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1.1可靠性的发展概况 1
1.2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3
1.3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4
1.4可靠性的研究内容 5
第二章可靠性的概率统计知识 7
2.1可靠性特征量 7
2.1.1可靠度 7
2.1.2失效概率密度f(t)和累积失效概率F(t) 8
2.1.3失效率λ(t) 8
2.1.4平均寿命 10
2.1.5寿命方差和寿命标准差 11
2.1.6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和特征寿命 12
2.2维修性特征量 15
2.2.1维修度 15
2.2.2修复率 15
2.2.3 平均修复时间MTTR 16
2.3有效性特征量 16
2.3.1有效度 17
2.3.2系统有效性 18
2.4概率的基本运算 19
2.4.1随机事件 19
2.4.2随机事件的概率 19
2.4.3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20
2.4.4概率运算的基本公式 22
2.5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27
2.5.1随机变量的概念 27
2.5.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8
2.5.3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9
2.5.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31
2.6可靠性中常见的概率分布 33
2.6.1二项分布 33
2.6.2泊松(Poisson)分布 35
2.6.3指数分布 36
2.6.4正态分布 38
2.6.5截尾正态分布 40
2.6.6对数正态分布 42
2.6.7威布尔(Weibull)分布 43
第三章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7
3.1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7
3.1.1 系统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47
3.1.2串联系统 48
3.1.3并联系统 50
3.1.4m/n(G)表决系统 51
3.1.5混联系统 54
3.1.6旁联系统 56
3.1.7复杂系统 58
3.2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63
3.2.1马尔可夫过程的基本概念 64
3.2.2串联可修复系统 68
3.2.3并联可修复系统 70
3.2.4 m/n(G)可修复系统 73
3.2.5旁联可修复系统 74
第四章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78
4.1概述 78
4.1.1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78
4.1.2可靠性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79
4.2.1概述 82
4.2可靠性模型 82
4.2.2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 83
4.2.3典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87
4.3可靠性指标分配 95
4.3.1概述 95
4.3.2可靠性指标的分配方法 96
4.4可靠性预计 107
4.4.1概述 107
4.4.2可靠性预计方法 109
4.5可靠性设计方法 123
4.5.1概述 123
4.5.2可靠性设计准则 124
4.5.3电磁兼容性设计 126
4.5.4热设计 131
4.5.5降额设计 137
4.5.6冗余(余度)设计 140
4.5.7概率设计方法 148
4.5.8潜在通路分析 151
4.6飞机的可靠性设计 155
4.6.1飞机设计的可靠性问题 155
4.6.2飞机设计阶段可靠性的定量评定 157
第五章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160
5.1故障和故障率 160
5.1.1故障分类 160
5.1.2故障率的确定 161
5.2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162
5.3故障树分析 166
5.3.1故障树图形的标志符号 166
5.3.2故障树分析的步骤 169
5.3.3确定故障树最小割集的算法 172
5.3.4故障树的对偶树及其最小路集 175
5.3.5顶事件概率的计算 177
5.3.6顶事件失效的计算 177
5.3.7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缺点 179
第六章软件可靠性 181
6.1概述 181
6.2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81
6.3软件可靠性的基本特征量 182
6.4软件的可靠性设计 184
6.4.1概述 184
6.4.2软件在线检查 184
6.4.3软件容错 185
6.4.4软件故障树分析(FTA) 186
6.4.5软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 189
6.4.6软件复杂性控制 194
6.5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途径 202
第七章可靠性试验 204
7.1概述 204
7.1.1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204
7.1.2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205
7.1.3可靠性试验的要素 206
7.2可靠性工程试验 206
7.2.1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207
7.2.2可靠性增长试验 210
7.3可靠性验证试验 216
7.3.1 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的类型及选择方案的原则 217
7.3.2成败型一次计数抽样检验方案 218
7.3.3指数寿命分布定时、定数截尾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 223
7.3.4指数寿命分布失效率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抽样检验方案 226
7.3.5指数寿命分布序贯试验方案(PRST方案) 229
参考文献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