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呻吟语》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明)吕坤著;殷铭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3204893
  • 页数:538 页
图书介绍:

情欲不可过分膨胀 1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1

目录 1

第一章 性命篇 1

人能光明博大为天地之气 2

世上万物都有痛苦和欢乐 2

世间万物,动则亡,静则存 3

蜗藏于壳,定有其理 3

一则见性,两则生情 4

物各有性,人事亦然 4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5

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 5

人有本性和气质之性 6

君子之心如习鹰驯雉 7

人心应该象天平一样 7

第二章 存心篇 7

人心放收本易事 8

心放不放,要在邪正上说 8

习学者须事事留心 8

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 9

常使精神在心目间 9

去恶在纤微,持善在根本 10

君子畏理甚于畏法 10

一善念发,且先执持住 10

本心贵虚 11

人心须静 12

心要从容自在 12

心平气和,工夫只在个定火 13

为学要心静,处事要振奋 13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才能尝得出 14

当怨不怨是大涵养 14

稠人广坐,就将这“独”字做去 15

惟理义之悦我心 15

藏己所长,掩人之短 16

除“伪”何其难 16

置万事于度外为养心之法 17

静为进德之本 18

静里看物方真切 18

不为外物迷惑方为我境 18

大丈夫只信天理天道 18

士君子要养心气 19

胸中贵摆脱一“恋”字 20

心不放肆,便无过差 20

君子贵养心 20

真知定见须坚守 21

欺世味心为大罪过 21

除去“我心”天地宽 22

言行常有悖 22

万事正误在天君 23

内心容不得外物 23

蓄疑乱真知,过虑迷正应 24

尊严地位,大众面前,为考验涵养之处 24

不可懈怠,也不可执着 24

天君为主,万感为客 25

中孚治心之至 26

明人之迷,其觉更难 26

动合天则,然后为是 26

当心“忍、激”二字 27

君子畏徒生,不畏舍生 27

只脱尽轻薄心,便可达天德 28

君子戚戚处为终身之忧 28

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28

学者忌过多的欢乐 28

圣人之身为容道的器物 29

“道”这个担子,海内必有人负荷 29

寐是情生景,醒是景生情 30

留天理,除曲说 31

务必专心 31

人情有当然之愿,有过分之欲 31

宁静时境界和天地一样广大 32

君子慎其所存 32

人心不可坏 32

君子主静而慎动 33

我们终日离不了“得、失、毁、誉”四个字 34

童心最是作人一大病 34

心虚无渣滓,心实无欠缺 35

大公能包涵天下 36

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 36

无边风月自在 37

事事时时须用心 37

不愧不奋,便是无志 37

善学者审于进退之间 38

于动心之处作学问 38

真知明见出于涵养 39

恕心极处 39

用心在有无之间 39

三思行事方无悔 40

由一人了解世界,从心意得知其人 40

静者生,躁者死 40

凡物皆非绝对坚刚、温润 41

每日点俭可自识 42

俭兴善、侈纵恶 42

“敬怠”二字关系到生死存亡 42

若小心慎密,自无过失和遗忘之病 43

怒也怒得有礼 43

做事何必求得天知 44

说别人病狂,人不知自己丧心 45

气盛就是没有涵养 45

内心要宁静安详 45

要为人辨冤白谤 46

得之一字,最坏人心 46

公私之心关系天下兴亡 46

宁犯人之疑,不贼己之心 47

大利不换小义 48

