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导言 1
第1篇 缘起与含义 15
1.市场作用理论与政府干预 15
1.1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市场作用的描述 15
1.2 契约论者对市场作用的解释 17
1.3 公共选择学派对市场作用的解释 18
1.4 科思定律及其理论对市场作用的界定 19
1.5 现代市场经济实质:干预型市场经济 19
2.农业的产业特征与政府干预 26
2.1 粮食的生产与储备具有保障国家安全的公共服务性 26
2.2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使农业具有产权外生态效应 28
2.3 土地流动性的缺乏使农业中的竞争具有不完全性 30
2.4 现代市场农业: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保护性产业 32
3.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农业波动与政府干预 37
3.1 改革前挤压型农业政策下农业的超稳定缓慢增长 37
3.2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动 40
3.3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农业波动 42
4.1 理论依据: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到农业部门的“市场失灵” 51
4.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含义(与传统农业计划管理比较) 51
4.2 作用关系:从政府直接作用于农业经济主体到政府通过市场间接作用于农业经济主体 53
4.3 目标偏好:从注重国家宏观经济目标转向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与农户经济目标兼顾 54
4.4 干预手段:单一行政指令性计划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配合使用转变 55
4.5 调节重点:从农业经济活动全过程转向农业流通领域 57
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农业的目标体系 61
5.1 提高农业生产率 61
第2篇 体系与边界 61
5.2 稳定农产品市场 64
5.3 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可靠性 67
5.4 提高农民收入 69
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直接干预农业的领域 73
6.1 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 73
6.2 储备系统:通过建立粮食等专项储备制度,平抑农产品市场供求 77
6.3 市场系统: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调控主要农产品价格 79
6.4 加工系统:扶持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84
6.5 支持系统:扶持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资料事业,拓展农业生产自然界限 87
7.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接干预农业的手段 92
7.1 财政措施:通过农业预算支出增减和农业税率变动来影响农业发展 92
7.2 金融政策:通过提供低息贷款和扶持民间信用确保农业资金供给 95
7.3 货币政策:稳定货币供给量,避免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 98
7.4 福利政策:发展农业保险事业,安定农民生产和生活 101
7.5 农业立法:完善农业法规体系,规范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103
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农业的边界 110
8.1 政府对农业的干预以不于打破农产品交易市场化机制为限 110
8.2 政府对农业的干预以不损害农民收入增长为限 112
8.3 政府对农业的干预不能超越国民经济成长对农业发展的阶段要求 114
第3篇 模式与选择 121
9.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的若干模式与比较 121
9.1 美国农业发展中的政府干预 121
9.2 日本农业发展中的政府干预 126
9.3 德国农业发展中的政府干预 131
9.4 美、日、德三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共性 137
9.5 美、日、德三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差异及其成因 141
9.6 美、日、德三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得失 146
10.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中国农业发展的若干趋势 151
10.1 农业投资主体:以集体为主转向农户个体为主 151
10.2 农业生产组织:行政性安排转向农民自组织 151
10.3 农产品交易:行政性分割市场转向国内统一大市场 152
10.4 农业技术推广:以行政推动为主转向市场诱导为主 153
10.5 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地转移转向跨地区有序流动 153
10.6 政府注重环节:农业生产领域转向生产与流通兼顾 154
10.7 政府保护重点:城市消费者转向农业生产者 154
10.8 产品类型:产量型转向质量型 155
10.9 城乡关系:行政维系转向市场协调 156
11.中国与美、日、德三国农业发展条件的比较 158
11.1 中、美、日、德四国农业发展条件的类型界定 158
11.2 中国与美、日、德三国农业发展条件的若干比较 162
12.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模式的现实选择 168
12.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模式的选择依据 168
12.2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模式的总体选择 168
参考文献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