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沉积环境 1
第一节 地质地貌背景 1
一、深海盆、大洋型地壳、南海的形成 1
二、大陆坡、过渡型地壳 5
三、大陆架、大陆型地壳 8
第二节 海洋热力学和动力学 9
一、海洋热力学 9
二、海洋动力学 10
第三节 陆源物质供应 12
第四节 古环境与珊瑚礁 15
第二章 珊瑚礁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17
第一节 生物礁与礁结构 17
一、生物沉积类型 18
二、礁的形成过程 19
三、生物礁的组构 19
第二节 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 24
一、浅水造礁石珊瑚 24
二、珊瑚藻科 37
三、微生物 39
四、附礁生物 41
第三节 珊瑚礁类型及其分布 43
一、常见的几种分类 43
二、南海珊瑚礁的分类 45
三、南海珊瑚礁的分布 47
第三章 大陆架珊瑚礁 48
第一节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岸礁区——水动力条件与岸礁发育 48
一、地质背景和水文气象条件 48
二、东瑁岛珊瑚岸礁 51
三、鹿回头岸礁发育与连岛沙形成 55
四、珊瑚岸礁沉积相 58
五、关于珊瑚礁的一些基本问题 69
第二节 涠洲岛珊瑚岸礁——海岸地貌类型与岸礁发育 73
一、地理位置与水文气象条件 73
二、火山岛基底与海岸地貌类型 74
三、珊瑚岸礁形成及其发育阶段 78
四、礁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作用 82
五、问题讨论 86
第三节 沙老—潭门珊瑚岸礁——平直海岸岸礁及其沉积特征 88
一、沉积环境 88
二、珊瑚岸礁沉积相 91
三、平直海岸岸礁特征 94
第四节 新村潟湖岸礁——海岸潟湖的成礁条件与沉积特征 95
一、海岸潟湖环境 95
二、造礁珊瑚属种和潟湖沉积相 96
三、海岸潟湖岸礁特征 99
第五节 大铲珊瑚堡礁区——清水、浑水沉积环境与礁源沉积、陆源沉积及两者的混合沉积相 101
一、清水、浑水沉积环境并存 102
二、清水沉积域 104
三、浑水沉积域 108
四、堡礁区现代沉积演化史 114
五、问题讨论 116
第六节 大陆架珊瑚环礁、台礁和珊瑚丘——内、外陆架边缘珊瑚礁特征 119
一、南部大陆架概况 119
二、水文、气象条件 120
三、内陆架珊瑚丘 120
四、外陆架边缘环礁和台礁 122
五、问题讨论 123
第七节 大陆架珊瑚礁的成礁规律和沉积相模式 126
一、珊瑚礁类型齐全,基底多样 126
三、水动力条件强弱与珊瑚礁发育 127
二、陆源物质供应与大陆架珊瑚礁分布 127
四、海岸地貌的成熟度与岸礁发育 128
五、岸礁的平面分布规律 128
六、冬季低温对珊瑚礁的影响 129
七、大陆架现代珊瑚礁的成礁年代 129
八、造礁珊瑚的优势属种和抗浪性问题 130
九、岸礁、堡礁区碎屑组分以珊屑和介屑占优势 130
十、岸礁、堡礁区有孔虫的指相意义 131
十一、岸礁、堡礁区的混合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 131
十二、珊瑚岸礁沉积相模式 134
十三、上升岸礁、沉溺岸礁和埋藏礁 136
第四章 大陆坡珊瑚环礁和台礁 137
第一节 华光珊瑚环礁——连续礁墙围成的半开放型环礁 138
一、地质、地貌背景 139
二、气象、水文条件 139
三、珊瑚环礁沉积相 140
四、幼年期大陆坡半开放型环礁的特征 144
第二节 盘石屿珊瑚环礁——连续礁墙围成的封闭型环礁 146
一、基本特征 146
二、主要沉积相 146
三、环礁的成熟度问题 148
一、地理位置、构造背景 149
第三节 永暑珊瑚环礁——连续礁墙围成的开放型环礁 149
二、水文、气象条件 150
三、沉积相带 151
四、礁体发育与演化 153
五、问题讨论 155
第四节 永乐珊瑚环礁——众多礁岛围绕中央潟湖的开放型环礁 157
一、概况 157
二、基座与地形 157
三、水文、气象条件 158
四、珊瑚礁格架沉积相 159
五、礁坪沉积相 161
六、羚羊镯礁 162
七、灰沙岛沉积相 163
八、环礁潟湖沉积相 164
九、环礁特征和问题讨论 167
第五节 永兴珊瑚台礁——组成宣德马蹄形环礁的一个大型台礁 171
一、水文、气象条件 171
二、宣德马蹄形环礁 173
三、环礁基底和前全新世礁相 174
四、台礁沉积相 176
五、礁区碎屑沉积组分和有孔虫属种分布 186
六、石岛的沉积学 188
七、问题讨论 192
第六节 金银岛珊瑚台礁——独立的珊瑚台礁 196
一、位置和地形 196
二、台礁礁缘砾石-粘结岩相和藻脊 197
三、礁坪沉积相 198
四、灰沙岛沉积相 199
第七节 大陆坡珊瑚礁的结构、构造和沉积相模式 200
一、礁的基底和成礁时代 200
五、问题讨论 200
二、礁组合的地形、结构和构造 201
三、生物礁发育的继承性、阶段性和复合礁体的形成 201
四、大陆坡珊瑚礁的沉积相模式 203
第八节 大陆坡珊瑚礁的分类及其演化 209
一、大陆坡珊瑚礁的分级 211
二、大陆坡珊瑚礁的成熟度 213
三、大陆坡珊瑚礁双向成礁模式——构造和季风的控制作用 216
第五章 大洋型珊瑚环礁 221
第一节 黄岩岛珊瑚环礁 221
一、地理位置、地质构造 221
二、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22
第二节 黄岩环礁与大陆坡环礁和大洋环礁对比 224
一、全球环礁的分布 224
二、环礁基座对比 225
三、环礁的形成时代、礁相沉积厚度及规模等对比 226
四、沉积环境和形成机理对比 227
第六章 珊瑚礁区沉积学特征与比较沉积学 229
第一节 礁区沉积学特征 229
一、礁的分类系统 229
二、礁源沉积物特征 231
三、南海礁区潟湖类型和潟湖沉积 233
四、南海珊瑚礁岛的发育演化 236
五、南海造礁生物种类、优势属种和抗浪性问题 244
第二节 礁相沉积的比较沉积学 247
一、一孔之见的重大意义和生物礁型之争 247
二、造礁生物的生态学和埋葬学 248
三、现代礁区沉积相综合模式 257
第七章 南海礁区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259
第一节 成岩阶段和成岩环境 259
第二节 成岩作用类型 262
一、粘结作用 262
二、碎解作用 263
三、微晶化作用 264
四、内沉积物 267
五、溶解、溶蚀作用 268
六、新生变形作用 269
七、胶结作用 271
八、白云石化作用 273
九、胶磷矿化作用-交代作用 273
第三节 典型岩石类型 273
一、原地珊瑚礁灰岩 273
二、礁坪砾屑灰岩 275
四、八射珊瑚骨针岩 276
三、礁缘粘结岩 276
五、海滩岩——海滩砾砂屑灰岩 278
六、排浦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砾岩等 281
七、岛屿磷块岩 288
八、上升海滩岩 291
九、沙堤、沙丘砂屑灰岩 294
十、沙丘间含生物砂屑微晶灰岩 299
参考文献 300
图版说明 311
图版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