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恩芳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10044192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1

第一节 共产党的成立及国共合作的酝酿 3

一、共产党的成立 3

二、国共合作的酝酿 7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14

一、孙中山及国民党一大 14

二、国民革命及失败的经验教训 20

第二章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7

第一节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7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萌芽和初步形成 36

一、产生和发展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政治形式 36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初步形成 39

三、中国政治经济不平衡是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根据 46

四、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战略思想 5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62

一、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62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66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由农村包围城市到夺取城市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0

一、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 70

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完善和完满实现 73

三、毛泽东关于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农村根据地的战略思想 76

第三章 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革命 80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革命 80

一、枪杆子出政权思想的提出 80

二、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创建 84

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91

第二节 中央根据地斗争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 96

一、中央根据地的创建 96

二、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03

第三节 中央根据地政权建设 112

一、赣西南红色政权建立 112

二、闽西红色政权建立 116

三、新中国政权的雏形——苏维埃中央政府 119

第四章 中央红军的发展壮大 125

第一节 中央红军的发展壮大 125

一、红四军的形成 125

二、红一军团的发展 138

三、红三军团的成立 140

四、红一方面军的创建及罗坊会议 142

第二节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50

一、反围剿 150

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58

三、红军独特的战略战术 165

四、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 169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战争 176

第一节 统一战线 176

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 176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党的领导权 185

第二节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0

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提出 190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97

第六章 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 204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204

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及发展 204

二、根据地特点及政策 214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 220

一、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20

二、中国抗日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26

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29

第七章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最后战争——解放战争 233

第一节 根据地建设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233

一、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地位 233

二、战略决战 233

第二节 人心向背国民党统治必然失败 239

一、蒋介石被包围在人民之中 250

二、共产党在决战中取得胜利 253

第八章 新中国的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25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特点 257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及政权的性质 257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地位和作用 265

三、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266

第二节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特点 273

一、我国独特的转变理论和根据 273

二、革命转变的历史特点 278

第九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 28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 283

一、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83

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287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89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性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290

二、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96

三、马克思主义的和平赎买理论在中国取得成功 302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08

第一节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308

一、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308

二、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13

第二节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 320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征 320

二、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理论的伟大贡献 329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