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结构 8
一.原生质体各层的区分 9
二.无生命介质中的界面膜 13
三.原生质体的界面形成物 23
四.中质具有结构的证据 27
(一)切变应力对细胞的作用 28
(二)中质的弹性 30
(三)中质的结构粘度 31
(四)中质的双折射现象 35
五.团聚过程 37
六.物质的液晶状态 47
七.中质结构的特性 50
八.原生质体的液泡化 58
九.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61
十.原生质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结构 66
第二章植物内的水分代谢 70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 71
(一)胶体的膨胀 71
(二)渗透学说 79
二.根系的吸水 96
(一)植物伤流的生理分析 97
(二)根系的生长特性 102
(三)土壤是植物水分营养的介质 102
三.植物内水分的运行 106
四.原生质的渗水性 111
五.植物的消耗水分 114
(一)蒸发和蒸腾的规律性和蒸腾的非气孔调节作用 114
(二)蒸腾的气孔调节作用 123
(三)蒸腾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132
六.植物的水分亏缺和萎蔫 138
七.植物内水分代谢的生态学 147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54
一.植物细胞和外界介质中的离子的相互作用的一般概念 154
二.无生命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的基本特点 157
三.吸附作用是植物细胞吸收离子的初始阶段 158
四.植物细胞对离子吸附过程的基本特点 161
(一)离子的交换吸附 161
(二)细胞同时吸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能力 163
(三)植物细胞壁的离子吸附作用 168
五.离子的进入原生质 173
六.中质内离子的结合 177
七.细胞液内离子的积累 182
八.物质吸收与呼吸的关系 184
九.离子的作用与介质内离子比例的关系 189
(一)阳离子的对抗作用 190
(二)介质的反应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因素 194
(三)钙离子和氢离子对抗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202
(四)离子对抗过程的机制 203
十.根系是吸收盐类的器官 205
(一)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盐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系 206
(二)根对离子的吸收 210
(三)根部供应地上器官营养来源的地带 216
(四)根系内矿质营养元素的循环 219
十一.植物内矿质营养元素的循环 222
(一)证明植物内存在矿质营养元素循环的证据 222
(二)植物内矿质营养元素分布的研究是证明这些元素参与循环的方法 225
(三)示踪原子法是研究矿质营养元素循环的手段 230
十二.氮化物转化的循环 234
(一)植物氮素营养的来源 235
(二)植物内酰胺类的形成及其作用 237
(三)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条件 245
(四)进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位 250
十三.磷化物转化的循环 253
(一)磷化物的逆行转化 255
(二)磷化物的顺行转化 256
十四.硫化物转化的循环 257
十五.植物必需的元素 259
十六.某些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缺少时所引起的生理失调 263
一.光合作用的一般概念及其研究的任务 270
第四章光合作用 270
二.在光合过程中很活跃的光谱部分 272
三.根据近代概念光合作用是光化学反应 280
四.量子概念在光合研究中的运用 285
五.叶绿体的色素 290
(一)叶绿素,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91
(二)在鲜叶内叶绿素的状态 295
(三)叶绿体的类胡萝卜素 298
(四)同化细胞的辅助色素 300
(五)色素系统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 301
(六)叶绿素的形成和累积过程 302
(七)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和积累 306
六.光合作用的力能学 307
七.光合作用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311
(一)光的强度 311
(二)对限制因子原理的批判分析 314
(三)二氧化碳的含量 318
(四)温度 320
八.确定光合作用中有暗反应存在是研究这一过程的速度与外界条件关系的共同结论之 322
九.对“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的光解”这一概念的批判 327
十.光合作用的近代概念 332
(一)光合作用是光还原过程 332
(二)CO2的固定 333
(三)光合作用时氢的形成 335
(四)氧的释放 338
(五)关于“甲醛是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的问题 341
(六)光合作用产物 344
十一.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态学 347
十二.陆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态学 355
(一)光的光谱成分 355
(二)光的强度 358
(三)二氧化碳的含量 361
(四)同化器官的持水量 364
(五)光合作用的昼夜进程 365
十三.光合作用与产量 366
(一)关于糖类是主要的呼吸材料这一概念的证据 371
二.呼吸的材料 371
第五章植物的呼吸 371
一.呼吸过程的意义 371
(二)基本呼吸 376
(三)呼吸系数的测定是确定呼吸材料的本性的方法 377
三.呼吸时能量转化的平衡 381
四.对“呼吸就是燃烧”这一概念的批判 383
五.缺氧呼吸及其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387
六.B.И.帕拉定的呼吸理论 393
(一)氢的活化 393
(二)借水进行的缺氧氧化作用 396
(三)根据B.И.帕拉定概念的受氢体本性 397
七.酒精发酵的化学历程 400
八.有氧呼吸 406
(一)从物理化学的近代概念来看有氧呼吸的反应本质 406
(二)呼吸时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作用 411
(三)A.H.巴赫关子呼吸时氧活化的理论 416
(一)细胞色素氧化酶 420
九.在呼吸过程中各个个别呼吸系统的作用 420
(二)多酚氧化酶 423
(三)具有氢硫基的化合物 425
(四)黄素酶 427
(五)过氧化物酶 428
(六)四碳二元酸 431
十.呼吸过程的总图解 432
十一.呼时所释放的能量之利用 435
十二.氧化的再合成反应 438
参考文献 442
季米特利-亚纳托尔也维奇-薩比宁教授的科学活动 456
Д.A.薩比宁的科学著作目录 469
作者所翻译的著作 471
在Д.A.蕯比守教授直接指导下所完成的著作目录 471
附录:评Д.A.薩比宁著“植物营养生理学原理” 474
人名索引 479
术语索引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