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丈记》与鸭长明的文学 1
第一章 关于《方丈记》先行作品的补遗考察 3
第一节 兼明亲王的文学与《方丈记》 4
第二节 庆滋保胤的文学与鸭长明 14
第三节《白氏文集》与《方丈记》 25
第二章《方丈记》中的老庄思想 41
第一节 鱼鸟的对仗表现与老庄自然观 42
第二节 养性及其周边问题 52
第三节 遁世与知足安分 61
第四节“记”与“赋”与“爱居论” 72
第三章由《发心集》、《无名抄》看长明的遁世观 81
第一节 长明作品中的“心” 82
第二节《发心集》、《无名抄》和《徒然草》 97
第三节《发心集》和往生传·高僧传 106
第二篇《沙石集》与无住道晓的思想 123
第一章 无住对同时代遁世的批判 128
第一节 遁世该是什么样的 128
第二节 遁世者形象的共同点 136
第三节 无住的遁世观 142
第二章 无住的本地垂迹思想 158
第一节《沙石集》中的本地垂迹 158
第二节 和光同尘的原理 166
第三节 三圣派遣之说的活用 172
第三章 唐宋禅佛教的影响 185
第一节《沙石集》中的儒释道合一 186
第二节《沙石集》与禅佛教 198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受容和三教观的影响 213
第三篇《徒然草》的遁世论 227
第一章 兼好法师的遁世观 229
第一节“舍”和“贪” 231
第二节 兼好对“闲(しづか)”的理解 236
第三节 遁世的叙述方法 245
第二章 名利否定论和老庄思想 257
第一节 第三八段中《方丈记》的影响 258
第二节 第三八段的名利论与老庄思想 263
第三节 兼好的老庄思想 270
第三章《徒然草》与《景德传灯录》 285
第一节 树上的法师和鸟窠禅师 287
第二节 少年兼好与父亲的问答 292
第三节 禅的影响以及《徒然草》的周边 300
第四篇 中世佛教说话中的“遁世” 317
第一章 遁世的含义和类型 321
第一节 遁世含义的变迁 321
第二节 遁世的类型 326
第二章 中世日本人的遁世理想 334
第一节 闲居的理想 334
第二节 隐德·伪恶的思想 338
第三节 美丑的两极和澄心 352
第三章 中世的遁世者形象的成立 358
第一节《摩诃止观》与中世的遁世 358
第二节 高僧传与中世的遁世说话 370
第四章 近世人们眼中的遁世者 389
第一节《扶桑隐逸传》的构成 390
第二节 元政心目中的“隐逸” 396
第三节《扶桑隐逸传》的赞语 404
结论 413
一 遁世僧与遁世者 413
二 中世知识人的三教融合思想 416
三 遁世文学的作品表现 419
四 课题展望 424
附录《方丈记》中译文 427
主要参考文献 443
后记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