六 稳定物价必须管理通货 214

七 中国缺乏通货管理之条件 214

八 再论放弃银本位之利益 215

九 再论放弃银本位之弊病 217

十 折衷办法 218

十一 结论 219

第十四章 活动本位制 221

一 活动本位制之来历 221

二 金本位之弱点 221

三 纸本位之流弊 222

四 活动本位有金本位与纸本位之利而无其弊 223

五 但活动本位不适用于中国 225

第二篇 新金融政策施行以后所讨论之问题 227

第十五章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上) 227

一 新金融政策之来历 227

二 现在之办法 230

三 此种办法之近的目的 232

四 集中之方法 235

五 何谓法币 236

六 此种办法之远的目的 237

七 新金融政策下之货币本位问题 239

八 假定为纯粹之纸本位则何如 241

九 新货币制度是否为通货膨胀 242

(1)集中民间储藏现银足以膨胀通货 244

(2)发行准备加多足以膨胀通货 244

(3)法币充作存款准备足以膨胀通货 245

十 新货币制度是否即放弃银本位 246

十一 基金问题 247

十二 入超是否不必要 250

十三 预算要平衡 252

十四 应如何利用新货币制度达到经济建设之目的 254

第十六章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下) 259

一 法定汇率与平均汇率之比较 259

二 银价跌落之危险 261

三 银价何以跌落 262

四 英国之态度 263

五 美国能使银价永远下跌乎 264

(1)美国操纵世界之银产 264

(2)美国已收买大量白银 264

(3)银价过跌美国将失去政治武器 265

(4)梦想复本位制 265

六 英美之角逐 266

七 中国将如何应付 267

第十七章 中央银行独立问题 270

一 中央银行理论上应独立 270

(1)外交的 272

(2)主权的 273

二 事实上不易独立 274

三 中国之布置 275

四 中国中央银行是否名副其实 278

(1)就发行言 278

(2)就准备言 279

第十八章 法币汇价 281

一 法币汇价之计算 281

(1)连锁法 281

(2)中美中日法币汇兑之计算 282

二 套汇与法定平价之关系 285

三 法币汇价与白银之关系 287

四 银价跌落之补救 289

(1)减低法定平价 289

(2)征收进口平衡税 289

(3)有限银本位制 290

第十九章 法币在法律上之地位 292

一 废两改元 292

二 销毁旧银币与厂条有罪乎 295

(1)立法院之意见 295

(2)司法院与最高法律之意见 296

(3)余之意见 297

三 妨害国币惩治暂行条例何以通过立法院 299

四 法币行使之后 300

第二十章 今日中国究采何种本位 303

一 是否仍为银本位 303

二 中国采用纸本位欤 304

三 中国采用汇兑本位欤 305

四 汇兑本位之调剂金融与银本位同 308

五 间接兑现直接兑现 309

(1)直接兑现 310

(2)间接兑现 311

六 中国何以采取汇兑本位 311

七 汇兑本位之利 312

第二十一章 今日世界惟一之纸本位 315

一 纸本位之性质 315

二 纸币数量之决定 316

三 纸币之功用 317

四 纸本位与金本位最大之区别 321

五 「英镑」(sterling)一字之意义 323

六 英国之钱币革命 323

七 金价政策与利率政策之比较 325

八 英国外汇平准基金之目的 327

九 英国如何运用平准基金免除外汇剧烈之变动 328

十 平准基金之别种作用 330

(1)吸收他国现金 330

(2)帮助各国提高物价水准 331

(3)何以须提高物价水准 333

十二 平准基金与英国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关系 335

十二 纸本位之下现金有何用 336

第二十二章 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 338

一 金代值与两层物产制之害 338

二 比限物产之害 339

三 金代值之弊与资私有之罪 340

四 合理的分配制度 341

五 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国家之分配制度 343

六 按劳分配是否必须与物产证券并行 343

七 多数物品本位制(multiple commodity standard) 344

八 物产证券可为物价之尺度欤 346

九 物产证券制与纸本位之比较 346

十 筹码缺乏与资本缺乏之混合为一 348

十一 生产过剩金代值之过欤抑资私有之过欤 349

十二 阎百川先生之理论陷于循环 352

(1)物产证券赋予法货资格 352

(2)以现有银币单位为物产证券之单位 352

(3)物产之价值如何规定 353

(4)物产证券之作用 353

十三 结论 354

第二十三章 财政部第二次宣言之检讨 355

一 中美货币协定之由来 355

二 财政部第二次宣言之内容 357

三 宣言中之怪事 360

四 百分之二十五银准备作用之推测 361

五 新旧银质硬币作用之异同 362

六 中美间白银买卖之动机与数量问题 363

七 维持汇价之重要 364

八 此次中美货币协定涉及币制借款乎 365

(1)借款必须偿还 366

(2)恐贷款国中途停贷 366

九 新金融政策已告成功否 366

第二十四章 我国币制能不受任何国家币制变运之牵制乎 372

一 战前英美法三国货币制度之运用 373

二 战后之变化 375

三 英美之同床异梦 377

四 使英美法三国经济复归平衡之四种方策 379

五 中国币制能不受英美法三国币制变动之牵制乎 381

六 结论 383

附言 法国放弃金本位与中国所受之影响 384

一 法郎贬值之限度 384

二 法郎贬值与中国直接之影响 387