室中之斗、市上之争、都是虑己一方 48

圣心无所不有,而一无所有 49

杀身者是自己的心 49

长进之大忌 49

修身养心,长大见识 50

心要实,又要虚 51

人心不可纵 51

良知生于天命 51

天理也要检点 52

做事务彻底 52

有圣贤之心,何妨貌似盗跖 53

身体坏了是最大的不孝 54

第三章 伦理篇 54

进言于亲,论而不谏 54

“悦”字乃事亲第一要诀 55

雨泽过润,万物之灾 55

隔之一字,人情之大患 56

共事一人未有不嫉妒者 57

爵禄恩宠,圣人未尝不以为荣 57

孝子侍亲不可有怨怒态 58

富家子弟,大不长进 59

亲人遗物不若忘而存之 60

勤劳卑屈为终身之福 60

问病不问病者 60

父兄不能代办一切 61

慎言之地,惟家庭为要 61

家长,一家之君 62

家法要威严 62

闺门之中不可少“礼” 62

君子攻人,不尽其过 63

动必有畏,言必有惊 63

一相责望,为怨滋深 64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 64

毋氏圣善,天王圣明 65

责人之道,不使人有我所,不使人无我所有 65

百姓得,人君太平 66

第四章谈道篇 66

文至掩真,有害于礼 66

勉然做到底知之成功 67

宁为道统家奴婢,不为傍流家宗子 67

中庸为贤智而作 68

有了“中”之一字,别个都勾销 68

另识一种意味,才是真趣 70

圣人执中以立天地万物之极 70

世上事物都是道的呈现 70

一事得中,就是那一事的尧、舜 71

大一贯,小一贯,缺一不可 72

事理在万物之中运动 73

静中看物万物空 73

万为客,一为主 73

理路直截,欲路多歧 73

阳道生,阴道养 74

天下之大防五,不可一毫溃 74

孔门如枉木着绳 75

语不诡于六径,皆普通之众响 76

学莫急于矫偏 76

七情是欲,五性为仁 76

形中有气,气中无形 77

气盛便不见涵养 78

平和处为至乐之境界 78

天地惟无能用有,五行惟火为气 78

有一求心,便是虚伪 79

天欲不可无,人欲不可有 79

以吾心为内,则吾身亦为外物 80

见其得所则油然而喜 81

先难后获,乃立德立功之要 81

人不闻道,实在可怜 82

每物都有自身的位置 82

圣人之心无分别 8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3

天德无我,王道爱人 83

至淡至冷不是静中真味 84

圣贤学问行王道,后世学问只治人 84

知彼知我,处人处事少不得 84

万事万物都有个一 86

明体全为适用 86

天地人物原为一体 86

治学须自悟 87

下手处皆是制欲 87

天地间道理,如白日青天 88

衰世尚同流合污,盛世尚同心同德 89

玄言者,道之无以为者也 89

安而能虑 90

不宜着情 90

本性不自满即无自满 91

君子做必做之事 91

才自诚出 92

不愧陋室为严师,众怒为严刑 92

道有一真,事有一是 93

谋后当断,行后当断 93

道尽于一,二则赘 93

宇宙原来是一个 94

只论不做不得长进 94

天理扰害天理,虽君子也迷 95

世间气化互为其根 95

说话分四等 95

做事要坏要害 96

明则诚 97

以阴为主,以阳为客 97

深思方可大悟 97

主宰宇宙者即气、理 98

治病只治一个根本 98

权不可豫没,变不可先图 99

至诚无伪 99

视困穷为必然,富贵为偶然,则无许多痛苦 99

物欲从气质来 100

千奇百怪,不出常情 100

行仁造福为大快乐 101

习不可不慎 101

圣人不测量物体 101

冷淡中有无限受用处 102

内外本末相辅相成 102

十指露缝,八面开窗 102

不言者非暗 103

天下治乱,在“相责各尽” 104

儒佛道皆言戒欲 104

敬事鬼神,圣人维持世教之大端 104

道深浅言,深言道浅 105

世之治礼,只是个我心作用 105

惟分定者不得加减一毫 106

养之义大矣 106

不昏然后见天下 106

至人淡无世好 107

天下之事,各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107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108

