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导读 1
0.1 前提条件 1
0.2 本书编写原则 1
0.3 本书的使用方法 2
0.4 练习题和研究实例 2
0.5 工程图标准 3
0.6 关于配套光盘 3
0.7 关于书中参考的文件 4
0.8 Windows? 2000 4
0.9 编写约定 5
第1章 准备工作 6
1.1 建立工程图的准备内容 6
1.2 操作步骤:准备零件 12
第2章 工程图纸和工程视图 15
2.1 概述 15
2.2 术语 15
2.3 工程图纸 17
2.4 操作步骤:建立工程图 19
2.4.1 设置 20
2.4.2 图纸设定 22
2.5 工程视图 24
2.5.1 要求绘图的视图 24
2.5.2 标准三视图和命名视图 25
2.5.3 投影视图 27
2.5.4 相对视图 29
2.5.5 辅助视图 30
2.5.6 断裂视图 33
2.5.7 轴测剖视图 36
2.5.8 钣金零件展开视图 37
2.6 在视图中绘制草图 39
2.6.1 动态激活工程视图 39
2.6.2 人工激活工程视图 40
2.6.3 剖面视图 41
2.6.4 旋转剖视图 48
2.6.5 局部视图 51
2.6.6 断开的剖视图 56
2.6.7 剪裁视图 59
2.6.8 空白视图 60
2.6.9 绘制重合剖面 61
2.7 操作步骤:添加工程视图 64
2.8 视图设置 68
2.8.1 视图显示模式 68
2.8.2 切边显示方式 70
2.8.3 视图显示的配置 72
2.8.4 改变视图边框大小 73
2.8.5 隐藏/显示视图 75
2.8.6 复制和移动视图 76
2.8.7 对齐和旋转视图 78
2.9 操作步骤:显示模式 82
2.10 练习1:建立视图 83
2.11 练习2:辅助视图 84
2.12 练习3:裁剪视图 85
2.13 练习4:断开的剖视图 86
2.14 练习5:断裂视图 87
第3章 中心符号线、中心线和尺寸 88
3.1 概述 88
3.2 中心符号线和中心线 88
3.2.1 中心符号线 89
3.2.2 中心线 93
3.3 操作步骤:添加中心符号线和中心线 94
3.4 视图中的模型边线 96
3.4.1 隐藏/显示边线 96
3.4.2 显示隐藏的边线 97
3.4.3 边线颜色、线型和线粗 98
3.5 操作步骤:显示隐藏的边线 100
3.6 尺寸 101
3.6.1 尺寸类型 101
3.6.2 插入模型项目 101
3.7 操作步骤:插入模型项目 106
3.8 处理尺寸 109
3.9 操作步骤:移动和删除尺寸 110
3.10 参考尺寸 112
3.11 操作步骤:标注参考尺寸 113
3.12 尺寸显示选项 114
3.13 操作步骤:整理尺寸 117
3.14 对齐尺寸 119
3.15 操作步骤:对齐尺寸 122
3.16 尺寸属性 123
3.16.1 PropertyManager选项 123
3.16.2 尺寸属性选项 124
3.17 操作步骤:修改尺寸属性 138
3.18 练习6:视图和驱动尺寸 140
3.19 练习7:视图和中心线 141
3.20 练习8:视图和隐藏边线 142
3.21.1 配置 143
3.21 练习9:视图、尺寸和配置 143
3.21.2 视图和尺寸 145
第4章 添加注解 147
4.1 概述 147
4.2 注解类型 147
4.3 通用的注解属性 148
4.4 注释 152
4.5 焊接符号 158
4.6 形位公差 161
4.7 基准特征符号 167
4.8 基准目标符号 169
4.9 表面粗糙度 171
4.10 多转折引线 173
4.11 孔标注 176
4.12 SolidWorks符号库 179
4.13 销钉符号 182
4.14 装饰螺纹线 183
4.15 零件序号 184
4.16 成组的零件序号 187
4.17 块 190
4.18 注解对齐 196
4.19 图层属性 200
4.20 操作步骤:添加注解 202
4.21 操作步骤:新图纸和视图移动 205
4.22 练习10:注解 208
4.23 练习11:使用块 214
4.23.1 块定义 214
4.23.2 插入块 214
4.24 练习12:尺寸和注解 215
4.25 练习13:视图和从动尺寸 217
4.25.1 轴测视图 217
4.25.2 基本视图 218
4.25.3 局部放大图 221
5.1 概述 223
5.2 系统选项 223
第5章 设置 223
5.2.1 工程图 224
5.2.2 默认显示类型 229
5.2.3 区域剖面线/填充 231
5.3 文件属性 233
5.3.1 出详图 234
5.3.2 尺寸标注 237
5.3.3 注释 245
5.3.4 零件序号 247
5.3.5 箭头 249
5.3.6 虚拟交点 250
5.3.7 注解显示 251
5.3.8 注解字体 252
5.3.9 网格线/捕捉 253
5.3.10 单位 256
5.3.11 线型 257
第6章 工程图模板和图纸格式 259
6.1 概述 259
6.2.1 工程图模板和图纸格式 260
6.2 工程图模板 260
6.2.2 定制工程图模板和图纸格式 261
6.3 用户定义属性 261
6.3.1 文件自定义属性 261
6.3.2 配置特定的属性 263
6.3.3 默认的自定义属性名称 263
6.4 SolidWorks系统定义属性 264
6.5 视图状态 265
6.6 模板中链接属性的注释 266
6.7 定制图纸格式 268
6.7.1 编辑图纸格式 268
6.7.2 插入OLE对象 270
6.7.3 在图纸格式中添加关系 273
