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第一辑刺在哪里 3
从《约翰·克利斯朵夫》论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 3
读《民主元勋》后 12
六芳斋之类 16
从“四平八稳”谈起 18
锈损了灵魂的悲剧 21
谈“爱情” 23
不合时宜 28
病梅 30
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 32
“舍己从人” 36
从契诃夫劝人坐三等火车说起 39
启示 41
观人与论文 45
创作和批评的障碍 48
犬儒的刺 52
刺在哪里? 55
“山石”与“女郎” 64
并非“蛇足” 67
浅谈艺术风格 69
张与弛 73
高尔基这封信告诉了我们什么? 76
史笔 81
“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及其它 85
谈谈细节的真实 89
破水瓢的启示 94
鸟兽·虫鱼·草木 99
谈谈注释 102
门外诗谈(二十则) 105
韵味、气势及其它 118
心有余悸与心有余毒 121
“文艺法庭”刍议 124
从“文人多大话”说起 126
借古讽今辩 128
杂文应当复活 131
“国家不幸诗家幸”(外二则) 133
中国文化忧思录 136
关于提高创作质量的几点浅见 139
要勇于当“试飞员” 143
有感于杨玉香的梦 146
“十年浩劫”还是要写 148
文艺立法刻不容缓 151
往事与抒情 154
作家自杀之谜 157
速朽 160
没有坏人就没有悲剧吗? 162
时代的特征 165
——写在《风雨年华》的前面 165
“名位掩文章”异议 169
有感于《枫》的被剪 171
——谈百家争鸣的前提 173
新春三愿 173
论“费厄泼赖”应该速行 176
文学需要宽容 178
“中间人物”事件始末 181
关于批评(外一篇) 185
侦探小说不能一概否定 188
有感于创作自由 190
“怨”无罪 192
因小即大 194
不写苍生写鬼神 196
我是“两栖类” 198
从《理论风云》到“马丁风波” 201
我不能算是作家 203
悔其少作与愧其少作 205
贵在讲真话 207
文学无国界 208
欣闻“三不”有感 210
粤讴 212
历史小说的真实性 214
——与刘斯奋的通信 214
太甜的文学 218
广告文学 220
文学流派与偏爱 222
文艺也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224
作品也需要检验员 227
为文而造文 229
回顾“作协四大” 231
面向文学背向文坛 233
沈从文和林语堂 235
重新评价林语堂 237
匕首投枪仍然有用 239
文人宜散不宜聚 241
设专业作家的利弊 243
作家分等难 245
不能以文改史 247
“真理与异端”及其他 249
林妹妹之美与梅表姊之美 251
庭草无人随意绿 253
我和散文 255
文运与国运 261
基本功 264
春眠 266
惯于长夜过春时 267
几副笔墨 268
《莫斯科日记》 269
“文章不是无情物” 271
一本不可不读的书 272
第二辑学杜卮言 277
略谈《封神演义》 277
一部用生命写出来的书 284
——读《小城春秋》 284
——略谈高士其的儿童科学文艺刨作 291
科学和诗的结晶 291
重读《人间词话》 299
管窥“孔雀”片羽 305
《山乡巨变》琐谈 310
我喜爱这些“贝壳” 323
——《贝壳集》读后 323
向《永州八记》取点经 326
——关于鲁迅先生几首旧体诗的杂感 330
“高吟肺腑走风雷” 330
孙犁作品的艺术特色 334
《李慧娘》的改编 342
空谷足音 344
——《陶渊明写〈挽歌〉》读后 344
寒夜话《聊斋》 346
请读《一瓢诗话》 354
学杜卮言 358
情景交融的风俗画 366
——读《风云初记》 369
一部诗的小说 369
《婴宁》浅析 379
《红楼梦》琐谈 383
《红楼梦》琐谈 383
一篇勇于干预生活的力作——喜读特写《人妖之间》 390
关于张洁作品的断想 395
从微笑到沉思 401
——读茹志鹃的几篇新作有感 401
应当向托尔斯泰学习什么? 407
——为纪念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而作 407
为《约翰·克利斯朵夫》说几句公道话 413
至情言语即天声 416
——《一个普通人的启示》读后 416
《罗曼·罗兰文钞》读后 419
张天翼和他的寓言 421
值得一读的“奇书” 423
黄节的《蒹葭楼诗续稿》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