致泰保泰即无意外之患 109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109

物有其反 109

中道者,圣人之权衡度量也 110

没有依靠是诚挚的心灵 111

人生务品义、命两字 111

道不可言 112

形神互通 112

贤者持循于法之中,圣人变易于法之外 112

作圣工夫当从天上做 113

礼教不明不可守 113

“中”、“敬”之要 114

圣门工夫有两途 114

天有“道心”与“人心” 115

本性只有一种 115

敬畏放肆、生死攸关 115

礼由情生 115

世上万物都有盛衰胜负 116

理是唯一的 116

乾与垢,坤与复,紧密相连 117

天地间,有即为累 117

理会得“简”之一字,天下万事尽之矣 118

知通之为塞者是善塞者 118

多言误后人 119

依理思考获真知 120

鬼神无声无臭 120

非由强作即天理 120

七无对 121

惟礼乐之用为急 121

学术要辨别 122

“我只是我” 123

学问空疏,谓之心穷 123

气有三散 124

眼耳鼻舌的知觉是道的病根 124

积力久乃成 125

心事如青天白日,言动如履薄临深 126

第五章修身篇 126

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物 126

学者要挺身独任 127

沉静最是美质 127

只攻己之恶也是缺点 127

世之大盗,名利两得 128

少年不要豪放,老年不要郁闷 129

“全才”与“善学”之标准 129

爱名惜节,谓之“自爱” 129

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 130

男子独依天 130

分明认得自家是,只管担当直前做去 131

真正好名,所为却是道理 132

合群而不结帮 132

掩护勿攻,无功自赏 133

荣辱系乎所立 133

善居名者,避大名而不受 134

位高而忘其尊贵,位卑而乐于亲炙 135

宁祸而不肯为恶,宁穷而不肯为 135

名利地位,休要都占尽 136

当感攻己之人 136

胸中只有一个见识 137

所贵在作人好 138

人必有一善 138

不言身心性命,则言天下国家 139

到当说处,一句便有千钧之力 139

财色名位,是考核人品的大项目 140

作人要屈伸变化,自得自如 140

位尊者也有过失,位卑者也有知识 141

乾坤尽大 142

尽日点检自家 142

无言之感 142

名分是天下共同遵守的 143

只一个俗念头,错做了一生人 144

圣人之道太和而已 144

经夜反省 144

年少之人不要只想眼前事 145

君子以义、命、法定身 146

君子贵自知自信 146

善之当为,如饮食衣服然 147

不自洁而人洁之 147

人身原无贫富荣辱 148

假人无可指责 148

“本分”二字,妙不可言 149

凡智愚无他,在读书与不读书 150

一刚一柔,君子尚之 150

勿以人誉而遂谓无过 150

性分、职分、名分、势分为宇内之大物 151

未有不可千万人意而不危者也 151

两不相污即为超世 152

学者与天理浑化为一体 153

心要有城池,口要有门户 153

能愧能奋,圣人可至 153

奋始怠终,修业之贼 154

外敌与内敌 154

玄奇之病,医以平易 154

名心盛者伪 155

天下之祸患皆起于怠忽惰慢 156

做官做人皆有其法 156

肯务实,自逃名 156

自是自私,人生之大过 157

死而无闻足可悲 158

慎言 158

真正受用处,十分用不得一分 158

进德改过为其有益于我也 159

治乱系所用事 160

不可邀虚名以干进 160

经常反省 160

圣贤处谤是自修 161

在任意和惯病处着力 161

检点自己,便见涵养 161

见利让利,处名让名 162

宽厚之戒 163

君子慎独 163

尽力尽心 163

不可足恭过厚,多文密节 164

安于知足,死而无厌 164

愈进修,愈觉不长 165

体察人情,持循天理 165

礼义之大防,坏于众人一念之苟 166

君子不犯理 167

“孝”、“廉”为君子之要 167

立身行己是我主张 167

有德之人不外露 168

分内不可缺,分外要知足 168

取善不用,依旧是平常人 168

人人各有一句终身受用的话 169

毁我之言可闻,闻而改之 170

素行孚人 170

可以使人笑更难 170

清议酷于律令 171

炫耀才能是自设困境 171

贪爱之心,可贱可耻 171

和权贵少来往 172

无愧于心则无怍容 173

闻有不平事就出激切语,是浅薄之人 173

人生四关 173

勇于跳出习俗 174

做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174

道行则仕,道不行则卷而怀之 175

无过分称善之心,无实称恶者之口 175

世间至贵,莫如人品与天地 176

做本色人 177

不护短则长进 177

世上十态,君子能避 177

惟寡言者寡过 178

有过不辞谤 178

“疏懒勤谨”,相互依存 179

言无择人,君子不取 179

合于道德仁义的才能,就能免除害处 179

奔走贵公之门,徒输自己勤劳,增贵公厌恶 180

不要责备人,要体谅人 180

自有正情真味 181

人亡在己 181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182

君子不可终日闲言乱语 182

君子以中道为从违 183

君子慎言行 183

做人就要干劲十足,铁骨铮铮 183

君子寡言趋义 184

礼乃君子之所以敬身也 184

于己讳美,于人藏疾 185

勤励精明,惰慢昏蔽 185

刚而婉,明而晦 186

处世以讥讪为第一病痛 186

辞色可假借 186

对己对人之法则 187