6.7.4 链接注释到属性 274
6.7.5 链接SolidWorks系统定义属性 277
6.7.6 插入自定义属性 279
6.7.7 材料明细表定位点 281
6.7.8 预定义的视图 282
6.8 操作步骤:建立图纸格式和工程图模板 284
6.8.1 建立图纸格式 284
6.8.2 保存图纸格式 294
6.8.3 保存工程图模板 295
6.9 应用工程图模板和图纸格式 297
6.10 链接自定义属性的另一种方法 300
6.11 替换和更新图纸格式 303
6.12 输入图纸格式 306
6.13 练习14:图纸格式和属性注释 311
6.14 练习15:使用图纸格式 314
6.15 练习16:添加自定义属性和预定义视图 315
第7章 装配体工程视图 318
7.1 装配体工程视图 318
7.1.1 装配体剖面视图 318
7.1.2 装配体断开的剖视图 320
7.1.3 装配体轴测剖视图 322
7.1.4 爆炸视图 323
7.1.5 交替位置视图 324
7.2 零部件线型 327
7.3 隐藏/显示零部件 328
7.3.1 隐藏零部件 329
7.3.2 隐藏平面后的零部件 330
7.3.3 自动隐藏零部件 332
7.3.4 高级显示/隐藏和高级选择 332
7.4 操作步骤:建立装配体工程视图 334
7.5 练习17:装配图和零件图 338
7.5.1 装配图 339
7.5.2 零件图 342
7.6 练习18:装配图 342
第8章 材料明细表和设计表 346
8.1 概述 346
8.2 材料明细表 347
8.3 操作步骤:添加材料明细表 353
8.4.1 材料明细表定位点 355
8.4 控制材料明细表 355
8.4.2 材料明细表属性 357
8.5 建立材料明细表模板 360
8.5.1 材料明细表模板文件位置 361
8.5.2 文件属性 361
8.5.3 添加用于材料明细表的属性 361
8.5.4 对材料明细表模板的要求 364
8.5.5 定义新列 365
8.5.6 利用Excel功能 367
8.5.7 利用材料明细表模板 370
8.5.8 在FeatureManager设计树中查找项目 373
8.5.9 配置属性 375
8.6 添加材料明细表项目 378
8.7 零件序号 381
8.8 关于材料明细表的进一步思考 384
8.8.1 按照代号排列明细表 384
8.8.2 视图中零件序号的排列 388
8.8.5 材料明细表的宽度 390
8.8.4 材料明细表的文字 390
8.8.3 编辑材料明细表 390
8.8.6 材料明细表行高 391
8.8.7 材料明细表另存为Excel文件 392
8.9 工程图中的系列零件设计表 393
8.9.1 插入系列零件设计表 393
8.9.2 编辑系列零件设计表 394
8.9.3 缩放OLE对象 399
8.9.4 轴测图的尺寸 400
8.10 练习19:建立和使用材料明细表模板 404
8.10.1 材料明细表模板 404
8.10.2 工程视图 405
8.10.3 交替位置视图 406
8.10.4 零件序号 407
8.11 练习20:自定义材料明细表 408
8.11.1 材料明细表模板 409
8.11.2 工程图 410
8.12 练习21:装配体工程图 413
8.13 练习22:属性和材料明细表 416
8.13.1 建立工程图 416
8.13.2 修改材料明细表模板 418
8.13.3 零件中的属性 419
8.14 练习23:利用系列零件设计表 423
第9章 性能和显示问题 426
9.1 概述 426
9.2 大型装配体模式 426
9.2.1 大型装配体模式的工程图选项 426
9.2.2 动态高亮显示失效 428
9.2.3 切换大型装配体模式 429
9.2.4 自动隐藏零部件 430
9.3 RapidDraft工程图 431
9.3.1 生成和建立RapidDraft工程图 432
9.3.4 文件大小 433
9.3.5 强制重建 433
9.3.3 性能 433
9.3.2 RapidDraft工程图的优点 433
9.3.6 工程图备份 434
9.3.7 转换为RapidDraft工程图 435
9.3.8 修改参考模型 437
9.3.9 装入模型 437
9.4 工程视图中的显示问题 439
9.4.1 干涉检查 440
9.4.2 图像品质设置 444
9.5 练习24:RapidDraft工程图-1 445
9.6 练习25:RapidDraft工程图-2 447
第10章 修改工程图参考 450
10.1 工程图文件的重复利用 450
10.2 修改工程图参考 454
10.3 练习26:修改工程图参考 459
第11章 eDrawings 462
11.1 使用eDrawings 462
11.2 生成eDrawings数据 463
11.3 eDrawings窗口 465
11.4 视图操纵工具 466
11.5 动画 467
11.6 横断面 468
11.7 测量 470
11.8 工程图的专用命令 473
11.8.1 隐藏和显示视图 473
11.8.2 概述窗口 475
11.8.3 3D指针 476
11.8.4 生成布局 477
11.9 装配体的专用命令 479
11.9.1 隐藏和显示零部件 479
11.9.2 透明和实体 480
11.9.3 爆炸/解除爆炸 481
11.9.4 移动零部件 481
11.10 使用标注 483
11.11 eDrawings文件的输入和输出 487
11.12 使用OLE技术 490
参考文献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