三 法郎贬值与英美汇兑直接之影响 388

四 法郎贬值对中美间接之影响 389

第二十五章 金银本位于最近将来有恢复之可能乎 392

一 银本位无恢复之可能 392

二 金本位之作用及其优点 394

三 大战之后金本位制之自动调节作用失其效力 395

(1)原料价格之升降不如战前之自由 395

(2)若干种支出受长期契约之束缚不易减低 395

(3)工资受失业保险之影响与工党之操纵不能自由减少 396

(4)国际商务上之种种阻碍(如保护关税等) 396

(5)自由伸缩之范围 396

四 重分世界黄金之困难 397

五 购买力平价之不易觅得 398

六 取消赔款与战债之困难 399

(1)赔款取消之困难(即英国赞成法国未必) 400

(2)战债之取消更难 400

(3)取消战债之条件(收缩军备) 400

七 金银本位有恢复之必要乎 401

(1)纸币行使后物价反比较安定 401

(2)英国之贴现政策不再受汇价之牵掣 403

八 结论 405

附言 英美法三国协定中之所谓新金本位 406

一 世界各国放弃金本位后三种主要货币方式 406

(1)英国式 406

(2)美国式 408

(3)法国式 408

二 新金本位之名实 409

(1)金本位之条件 409

(2)新金本位果名副其实乎 410

(3)金本位恐永远不能恢复矣 411

第二十六章 新旧金银复本位 413

一 旧复本位制失败之历史 414

二 旧复本位制之理论 415

三 新复本位制之理论 417

四 著者之意见 421

(1)难得人民赞助 422

(2)外汇仍不免于不安定 422

(3)与世界潮流不合 423

(4)实行新复本位亦为事实上所不可能 423

(5)金币一去不返 423

(6)必实行国际金银复本位方能收合作之效 424

(7)中国货币之改革非中国经济复与之中心问题 424

第二十七章 稳定物价与稳定汇价 425

一 稳定物价派 425

二 稳定汇价派 427

三 余之意见 431

四 结论 435

第二十八章 中外经济之平衡与利用外资 438

一 国际投资(即利用外资)可以使国际经济趋于平衡 438

二 国际投资中途停止之害 439

三 国际贷款过度之害 439

四 国际借款过度之害 440

五 过度贷借之预防 441

六 美国对于过度贷借之干涉 443

七 英国对于过度贷借之干涉 445

八 英国对外贷款之条件及批评 445

九 国联担保贷借之不可能 446

十 利用内资之困难 447

十一 向世界货币市场通融之可能 449

十二 无形国际之功效 452

第二十九章 中国之国际收支平衡 456

一 国际贸易之进口出口与国际收支之区别 456

(1)贸易上之收支犹个人之经商的收支 458

(2)金融财政上之收支犹个人之非经商的收支(如遗产租金等) 458

二 吾国之国际收支对照表 458

三 所谓入超即进口货值超过出口货值之差额 460

四 欲求得准确之差额非有完备之海关统计不可但我国之海关统计遗漏颇多 461

(1)陆路上之边境贸易常被遗漏 461

(2)偷运与货价低报 462

(3)外国由我输入之货值较中国向彼输往之货值为大 465

(4)海陆空军用品之输入 469

五 偷运之种类 469

(1)违禁品(如麻醉药品军火等) 469

(2)珍贵饰品 469

(3)普通物品(如食糖人造丝卷烟纸等) 469

六 华北之走私 470

七 华侨汇进款项之估计 472

八 余对于弥补贸易入超之意见 475

九 结论 478

第三十章 非常时期之物价问题与纸币政策 479

一 何谓非常时期 479

二 非常时期之物价制度 479

三 中国不能采用欧美在欧战时所用之统制方法 481

四 战时经济之重心为接济问题 483

五 战时财政与物价统制 484

六 物价统制机关之组织 486

七 战时物价统制之方法 487

(1)最高价与最低价 487

(2)用途等级法 488

(3)定量分配法(Rationing) 489

(4)物价与居间业之关系 489

八 统制物价之标准 492

(1)生产成绩何以有优劣 492

(2)分级价格 494

九 欲统制物价必须先统制纸币 494

十 战时财政之其他财源 496

十一 结论 498

第三十一章 法币与公债政策 500

一 利用人民储蓄之合理的方式 500

二 法币与战时公债政策 501

三 法币与平时公债政策 506

(1)法币准备金之用途 506

(2)法币充建设之用 507

四 公债利息之应减轻 508

五 应设法使固定资本变成流动资本 510

六 法币信用必须维持(平衡预算) 511

第三十二章 减息问题 513

一 减息问题之由来 513

二 要平衡预算须减轻利息 514

三 银行单独减息之困难 515

四 银行资金之新出路 517

(1)流回同地 517

(2)汇往外国 517

五 中国缺乏资本市场亦为利高之一因 518

六 中国金融市场组织不完备为利高之一因 519

七 利息与信托事业之关系 521

八 利息与当铺之关系 522

九 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523

十 中国市场利息所含保险费成分甚多 526

十一 利息减轻之利 527

(1)企业家可以节省开支 527

(2)投资与储蓄适合 527

十二 利息减轻之弊 527

(1)债权人蒙受损失 527

(2)长期投资将受影响 528

(3)名义利率虽减低实际利率恐反高 528

十三 中央银行之责任 528

第三十三章 结论 530

一 余著此书之动机 530

二 本书之概略 531

(1)先进各国救济恐慌之方法不适用于中国 532

(2)公库制与平衡税亦非救济恐慌之善策 535

(3)由特殊环境产生之特殊货币制度 536

(4)维护特殊货币制度之条件 537

(5)银本位有恢复之可能乎 537

(6)稳定外汇乎抑稳定物价乎 538

(7)法币与公债政策之关系 539

三 本书与「中国经济改造」衔接之处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