君子持循有两条路 187

困难的不是正直,而是善于利用正直 187

乐从苦来 188

环顾左右而后说 188

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 189

巧言令色者之态 189

视小过如大罪,然后能改 189

行欲清,名欲浊 190

去掉一二分过,然后责人 190

君子之为善,以为理所当为 191

怒极则笑,喜极则悲 192

观于射,而知言行矣 192

爱身者不贵赫赫之名 192

苦毒易避,甘毒难避 193

反苟为敬 193

多门之室生风 193

凡外饰者,皆内不是者 193

万事都要个本意 194

立身之道有内外本分 195

士大夫殃及子孙者有十 195

童心俗态,君子二耻 196

智者不与命斗 196

事事自责,慎无责人 196

心术之病大 196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 197

容貌要沉雅自然 197

君子之慎所接 198

枕席之言,房闼之行,通乎四海 198

己无过,谤语滔天不惊 199

两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199

身要严重,意要安定 200

谨言慎动,省事清心 200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 201

活泼于规矩,摆脱于礼法 201

四十以前养得定,则老而愈坚 201

平心气和为好 202

进德莫如不苟,不苟先要个耐烦 202

不长进,只为“昏弱”两字所苦 202

知道爱护别人的人;不使人恣肆放纵 203

进道入德莫要于有恒 204

天理胜过人欲 204

聪明其愚,其大智也 205

士君子只求四真 205

胸中是非,原可照见 206

百事无成,只是无志 206

君子不彰善以损德,不掩恶以长德 206

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只是个“怨尤”两字 207

期屋漏易,欺方寸难 207

无以小事动声色 208

恶恶亦君子所不免者 209

立身行己,服人甚难 209

“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 210

此人糊涂,只是抵死没自家不是 210

到达圣贤的“六难” 211

不难天下相忘,只怕一人窃笑 211

慎者之有余,足以及人 212

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 213

君子慎所以立 213

口之罪大于百体 214

与其喜闻人之过,不若喜闻己之过 214

要非人,先要认的自家是个甚么人 214

成功而后止 215

家长不能令人敬,则教令不行 215

自心得者,尚不能必其行;自耳目入者,万其难 215

无鲜克有终 216

说话是件难事 216

心不坚确,不能改过 217

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之人 217

说话如作文字,字在心头打点过 217

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 218

自家没奈何,便可大哭 218

福莫美于安常,祸莫危于盛满 218

少年怕气高 220

物忌全盛,事忌全美,人忌全名 220

静定后,看看自己是什么样人 220

过宽杀人,过美杀身 221

不该开口休开口 221

事无大小多寡,不能轻慢骄随 221

纷纷聚讼,只顾个人自在 222

闺门之事可传,而后知君子之家法 222

外景是整齐严肃,内景是斋庄中正 223

各自责,天清地宁 223

不逐物是大雄力量 223

天地中和甚难 224

昔世病在法度,今世病在纪纲 225

我只理会我司,别个都莫照管 226

礼无事复,己克则自复 227

德,不可一息断进修之功 227

不可作空躯壳 227

受不得诬谤,只是无识度 228

七尺之躯,戴天覆地,抵死不屈于人 228

隐于邪僻,无所顾忌,是君子之大耻 229

不患无人所莫知之显名,而患有人所不知之隐恶 229

不成章,苗而不秀 229

德业的四务 230

学必相讲而后明,讲必相直而后尽 230

第六章 问学篇 230

学者只该说下学 231

不做喷叶般的学问 232

能辨真假是一种大学问 232

莫诵古人语,做自家人 232

入耳出口之学无益身心 233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天下万事得其所 233

人人去了我心 234

天地万物只是一个“渐”字 234

学问首先要以信为本 235

无量学问 235

明理省事 236

能见吾心,便是真悟 236

只要用心体认,不必读尽古今书 236

今人不如古人,只是无学识 237

默契之妙,越过六经千圣 238

最可怕的是小家子气 238

最大的痛端,在于器度小 238

心术、学术、政术不可不辨 239

学者只是气盈,便不长进 239

脱尽“气”“习”二字 240

圣门学问心诀,只是不做贼就好 240

扶持资质,全在学问 241

自修到格天动物处,方是学问 241

人应当潜心沉思 241

道理书尽读 242

劝学切莫用名利去打动他 242

有过之过小,无过之过大 243

君子知其可知,不知其不可知 243

千古圣人都把“教”字作为允执的关键 244

圣人之道宽,贤人之道窄 244

工夫全在冷清时 244

仰而思亡,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245

不要以利害生悔心 245

你知了什么?行了什么? 246

用认识去培养德性 247

精心体察,专心坚守 247

学问之功,虽圣人也不敢废 248

