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的社会化 1
二 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1
一 社会化的概念 1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 1
导论 1
一 社会学的定义 1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二 社会学的学科体系 2
三 社会化的过程和意义 3
一 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4
第二节 社会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4
二 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6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9
一 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 9
第三节 社会学的历程 9
一 社会教化 10
二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11
二 个体内化 13
三 大众传媒 16
第三节 社会化的目标 18
一 自我概念 18
二 社会角色 23
第二章 社会群体 28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28
一 社会群体的涵义 28
二 社会群体的类型 30
三 社会群体的结构与作用 33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40
一 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 40
二 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41
三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42
四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与发展趋势 43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47
一 家庭的意义 47
二 家庭的基本类型 48
三 家庭关系 50
四 家庭的职能 51
第三章 社会组织 53
第一节 社会组织界定 53
一 社会发展的组织化趋势 53
二 社会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55
三 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56
四 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 62
第二节 社会组织要素分析 63
一 组织目标 64
二 组织结构 65
三 组织心理 67
四 组织技术 69
五 组织环境 70
六 组织决策 71
七 组织变革 73
第三节 社会组织系统 74
一 组织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75
二 组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与渗透 77
三 组织系统中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 78
第四章 社会分层 81
第一节 阶层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81
一 研究社会阶层问题的重要意义 81
二 研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方法 83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总体状况 87
一 五十多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两次重大变迁 87
二 21世纪初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状况分析 88
第三节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特点与走向 99
一 二十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八个特点 99
二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 103
第四节 社会流动及其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105
一 社会流动的涵义 105
二 社会流动的类型 106
三 获得社会地位的两大因素 107
四 社会流动的社会意义 109
第五章 社区 111
第一节 社区以及社区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111
一 社区以及几个相关概念 111
二 国外社区组织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原则 113
三 我国进行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116
第二节 社区建设的基本功能 123
一 管理功能 123
二 保障功能 124
三 救助功能 126
第三节 我国社区建设中的难点以及对策 127
一 社区建设中的三大难题 127
四 服务功能 127
二 社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30
第六章 社会制度 136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定义和特征 136
一 社会制度的定义 136
二 社会制度的起源 137
三 社会制度的特征 139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和类型 141
一 社会制度的构成 141
二 社会制度的类型 142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 147
一 社会制度的结构 147
二 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148
三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150
第四节 制度化和科层制度 152
一 制度化的涵义 152
二 科层制 154
第七章 社会互动 160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功能 160
一 社会互动的涵义 160
二 社会互动的功能 161
三 社会互动的分类 164
第二节 社会中的人际互动与社会关系的建立 166
一 人际互动的结构——要素与过程 166
二 人际互动的媒介 169
三 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71
第三节 集体行为 179
二 集体行为的类型 180
一 集体行为的特征 180
三 集体行为的成因 181
第八章 社会问题 183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涵义、特点和类型 183
一 社会问题的涵义 183
二 社会问题的特点 186
三 社会问题的类型 192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理论解释 195
一 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 195
二 对社会问题形成原因的理论解释 197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治理 203
一 解决社会问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3
二 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式 207
一 社会控制的涵义 209
第九章 社会控制 209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涵义及特征 209
二 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 212
三 社会控制的作用 214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手段 215
一 社会控制的类型 215
二 社会控制的手段 217
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222
一 越轨行为的涵义和类型 222
二 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 226
三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231
第一节 社会变迁 233
一 社会变迁的涵义及类型 233
第十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233
二 社会变迁的动因 235
第二节 现代化的界定与基本内容 236
一 现代化的定义 236
二 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237
三 现代化的具体尺度 250
第三节 后发现代化 251
一 后发现代化的涵义 251
二 后发优势 252
三 后发劣势 258
四 扬长避短 265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功能 268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 268
第十一章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268
二 社会调查的功能 270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主要阶段 271
一 选题阶段 271
二 准备阶段 272
三 实施阶段 272
四 总结阶段 273
第三节 选择调查课题 274
一 调查课题及其类型 275
二 选题的意义及原则 276
三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279
第四节 设计调查方案 281
一 建立研究假设 281
二 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 283
三 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288
四 试调查 291
第十二章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293
第一节 普查 293
一 普查的涵义与特点 293
二 普查的注意事项 295
三 普查的基本程序 296
第二节 抽样调查 298
一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程序 298
二 概率抽样 304
三 非概率抽样 310
四 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 312
五 民意调查 313
一 典型调查的概念及特点 314
第三节 典型调查 314
二 典型调查的注意事项 315
三 典型调查的步骤 317
第四节 个案调查 318
一 个案调查的涵义与特点 318
二 个案调查的步骤 319
第十三章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321
第一节 文献法 321
一 文献法的特点 321
二 文献资料的种类 323
三 文献资料的搜集 324
第二节 实地观察法 326
一 实地观察法的特点及种类 326
二 实地观察的基本原则 328
三 实地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329
四 观察误差 331
第三节 访谈法 332
一 访谈法的概念及特点 332
二 访谈法的种类 334
三 访谈程序与技巧 336
四 访谈中应注意的问题 339
第四节 问卷法 340
一 问卷的类型及结构 340
二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342
三 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 345
第一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 348
第十四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调查报告的撰写 348
一 资料的审核 350
二 资料的分类 352
三 资料的汇总和编辑 353
第二节 定量资料的整理 353
一 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354
二 资料的编码和录入 354
三 汇总与制作统计图表 357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359
一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 359
二 调查报告的结构 360
三 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364
主要参考书目 366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