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晓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2535614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历史时期为经,以每一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电影现象、流派及电影理论为纬,通过经纬结合的论述方式,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面向大专院校师生的影视专业教材,也是一部广大影视爱好者用来全面了解中国电影史的入门读物。

编者的话 1

绪论 1

第一编 拓荒期(1895—1931) 3

第一章 从杂耍到艺术 3

第一节 电影的发明与电影传入中国 3

一、电影的发明 3

二、电影传入中国 5

一、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6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萌芽 6

二、中国电影企业早期实践活动 7

三、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1

四、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13

五、最初三部长片探源 14

第三节 从杂耍到艺术 17

一、明星公司早期的拍摄 18

二、众影片公司的兴起和活动 21

三、南国电影剧社 27

四、“武侠神怪片”的盛极而衰 29

五、联华影业公司的早期活动 30

第四节 有声电影的出现 32

第二章 初期理论建设 36

第一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地位 36

一、导演、编剧艺术的萌芽 36

二、表演艺术的起步 39

三、早期电影摄影师的成长 42

第二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影戏”理论 43

第一节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49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展 49

第二编 探索期(成熟期)(1931—1949) 49

第一章 在探索中发展 49

二、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电影界 51

三、左翼电影的“围剿”与“反围剿” 53

四、“国防电影” 55

五、左翼电影运动取得的成就 56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电影(1937—1945) 57

一、战火侵袭下的中国电影 57

二、转战武汉 58

三、闪光的重庆时期 59

四、纷乱复杂的“孤岛”电影 61

五、在斗争中进步的香港电影 63

六、人民电影的发端 64

七、新闻纪录片的发展与繁荣 6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1945—1959) 68

一、国统区电影 68

二、解放区电影 71

一、导演群像 75

第二章 与实践同步前进的理论构建 75

第一节 导表演艺术及电影技术的发展 75

二、群星璀璨 79

三、摄影及其他 82

第二节 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 83

一、关于电影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争论 83

二、关于电影的艺术性和倾向性的争论 85

三、关于批评基准的争论 87

第三节 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 88

第四节 电影理论的日渐完善和系统化 95

第三编 发展期(1949—1966) 103

第一章 “十七年电影” 1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初创成果 103

一、全新的开端 103

二、逐步繁荣 108

第二节 曲折的发展 113

一、国庆十周年献礼片高峰 113

二、在与极“左”思潮的斗争中艰难前行 117

第二章 电影理论的发展 123

第一节 导表演艺术的发展 123

一、导演及导演艺术 123

二、表演及演员 127

第二节 文学名著改编的得与失 129

第三节 不懈探索中的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 136

一、关于政治与电影之关系的研究 136

二、国外电影思潮的引入与影响 139

三、对电影艺术本体的进一步探索与认识 140

四、电影批评的深化、僵化与异化 142

第一章 在荒谬的“三突出”创作理念网罩下 149

第一节 《纪要》对中国电影的否定 149

一、《纪要》出台的经过 149

第四编 停滞期(1966—1976) 149

二、《纪要》的内容及影响 150

第二节 “三突出”创作原则及样板戏电影 152

一、“三突出”创作原则 153

二、样板戏电影的摄制 155

一、转机的形成 158

第二章 故事片的创作 158

第一节 难能可贵的收获 158

二、为数不多的故事片创作 159

第二节 “反走资派”影片 161

第三节 “文革”电影留给后人的思考 163

一、历史的断裂和倒退 163

二、深刻的历史教训 166

一、概况 171

第一节 徘徊期(1976—1978) 171

第五编 复苏期(1976—1984) 171

第一章 复苏的过程 171

二、创作 172

第二节 历史性的转折(1979年) 174

一、反映“文革”的影片 175

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 176

三、惊险片 177

四、表现现实生活的影片 178

第三节 全面复苏 阔步前进(1980—1983) 178

二、现实题材的突破 179

一、对历史的深层反思 179

三、历史题材的创新 181

四、文学名著的改编 183

第二章 承上启下的理论构建 188

第一节 关于电影本体的理论探索 188

一、对电影本体论的重视和译介 188

二、关于戏剧电影模式的讨论 189

三、关于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的讨论 191

一、“第四代”导演的群体功绩 193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回归 193

二、谢晋的创作 196

第六编 繁荣期(1984—2003) 201

第一章 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201

第一节 “第四代”的新阶段创作 201

一、创作概貌 201

二、“第四代”的人性关怀 207

第二节 “第五代”的崛起 208

一、“第五代”的主要导演及作品 208

二、“第五代”创作的总体艺术特色 210

三、“后五代”的演变 213

第三节 “新生代”的探索 214

一、“新生代”的作品 214

二、“新生代”创作的艺术特色 217

三、“新生代”电影的主题变奏 223

四、“新生代”与国际电影节 225

第四节 发展中的电视电影 226

一、电视电影的由来及现状 226

二、发展中的中国电视电影 228

三、电视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 231

第二章 电影理论和创作的多元化倾向 232

第一节 电影创作的主旋律与多元化 232

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与好人好事电影 233

二、英雄平民化与政治伦理化 234

三、电影的多元共生状态 235

第二节 电影的民族化与全球化 238

一、“全球化”的趋势及中国电影在世界的被认同 238

二、关于“电影民族化”的思考 241

第三节 “冯小刚”现象与电影的商业化 242

一、冯小刚与商业电影 242

二、电影商业化的进程 244

第四节 独立制片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246

一、独立制片的形成过程 246

二、关于“新纪录片运动” 248

结语 251

参考书目 252

附录:中国电影奖项一览表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