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学术论文 3
20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3
同盟会与武昌首义 37
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过程 47
民初“中央学会”的筹设与夭折 63
辛亥革命与民初社会变迁 75
南京留守时期的黄兴 88
借鉴与抉择——试比较吴玉章、胡汉民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100
章太炎修改《大总统黎公碑》考议 115
唐群英与民初女子参政运动 131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研究述评——以郭真《辛亥革命史》为中心 140
“以良史之忧忧天下”——章开沅先生“参与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164
刘望龄教授与辛亥革命史研究 175
中国风俗与传统文化——风俗与儒、释、道的关系 182
差异、冲突、融合——中西风俗在近代中国的遭遇 194
传统祭礼及其在20世纪的革废 206
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 216
近代商业学校教育初探 241
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 256
抗战时期的武汉人力车夫 278
谈谈近代的“三鸟”之害 290
清末民初湖北社会风俗的演变 299
近代武汉社会风俗的嬗变 314
聘用“洋匠”与中国早期工业化 323
张梁交谊与晚清湖北政局 340
湖北“三怪”在武汉抗战前后 360
关于建立武汉学的构想 377
国内外城市地方学研究综述 386
札记随笔 399
我国古代防伪钞之法 399
中国近代商事习惯变迁略论 402
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兴起 406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不是我国第一份近代报刊 409
中国近代服饰习俗的演变 412
汉口的黄陂人与黄陂文化 416
熊秉坤在武昌首义中的历史作用 420
“珞珈山美人”凌叔华 423
新发现的民国初年“首义文化区”设想 429
读连横《大陆游记》关于武昌首义的记述有感 433
地灵人杰话清江——清江文化的几点解读 440
“龙舟竞渡”风俗的传承与变异——从袁宏道《午日沙市观竞渡》诗说起 447
黄鹤楼传说的演变 454
关于问津书院保护与利用的一点浅见 462
清史编纂断想 466
“超越”与“开新”——我对辛亥革命研究如何深入的一些思考 471
书序书评 479
《诸马军阀集团与西北穆斯林社会》序 479
《梁漱溟合作理论与邹平合作运动》序 482
《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序言 485
《清末邮传部研究》序言 488
《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序 492
《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序 496
《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黄金时代》序 499
《疾病、社会与国家:20世纪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灾难与应对》序言 501
《东明民俗》序 503
《整合的魅力——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与近代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序 505
《孙黄共和时代》序 508
《中国近代社会史专题》序言 511
《百姓摄影》序 513
《中国鼓文化研究》前言 516
谈谈张难先的“怪”——《张难先文集》代前言 522
民众宗教世界中的新探索——读《中国民众宗教意识》 529
《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读后 533
区域性通史的成功之作——《湖北通史》读后 538
黄宇和著《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读后 542
汉版《张之洞全集》读后 546
《百姓看武汉·百姓发现》读后 553
《革命巨子徐镜心》读后——兼谈辛亥革命志士纪念集的特色 556
翻译作品 561
辛亥革命的思想先驱 561
黄兴同俄国驻汉口领事馆秘书沃兹涅先斯基的谈话 579
孙中山在一八九六年十月——一位中国革命家生涯中的两星期 594
附录 639
自订学谱简编(1979—2011年)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