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怎样理解“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 1
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自然科学方法论问题 8
论事物发展的动力 19
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33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 41
社会主义现行政策和共产主义思想 50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64
论历史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75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90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思维方式现代化 96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研究应概括当代社会生活的新现象 105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历史唯物主义新范畴研究 112
论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性 127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与现时代 135
论社会系统的特征 141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规律是哲学研究的迫切课题 153
论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系统科学社会系统论的结合 160
论社会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169
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方法论特征 179
论社会结构的两重性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 195
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法 213
论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220
论社会整体性 229
论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和交换价值 239
论市场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 247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258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 274
论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 283
发展观与精神文明建设 295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98
唯物史观和市场经济体制 312
应当重视经济伦理的研究 347
抓准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350
论经济伦理 354
论发展观和文化建设 365
回顾展望,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380
市场经济和企业伦理 391
论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 401
论经济伦理的现实基础和哲学基础 404
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 408
论实践观和实践标准 4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430
关于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几个问题 448
概括社会发展新特点,丰富唯物主义历史观 468
回答时代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发展的根本途径 476
论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493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515
论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贡献 526
论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 537
关于“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几点思考 55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570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573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585
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 594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 609
民主的悖论 627
论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638
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650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663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现实根据 676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69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0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72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争鸣与反思 751
我国当前的发展特征与公共文化建设 759
破解当代发展之谜,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769
附录 787
回忆文章选 787
父母亲墓碑文 787
悼念岳母邱学韩 789
师恩伴我行 791
中光在我心 798
嘉中散记 805
风雨岁月同窗情 832
打油诗选 836
同学情谊有感 836
互勉与自勉诗 836
入团十年有感 837
元旦有感 837
乐处戈壁斗狂风 837
除夕书怀 838
念奴娇 838
黄山吟 839
路是人走出来的 839
同窗情谊 841
颂大学同学庐山聚会 842
茶颂 842
贺嘉嘉两周岁 843
大学入学50年有感 843
观美国大峡谷有感 844
新中国60华诞颂 844
昙花 845
聚会有感 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