“昏弱”二字是立身的大患 248

为学为政之得真味 249

无不敬,恭而安 250

进德修业在少年 250

世间无一件可骄人之事 250

深入探求,不厌烦,不急躁 251

小家子的学问不语广大 251

读书能使人少犯错误 252

沉住浮躁之气 252

“静”字治得学者万病 252

内心澄明,出言谨慎 252

独处时不可慢怠 253

无所为而为 253

学者应在内心下功夫 254

好学为可贵,而知怎么学更可贵 255

自己无能去学习,且莫掩饰它 256

天地万物,无不与我相干 256

言要出经传,语不出义理 256

培养自己好的一面,改正不好的一面 257

才学拥有不难,难在驾驭它 257

挺身站立,死而后已 258

学者应做到德性坚定 259

使天下人的耳目,虽一般人也不愚蠢 259

诚恐性分有缺陷,不能全归,叫真爱时 260

屋漏之地可服鬼神,室家之中不厌妻子,是真的学问和涵养 260

学不进步,担心荣辱是学者之痛病 261

善学者无躁心,有急事勿忘慢慢等待 262

与人为善,真是一个好念头 263

做学问的关键是把天道、人情、物理、世故识得透彻 263

善学者如闹市求前 264

学贵有择 264

心合古人即真学问 264

学识一分不到,便有一分障碍 265

只要能让心平气和,就有了几分工夫 266

在“中”“敬”两字上的学问 266

心得之学,很难与口耳者道 266

虽难事,不至成功不休 267

学莫大于明分 267

追求平稳 268

改正性噪、性急之气质 268

不要踩着别人脚步走 269

中道难持,偏气易胜 269

诚不可掩,不诚无物 269

圣人发出即天则 270

正门工夫与旁门工夫 270

勉强宽恕是最笨的学问 271

为学之难 271

天地万物为一体 272

无意于欢欣,无心于旷达 272

尝出赏心之真味,进到百尺竿头 273

真学问与真慎独 273

一事有一事上达之入神处 275

道眼在是非上见,情眼在爱憎上见 276

第七章 应务篇 276

闲暇时不留心,紧急时便手足无措 276

责善要看其人如何 277

确实认为对的时候,就要斩钉截铁 277

做天下好事,既要度德量力,又要审势择人 278

普通人随便的地方,贤者往往执着 278

辨学术,谈治理,要探究到至深至尽处 279

知言者必须有一副非常准的尺和秤 280

沉稳的涵养,非朝夕之间能成 280

理直需出言委婉 281

微妙的言论一般人很难听进去 281

“因”这个字妙不可言 282

做天下事忌期限太宽 283

天下之物纡徐柔和的多会长久 283

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 284

凡祸患,因安乐生,以忧勤免 284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284

与其过察,不如宽人 285

察言观色,度德量力 285

随时倒施,没有不失败的 286

责人不可太尽 286

天下之事,只要定了便无事 287

智能谅人之愚,巧能容人之拙 287

爱护人,则人容易改掉错误 288

至人无好恶 288

论理要精详,论事要中肯,论人要宽厚 289

观一叶而知树之生死 289

喜欢奉承是个愚蠢的障碍 290

凡有横逆来侵,先想一想招致的原因 290

惟理是视,无所傲视 291

疑心最害事 291

圣人只看理当如何,富贵贫贱除外算 292

真诚去做,时间长了自有不言之信 293

凡听言,先要知言者人品 293

处世应以己及人,视人犹己 294

世上人相交,不在脸上就在口上 294

宁开怨府,勿开恩窦 295

君子与小人共事必败 296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 297

与小人处,一分计较不得 297

圣人处事,如日月之四照,随物为影 298

成事而又无迹,那就是至圣了 298

天下事就怕认不准,看别的态度行事 299

人情不便处,便要回避 299

理所当做,无论成败 300

天地间惟有下面最宽、后面最大 301

处天下事,前面长一分,后面余一分 302

在朝论政,在野论俗 302

智者利用“势”,愚者玩弄“势” 303

处大事只在紧要处留心用力 303

经世之具,难在如何使用 304

凡考虑大事都要通融周密,忧深虑远 305

正直之人能任天下之大事 307

做大事而不惊人耳目,此为第一妙乎 307

处置要果断,应变要机警 308

人的见识有限,不能固执己见 308

天下之祸患非偶然而形成 309

方严是处人大病痛 310

利刃终日断割,必有缺折之时 311

亲厚本爱人,与之不当反成祸 311

热闹中空老了多少豪杰 312

见前面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 312

应付世事要定心斟酌,分轻重缓急而处之 313

不要认为别人唯唯答应,就是我正确 314

处毁誉,要有识有量 314

格天感物并不在形迹言语 315

惟处顺境为难 315

日常应酬,应事事符合天理人情 316

应万变,索万理,惟沉静者得之 316

怨尤之念,不若淡然安之 317

乡邻争斗,不去管它 318

见事易,任事难 318

祸人者莫如多,易多者莫如美 319

第八篇 养生篇 319

仁智者知泄 319

举世之自爱而陷于自杀者,十人而九 320

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321

盗为男戎,色为女戎 322

寡欲、食淡、清心、省事为无价之药 322

仁者寿,默者寿,拙者寿 322

自爱自全之道,在于自己留心 323

物盛则损 323

气只够喘息,声只够听闻 324

气存则神存,气亡则神亡 324

世人所重之事,为贤者不耻 325

第九章 世运篇 325

势之所在,天地圣人不能违也 325

