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夏康达 1
导论 1
1.“新浪漫派”命名的由来 1
2.轻逸与沉重——“审美个人性话语”与“时代主导话语” 6
3.作为“审美主义者”的“时代”关怀 13
4.“新浪漫派”文学与“现代性”问题 17
第一章 时代潮流与个人选择 26
1.“红色三十年代” 26
2.30年代“审美个人主义”的文学谱系 31
3.徐訏和时代潮流的亲和与疏离 37
4.初登文坛的卜乃夫的文学选择 45
第二章 “夜”的神秘与“灵虚”之美 56
1.“爱夜者”的心灵自白 56
2.叙述“革命与爱情”的正反文本 63
3.“梦的真实和美” 67
4.“爱和美”的乌托邦 72
第三章 轻逸与沉重之间 76
1.艰难时世和文学的“轻”与“重” 76
2.“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的自我定位 80
3.无名氏“化实为虚”的个人突围 84
4.“爱”和“浪漫”中的“时代”关怀 96
5.对待人生的三种态度:导戏式、演戏式、看戏式 102
第四章 弥合“时代”与“永生”之间的断裂——《无名书》的心灵探索和人文关怀 106
1.《无名书》出现的时代语境与“现代性”文化危机 106
2.《无名书》超历史的“界外”视角与超然于“时代”之上的高空飞行 113
3.热与冷:社会改造主义的“创世纪”话语与“唯理主义”的现代神话 120
4.醉与醒:“爱和美”的唯美主义浪漫神话与“恶魔主义”的虚无神话 129
5.闭与通:主客体二元对立神话的消解与“天地境界” 138
6.由“淑世”进而为“救世”——《无名书》审美主义的功能与缺失 143
第五章 《无名书》“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与“宗教审美主义” 145
1.“超现实主义”与“交感论”的审美观 145
2.“巴洛克”风格与“远取譬”的象征主义 151
3.渗透“宇宙”意味的“意象”与“意境” 158
4.“荷马方式”与“圣经方式” 162
第六章 “不合时宜”的优雅与浪漫 166
1.“夜窗书屋”和“无名书屋”——个人性写作的文学空间 166
2.不同于“时间现代性”的“空间现代性”想像 173
3.“闲情”与“优雅”——“生活艺术化”与文化价值差序 178
4.“立足于个人的道德态度”与乱世“故园”之梦 182
第七章 “雅”与“俗”的分野——精英主义的“理想诉求”与“凡人”心态 188
1.“新文学”的理念和“雅”与“俗”的颠覆和再造 188
2.“别一世界”的文学与“此一世界”的文学 194
3.“外俗内雅”与“外雅内俗” 197
4.“爱”的信仰的“精神性”与“凡俗性” 204
5.“现代之爱”与“传统之爱”——“爱”的话语的时代、文化差异 210
结语:从“信念”到“问题”——“现代性”问题与现代文学 216
1.“现代性”问题视角与研究范型更新 216
2.“反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文化的激进化趋势 219
3.“时势创造者”与“文明守夜人” 223
4.“新浪漫派”文学所彰显的“现代性”问题 230
附录 徐訏著译简目 235
无名氏文学创作年表 238
严复的《天演论》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 241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起源 251
“五四”“文学的历史进化”观念的得与失 262
徐訏的晚年心境与精神归宿 275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