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49-199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大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303037780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

(1949年10月——1956年8月) 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二全国大陆的统一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7

三没收官僚资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11

四稳定市场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15

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

经济恢复时期党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19

六抗美援朝战争 21

七土地制度的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27

八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反”、“五反”运动 32

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教育改革 38

十三年经济恢复的成就人民生活的初步改善 41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43

第二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43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工业化建设的高潮 45

三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和私营工商业 49

社会主义改造的稳步前进 49

四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4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54

五加强党的建设和团结 60

反对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斗争 60

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工作的成就 65

七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 68

八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73

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73

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79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86

(1956年9月——1976年10月) 86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86

一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86

“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86

二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92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99

四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04

第二节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111

和纠正失误中的曲折 111

一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11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111

二“大跃进”的发动和全民大炼钢铁 118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22

四教育文化领域“左”倾思想的泛滥和 126

对“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 126

五炮击金门和西藏平叛 129

六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132

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 132

七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 139

八继续“大跃进”的错误 142

严重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142

第三节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146

一农村政策的调整 146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 148

制定和工业的调整 148

三科学、教育、文化政策的调整 151

四七千人大会 153

五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和进一步的探索 157

六坚持独立自主 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161

第四节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 166

经济上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166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166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进一步系统化 166

二“四清”运动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 169

三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十年建设的成就 176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导火线 181

第五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 181

林彪集团的覆灭 181

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 186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86

三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 192

四 “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197

全国陷入内乱和国民经济急剧恶化 197

五“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系统化 205

“军宣队”进驻学校 207

六“复课闹革命”“工宣队”、 207

七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10

八“斗、批、改”运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213

九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林彪抢班夺权 218

十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划武装政变及其覆灭 220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的持续 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受挫江青集团的覆灭 224

一周恩来对“左”倾错误的一度纠正 224

二国民经济的回升与畸形发展 228

三外交工作的新突破 231

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36

全国动乱的再起和国民经济的再次恶化 238

五“批林批孔”运动 238

六“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242

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 242

七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和开展全面整顿 244

八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248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248

九四五运动毛泽东逝世 253

十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257

一揭露批判“四人帮” 261

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261

第三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261

(1976年10月——1993年11月) 261

二“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 263

和经济建设中的新冒进 263

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 267

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 267

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69

五教育和科技战线“左”倾错误的纠正 272

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72

六放宽农村政策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274

第二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278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78

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工作重点的转移 278

二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 282

三调整国民经济 287

四 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9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293

五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295

革命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 298

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和政策 298

七 中美正式建交和中日友好条约的签订 302

八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30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03

第三节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09

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0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提出 309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乡镇企业的兴起 31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320

三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320

四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 325

沿海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 325

五“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对外政策的调整 329

六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338

发展国民经济第七个五年计划 338

七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 341

八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4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349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 349

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49

二 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 354

三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 357

四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360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360

五抓紧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364

六 治理整顿和“七五”计划的完成 367

七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 372

八对外经济合作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378

九外交工作的新格局 383

第五节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390

一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390

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9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概括 396

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401

四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405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405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