世事衰微,非天道之过 326

礼之繁简须有度,过与简都不足取 327

若无上下、尊卑之分,天下必大乱 327

造物有涯而人情无涯 328

圣人秉性不一,在其得天地之素异也 329

第十章 圣贤篇 329

圣人不任情恣意 330

圣人处事无痕,贤人行事有形 330

君非富强之术不讲,臣非功利之策不行,则民堪忧 331

专一就能达到极境,完备就能各臻其妙 331

圣人之道不奇 331

圣人虽死,其理常存 332

才觉足了,便不是尧舜 333

理之所在,虽狂夫之言,不异于圣人 333

无过之外,更无圣人 334

做事须能忘、能定、能化 334

圣人只是尽得众人的道理 335

圣人用情,但不为其束缚 335

心若诚,盗贼亦可成圣贤 336

圣人以无心为心,以无事为事 336

论人处事之法,莫妙于中正平静 337

圣人胸怀,静若平镜,动似江河 337

圣人处事从心所欲,贤人处事立身行己 338

圣人于不知不觉中改变别人 338

休把自己看得与常人不同 338

圣贤之私书,可与天下人见 339

圣人不随气运走 340

圣人所行,必令天下归向 340

圣人不强人以太难 340

虽有知觉,心不为知觉苦 341

圣人平天下,不象平山填海 341

圣而不可知就叫做神 341

圣人心再无不自在处 342

圣人有圣人的积累 343

心静无虑 343

即使不贵,又有何忧 343

孔子出,天地纯粹之气就尽了 344

贵贤知而忘其过,乃人之通病 345

大如天,圣如孔子,未尝尽如人意 346

君子豪杰战兢惕励,小人豪杰放纵恣肆 347

能方能圆,能大能小是圣人见识 347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347

可恨的是读古人书,做俗人事 348

变化莫测,深藏不露 348

快乐要知内知外 348

善用其身者,善用天下者也 349

言语以不肖为多 349

为己所用,而不为其所用 350

精豪人也有正气 350

自家由不得自家,便没一些指望 350

做学问,须似有神附而沉溺于其中 351

不当事,不知自家不济 351

民生之艰辛,只因当官的为“位”、“金”两字 352

权平衡直,然后能称轻重 353

遂养之人安详沉静,气盛色浮心胸必浅 353

不要以激切为正直,以肤浅为诚实 353

君子为善去恶,不趋吉避凶 354

面色不浮、眼光不乱,非久养不能 355

遇者真,智者伪 355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 356

安重深沉是第一美质 357

众人才有义举,便有利字来扰乱 357

居官念头有三用 358

用人有七难 358

小人坏之,众人从之 359

寻常人只任寻常事 359

观人只看其心,心苟无他迹,皆可原谅 360

善为名者,借口以掩真心 361

凡被外力打败,皆内不足也 361

人言之不实者十九 362

观操行在利害得失时,观修养在富贵纷华时 362

各人走各人路 363

名望甚隆,非大臣之福也 363

眼界大则识见自别 364

圣人以道德为功名,众人以富贵为功名 364

君子当事,小人皆为君子 365

无知者借信而好古之名,以误天下后世苍生 365

论为学之志向,不分士、圣、贤 366

无欲的有,无私的难 366

道理中作人,天下古今都是一样 366

多学而识,是学习的要法 367

迷迷易悟,明迷难醒 368

无理之言,非君子不能辨 368

士君子高谈阔论,紧要在适用济事 369

闻毁不可轻信,要看毁人者与毁于人者之人品 369

有所密必有所疏 370

填海移山之志的精神,不能传给秀雅温文者 370

亲疏生爱憎 370

真是真非,惟是非者知之 371

儒者惟有建业立功是难事 372

名利实如形和影 372

圣人做出来都是德性,贤人做出来都是气质 373

第十一章 品藻篇 373

不受内外扰乱,此乃圣人 373

为小人所举荐,辱也 374

汉儒杂道,宋儒隘道 374

判断人品,不可以性格、气度为尺度 374

小人之心,常隐优于堂皇的言行中 375

富于道德者不居功自傲 376

藏名远利,日夜孜孜于实践者为圣人 377

处在尘世中,要放得开,摆脱得净 377

人之躯壳如草芥,与万物同类 378

上士重道德 379

君子、小人都有柔、刚之别,因而遭遇不同 379

上士不好名 379

人流品格,以君子小人作衡量,大致有九等 380

君子在有礼节的范围内通达 381

心术平易,其人必君子 382

才质不一,所为不一 382

有涵养人心思极细 383

有过不害为君子 383

纵欲则如附膻 383

人品有高、正、杂、庸、下之分 384

说工农桑者为鄙夫,尧舜之世无之 384

圣贤学问,至死无破绽 385

不仁者闻人恶,喜谈乐道 386

胸中荡然无物之人,常重眼前利益 386

自命清高,不合时尚,难免遭害 387

即使是朋友也不该忘却上下、尊卑之礼 388

蕴藉之士深沉 389

圣人把得定理,把不得定势 390

君子之交怕激,小人之交怕合 390

士气不可无,傲气不可有 391

惟英雄豪杰,不为旧俗常规所缚 391

体懈神昏,志消气沮,天下事不是这般人干的 392

世俗都在爵位上定人品,把邪正看作第二位 393

隐退山林者,常傲慢世象,此是大病痛 394

君子论人,与其刻薄,不如宽恕 395

若人以名利充实心中,必弃亲朋于不顾 395

正直人植纲常扶世道,忠厚人养和平培根本 396

其事难言而于心无愧者,宁不让外人知 397

露才是士君子大毛病,最坏的是装出有才能 397

所谓才能,能为人用 398

沉静而不阴险,严毅而苛刻 399

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者,可以相交 399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忠臣孝子之心也 400

