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病 2
一、生物种间的几种关系 2
二、寄生虫的生活史 3
第二节 寄生虫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3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6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6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6
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6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7
一、寄生虫抗原 7
二、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 8
三、寄生虫感染宿主免疫应答的特点 8
四、免疫病理 9
第六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0
一、流行因素 10
二、流行的基本环节 10
三、流行特点 11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 12
第七节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13
一、临床诊断 13
二、实验室检查 13
第二章 消化道寄生虫 15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15
第二节 毛首鞭形线虫 18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20
第四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 22
第五节 粪类圆线虫 25
第六节 其他消化道寄生线虫 28
一、东方毛圆线虫 28
二、艾氏小杆线虫 29
第七节 猪巨吻棘头虫 30
第八节 布氏姜片吸虫 31
第九节 异形吸虫 34
第十节 棘口吸虫 36
第十一节 带绦虫 37
一、链状带绦虫 37
二、肥胖带绦虫 42
第十二节 膜壳绦虫 44
一、微小膜壳绦虫 44
二、缩小膜壳绦虫 46
第十三节 其他消化道寄生绦虫 47
一、阔节裂头绦虫 47
二、犬复孔绦虫 48
三、西里伯瑞列绦虫 50
第十四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50
第十五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56
第十六节 结肠小袋纤毛虫 59
第十七节 隐孢子虫 60
第十八节 其他消化道寄生原虫 62
一、人芽囊原虫 62
二、贝氏等孢球虫 64
三、齿龈内阿米巴 65
四、人毛滴虫 65
第十九节 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66
一、粪便直接涂片法 67
三、定量透明法 68
二、厚涂片透明法 68
四、饱和盐水浮聚法 69
五、自然沉淀法 70
六、钩蚴培养法 70
七、肛门拭子法与肛周蛲虫检查法 71
八、粪便虫体检查法 73
九、铁苏木素染色法 73
十、溶组织内阿米巴培养 74
十一、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 75
第一节 肝毛细线虫 77
第三章 肝与胆管寄生虫 77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79
第三节 肝片形吸虫 83
第四节 细粒棘球绦虫 85
第五节 多房棘球绦虫 89
第六节 肝与胆管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92
一、倒置沉淀法 92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92
三、棘球蚴砂的显微镜检查 93
第一节 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 94
第四章 脉管系统寄生虫 94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 105
第三节 疟原虫 117
第四节 利什曼原虫 126
第五节 锥虫 130
一、冈比亚锥虫与罗得西亚锥虫 130
二、枯氏锥虫 132
第六节 巴贝虫 134
一、血膜染色法 135
第七节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135
二、溶血离心沉淀法 137
三、尼龙绢筛集卵法 137
四、毛蚴孵化法 138
五、直肠活组织检查法 139
六、穿刺涂片染色法 139
七、原虫培养法 139
八、动物接种法 140
九、体液内微丝蚴检查法 140
第一节 广州管圆线虫 141
第五章 神经系统寄生虫 141
第二节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142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144
一、脑脊液离心镜检 144
二、动物接种及人工培养 144
第六章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 145
第一节 旋毛形线虫 145
第二节 麦地那龙线虫 149
第三节 美丽筒线虫 150
第四节 异尖线虫 151
第五节 斯氏狸殖吸虫 152
第六节 曼氏迭宫绦虫 153
第七节 刚地弓形虫 155
第八节 肉孢子虫 160
第九节 疥螨 161
第十节 蠕形螨 163
第十一节 蝇蛆 164
第十二节 虱 166
第十三节 潜蚤 168
二、疥螨 169
一、活组织检查 169
第十四节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169
三、蠕形螨 170
四、蝇蛆和虱 170
第七章 呼吸系统寄生虫 172
第一节 兽比翼线虫 172
第二节 卫氏并殖吸虫 173
第三节 卡氏肺孢子虫 175
第四节 粉螨 177
二、气管镜检查 178
一、痰液检查 178
第五节 呼吸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178
第八章 眼部寄生虫 179
第一节 结膜吸吮线虫 179
第二节 盘尾丝虫 180
第三节 眼部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182
一、眼底镜检查 182
二、眼部虫体鉴定 182
第九章 泌尿生殖系统寄生虫 183
第一节 肾膨结线虫 183
第三节 阴道毛滴虫 184
第二节 埃及血吸虫 184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185
一、尿液离心沉淀法 185
二、阴道分泌物检查 186
第十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87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技术 187
一、环卵沉淀试验 187
二、免疫酶染色试验 188
四、环蚴沉淀试验 189
三、染色试验 189
五、间接血凝试验 190
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90
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91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94
一、聚合酶链反应 194
二、生物芯片技术 199
附录1 中英文对照 201
附录2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致病及其实验诊断方法 209
附录3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常用参考资料及网址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