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关地质构造的若干传统概念述要 1
1.1 关于讨论地壳运动问题的若干重要观点 1
1.2 从地壳组成的观点研究大地构造的几个方面 2
1.2.1 基底和覆盖沉积层的划分以及它们各别形成的过程 2
1.2.2 隆起和沉降地区的划分以及它们相对的起伏形态的转变过程 3
1.2.3 地槽和地台的划分以及它们转变的过程 3
1.2.4 根据各种褶皱形态的特征推断基底的起伏形状 3
1.2.5 从造山褶皱、区域变质、火成岩活动地带的转移和硅铝层、硅镁层在地球表面分布的范围推断大陆成长的过程 4
1.2.6 在地面露出和假定埋伏在地下的深断裂对地块的划分亦即地壳的组成形式所具有的意义 4
1.2.7 从古地理形势的演变,或根据古地理形势的假定,结合区域地质的某些条件,划分构造区域为“构造单位”;并根据构造单位的某些共同特点,分别构造单位的类型;或按照它们各别固有的特点,划分独特的构造区 5
1.2.8 其他 5
1.3 从地壳结构的观点划分构造形态的若干传统概念 5
1.3.1 普通构造形迹类型的传统名称述要 6
1.3.2 多少被认为具有普遍性的构造带(或区)的若干重要类型 7
第二章 地质力学的方法 10
2.1 鉴定每一种构造形迹或构造单元(在地质力学上称为结构要素)的力学性质 10
2.2 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按照序次查明同一断裂面力学性质可能转变的过程 17
2.3 确定构造体系的存在和它们的范围 18
2.4 划分巨型构造带,鉴定构造型式 20
2.4.1 第一类横亘东西的复杂构造带 20
2.4.2 第二类走向南北的构造带 24
2.4.3 第三类各种扭动构造型式 26
2.5 分析联合和复合的构造体系 79
2.6 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和各种类型的构造体系中应力活动方式 85
2.7 模型实验 93
3.1 构造运动时期的鉴定 100
第三章 当前地质力学中存在的问题 100
3.2 古构造型式的鉴定 102
3.3 各级构造型式对大矿化带和矿田的控制作用 103
3.4 构造型式所涉及的地壳深度 103
3.5 各种结构面或构造面显示力学含义的特点 104
3.6 各别褶皱形式的决定因素 105
3.7 岩石的弹、塑性能的统一性与松弛现象 106
3.8 在岩层中不显示构造迹象的应力作用和现时尚在活动的应力分配情况的探测 109
第四章 地壳运动起源问题 110
4.1 运动发生的时期 110
4.2 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111
4.2.1 从地壳各部分的组成探讨它们所经过的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111
4.2.2 从地壳各部分的结构探讨它们所经过的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113
4.3 运动的起源和动力的来源 116
主要参考文献 122
外国人名、地名索引 132
北半球表面出露的主要构造带简化图 136
附录 137
李四光同志生前谈《地质力学概论》的修订、出版问题摘要 137
《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提纲) 139
新增附录 140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 140
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 166
关于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 183
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 190
英文摘要 220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