体察下情,不让人有过 400

烈士死志,守士死职 400

鲁莽行事,难成大器 401

君子亦有耻 401

终日相处,虽善掩饰,却也可辨人品真伪 402

不要偏离了自己的正位 404

第十二章 治道篇 404

使有德才的人无郁心之言,使百姓无腹诽之语 404

不要按书上的老规矩办事 405

明君治天下,必先革尽靡文而严诛淫巧 405

不要惹事生非 406

兴利别太急,革弊别太骤 406

不要不办实事而以虚假的文章搪塞责任 407

大原则建立起来了,不可轻易改弦更张 408

为政之道,在为民办事 408

百姓贫困,便会群起为盗 409

为政应首先扶持正道,以教化人心为主 409

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必然愈来愈衰弱 410

做事最怕不留余地 411

治理天下要使人民精神振奋,人人各从其业 412

将错误的东西改正,正确的东西就会跟从 412

有纯王之心,方有纯王之政 413

精神统一,即使不语也会步调一致 413

干天下的事情,就要真心去干 414

平和仁厚,天下各得其所 414

物物要得其所,事事要处理得妥贴 416

凡是不近人情的东西,都是有害于治世之道的 417

王法上承天道,下顺人情,方为至正 417

见利则趋,见色则爱,各种奸邪之事皆生于贪图便宜 418

惩奸止乱,要用重典 418

任用能根治弊病的人治理天下的事业 419

善医者去其病不易五脏,善补者缝其破不剪其余 421

圣人以心智行道 422

圣明之世,情、礼、法三者互不矛盾 422

感人之心于患难处更明验 423

后世无人才,病根在学政不修 423

民情既溢,裁之为难 424

各安其分,各得其愿 425

天下之患,没有比“得过且过”更大的 426

体人之心,在我心上下用功夫 426

天下之祸,因疏忽懈怠的占一半 427

良剑生锈,非刃不利 428

精神振奋,则百废俱兴 428

重整乾坤,一新光景 428

振奋要有风雷一样的气势 429

一痛痒间,肌肤和心智无所不知 430

圣人无奇名,太平无奇事 431

为政者,须有“势有衰竭”之忧 432

以真诚之心去体悟对方的情感 433

“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 433

耐心则可称王 434

天下得失在于人心 434

一念怠荒,则四海必有废驰事 434

圣人联天下为一身,运天下于一心 435

一人忧则天下乐 435

平则安,不平则不安 436

乱从欲望中生 436

治道尚阳,兵道尚阴 437

上下相忘,不言而信 437

居上之患,莫大于赏无功,赦有罪 438

善用威者不轻怒 438

宇宙有三纲,智巧者不能逃也 439

掩饰蔽病的奸人是亡国的罪魁祸首 439

即使最愚蠢的人,也有一点长处可用 440

别人既已成功,就不要耻笑他过去的偶然过失 440

世教不明,风俗不美 441

勤劳的人辛苦,懒惰的人安逸,这不可悲吗? 441

监者自盗,谓之贼 442

治病要择良医,安民要择良吏 442

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 443

消除盗贼最根本的办法莫过于教养 443

事与利国利民无关,虽不劳民劳伤也不干 444

君臣只干正经事,不怕天下不太平 445

百姓足,万政举 445

平和是圣人的公心 446

去伪饰,才能讲理财 447

人才邪正,世道为之 447

要使民俗美好,惟有身教 447

彻底清洗陋习陈规 448

财来处要丰要养,归宿处要约要节 448

对待少数民族,最上者是以心交心 449

为政之道,首先要使人信服 450

防奸之法,毕竟疏于作奸之人 451

要制做出好陶器,首先要有个好模子 452

小人互相庇护,世道如何不乱 452

设官为了兴利除弊 453

圣人先以身作则,然后用语规劝 454

迂儒识见,只知阳春雨露 455

机事不密则有害 455

贤者只是一味,圣人备五味 456

事无私曲,何隐之有? 456

君子见狱囚也要以礼相待 457

人的耳目统一了,犯的错误就少了 457

小人就怕他有才能 458

远于礼,则近于刑 459

恩威应当有余,不可穷尽 459

如果对己不利就屡加指责,这样罪过就大了 459

权之所在也是利之所归 460

恩德要在默默中生成 460

太平之时,要警惕懒散 461

宁宽些儿,只要认真实行 462

对百姓要有知冷知热的心肠 462

荣辱在君,爱憎在人,进退在己 463

上下相安,不至为乱 463

用油洗漆,用灰去污 464

功业原本不难做,只是人们不曾理会其中的道理 464

只有严密的法度而没有奉行它的人,又有何用? 464

为政要鼓舞不倦,纲常张,纪常理 465

清理那些懦弱无用之人 465

智慧长于精神,精神生于喜悦 466

随意准状,株连他人,狱情之大忌 466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467

世间万物皆有所欲 468

举大事、必协众心而后济 468

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 469

鳏寡孤独,惟冬为甚 470

世人作无益事常十九 470

