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与当代战争战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相灵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2612641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研究了《武经七书》的精粹以及在当代战争战略中的应用。

第一章 《武经七书》及当代战争战略概述 1

第一节 《武经七书》的历史渊源 1

第二节 《武经七书》的历史地位 10

第三节 《武经七书》与当代战争战略 16

第二章 《孙子兵法》 20

第一节 《孙子兵法》概述 20

一、孙子与《孙子兵法》 20

二、孙子与齐鲁文化 26

第二节 《孙子兵法》精粹 29

一、知胜之道 29

二、诡诈之道 33

三、全胜之道 36

四、称胜之道 39

五、奇正之道 41

六、虚实之道 45

七、速胜之道 49

八、安国之道 52

第三节 《孙子兵法》应用研究 57

一、当代西方战争理论中的“道胜” 57

二、“非对称战争”的复杂性与战场控制 62

三、“王霸之兵”与“绝对安全” 68

第三章 《司马法》 73

第一节 《司马法》概述 73

一、《司马法》的成书过程 73

二、司马穰苴与《司马法》 75

三、齐威王与《司马法》 77

第二节 《司马法》精粹 79

一、“以战止战”的战争观 79

二、“忘战必危”的安全观 86

三、“同患同利”的联合思想 88

四、“兵不杂则不利”的装备思想 90

五、战争制胜之道 96

第三节 《司马法》应用研究 102

一、当代战争中的“以战止战” 102

二、当代“联合战略”的重大契机 107

三、高技术武器多样化发展趋势与“等齐”战略 111

第四章 《尉缭子》 116

第一节 《尉缭子》概述 116

一、《尉缭子》的源与流 116

二、尉缭子与梁惠王 118

第二节 《尉缭子》精粹 121

一、贵在“人事”的战争观 121

二、“兵胜于朝廷”的政胜之道 125

三、“先发制人”的兵胜之道 128

四、“制必先定”的精兵思想 134

五、“举贤任能”的将略思想 138

第三节 《尉缭子》应用研究 145

一、“政胜”与国家安全模式的创建 145

二、现代军制改革的优先效应 148

三、“先发制人”战略的发展趋势 153

第五章 《六韬》 159

第一节 《六韬》概述 159

一、《六韬》与姜太公 159

二、《六韬》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164

三、《六韬》的思想体系及其特点 167

第二节 《六韬》精粹 169

一、以谋为本的“文事”思想 169

二、“文攻武备”的用兵思想 177

三、“科学统御”的作战指导思想 187

四、丰富、系统的战术思想 193

五、“寓兵于农”的国防思想 196

第三节 《六韬》应用研究 198

一、“天下同利”与“单边主义”策略 198

二、“韬光养晦”的战略价值 202

三、“文伐”在军事斗争中的应用 204

四、“寓兵于农”的国防发展战略 209

第六章 《吴子》 212

第一节 《吴子》概述 212

一、《吴子》的成书过程 213

二、吴起与《吴子》 214

第二节 《吴子》精粹 218

一、吴起的战争观 218

二、吴起的国防思想 224

三、吴起的作战思想 228

四、吴起的治军思想 232

第三节 《吴子》应用研究 241

一、当代大国防的“固心战略” 241

二、未来战争中“简募良材”的战略价值 244

三、当代“教戒为先”的三大模式 248

第七章 《三略》 253

第一节 《三略》概述 253

一、《三略》的成书过程 253

二、张良与《三略》 256

第二节 《三略》精粹 263

一、“恃贤与民”的政略思想 263

二、“刚柔相济”的谋略思想 269

三、“释远谋近”的战略思想 273

四、控制战略要地的用兵思想 275

五、将士并重的治军思想 278

第三节 《三略》应用研究 284

一、“恃贤”战略与国家安全 284

二、“刚柔相济”的谋略与国际战略平衡 289

三、“释远谋近”的战略与国际战略空间 292

第八章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99

第一节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概述 299

一、唐太宗与《唐李问对》 299

二、李靖与《唐李问对》 304

第二节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精粹 307

一、奇正之道 307

二、虚实之道 313

三、主客之道 316

四、分合之道 319

五、攻守之道 320

六、蕃汉之道 327

第三节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应用研究 330

一、当代战争中的主客之道 330

二、当代战争中的攻守之道 340

三、“蕃汉一家”的思想在地区冲突中的时代价值 343

主要参考书目 346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