法令常变,使世人无所适从 470

天下之财,生者一人,食者九人 471

只有谨守礼仪的人,才有资格笑别人 472

功名之士以屈养伸 472

官贵精不贵多 473

礼行则刑措,刑行则礼衰 473

上太盛,就是逼下 473

用人贵在用其长处,理财贵在杜绝损耗 474

今之用人,不知其病根在来处 474

世无全才,用人者各因其长可也 476

古之用人,择而后用 476

凡战之道,贪生者死 478

智在相机,勇在养气 478

让人见机行事,信任而责成 478

天下之事,倡于作俑,而滥于助波鼓焰之徒 479

疏法胜于密心 479

礼繁则难行 480

法律不能因一人一事而轻易改变 480

忘其尊而亲之,可谓盛德 480

从民众的举态,可以知道君王的德行 481

愈下则愈聪明,其见闻者真也 481

为官的不可随意堵塞民情的流露 482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483

足其同欲,去其同恶 483

天下之势,无必有,有必文 484

水无高下,一经流注,没有不平的 484

愚者只知极乐 485

矩无言而成天下万物之准则 485

使天下丰足,而后盗可诛也 486

举贤不避嫌 487

无事藏小人,多事识君子 487

穷寇不可追,遁辞不可攻 487

为政以徇私为奇耻 488

用心于应酬,政事必疏 488

姑息之祸,甚于威严 488

“宽简”二字,为政之大体 490

徇情而不废法,执法而不损情,居官之妙也 490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491

弊端最不可开,弊风最不可成 491

不可有意立名建功 492

多在小事上进行赏罚 492

匹夫有不可夺之志 493

赏罚须留余地 493

圣王之道,以简为先 494

旧恶掩覆不暇,新善积累不及 495

圣人不以天下换一人之命 495

让人心悦诚服,为上者才算真的无过错 496

宽厚不使人有所恃 496

顺民情而不使他们造次,节制而不使他们过分 497

为政者贵因时 497

为政者若徇情,世间无公道言 498

进言有“四难” 499

进贤举才而自以为恩,世之大惑也 499

法定,则万人无须多一言 500

善处事者,要得人自然之情 500

物理人情自然而已 501

人要视死如归,何威之能加? 501

待左右肃然,待僚属温然 502

未到手时不敢学,既到手时不及学 503

立大志,当不念私情自我 503

恶政弊规,不防改图,只是浑厚便好 504

凡事苟且做,寻不着真题目 504

水一壅心决,水一决必涸 505

将心比心 505

法多则遁情者愈多 506

礼重而法轻,礼严而法恕 507

民安,则天下定 507

兵贵谋,不好谋不成 507

严于妇人之守贞,疏于男子之纵欲,乃圣人之偏 508

君子易退,小人难除 509

肩天下之任者,全靠志气 510

不用无才之君子 510

用人当用在刀刃上 511

小事令其自处 511

一代人才,自成一代之治 512

顺心之言易入,但有害于治 512

使马者知地险,操舟者观水势 513

第十三章 人情篇 514

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 514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 514

自家善恶自真知,待祸败时欺人不得 515

迷莫迷于明知 515

两人成仇,应从自身反省 516

将好名儿都收到自己身上,此天下通病 517

露己之美者恶 517

守礼义者,今人以为倨傲;阿庚奉承者,今人以为谦恭 517

心有定守,出于污泥而不染 518

人不可随意做人情 518

古人相交,推心置腹 519

不以己所长而责备人 520

名望相近则相得 520

互相悔恨,无解不开之怨 521

言在行先,名在实先 521

人有三妒,为害甚矣 521

福莫大于无祸 521

冤屈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 522

有名利之念,不宜退居山林 523

积威与积恩,二者皆祸也 523

惟智者忧多 524

自身之隐忧,难察 524

求学问,贵在悟出万物应变之理 525

君子只按正理行事 526

攻人者,只功他三四分 526

见利向前,见害后退,此小人怪态 527

教人而后责任,体人而后怒人 527

拒交诤友,其情可危 528

毁谤交攻,君子不惧 529

天下之事贵真 529

“势、利、术、言”,是公道的敌人 530

善处世要在人情上做工夫 530

圣人缘情而生礼,君子见礼而得情 531

养其体面,体其情私 531

美生爱,爱生狎 531

不要把“你我”二字看得太重 532

圣人不会因顾怜某人而丢弃大的行善原则 533

人很痛切地认识自身的缺点 533

诚则无心 534

人的能力有大小,很多事不要强求一律 534

因场合的不同,人的心口未必如一,此乃常情 535

人情需仔细体味 536

人不怕动情,就怕喜欢感动 536

应当尽力避免险恶的人情 537

同有道德的人相交,彼此思想上应趋于一致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