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敦煌情爱曲词校释 1
一、《云谣集杂曲子》校释 1
凤归云(四首) 1
天仙子(二首) 12
竹枝子(二首) 16
洞仙歌(二首) 22
破阵子(四首) 28
浣溪沙(二首) 37
柳青娘(二首) 41
倾杯乐(二首) 45
内家娇(二首) 52
拜新月(二首) 56
抛毬乐(二首) 60
鱼歌子(二首) 64
喜秋天(二首) 68
二、其它情爱曲词校释 71
浣溪沙(一首) 71
邅怨春(一首) 72
雀踏枝(一首) 74
望江南(二首) 75
送征衣(一首) 77
别仙子(一首) 79
菩萨蛮(三首) 80
菩萨蛮(一首) 83
鱼歌子(二首) 85
失调名(三首) 87
南歌子(二首) 90
思越人(一首) 92
怨春闺(一首) 94
第一章 敦煌情爱曲词与唐前诗学意象理论 97
中卷:敦煌情爱曲词与古典诗学 97
一 唐前古典哲学与意象理论 99
二 唐前古典诗学与意象理论 105
余论 113
第二章 敦惶情爱曲词的意象类型 116
一 敦煌情爱曲词与原型理论 117
二 征妇怨、闺怨词书信意象考例 122
三 征妇怨、闺怨词梦意象考例 128
四 征妇怨、闺怨词雁意象考例 133
五 闺怨词鸳鸯意象考例 140
余论 146
第三章 敦煌情爱曲词与唐前诗学悲剧理论 149
一 “诗可以怨”的解构与整合 153
二 《诗大序》与《淮南子》的悲剧理论 163
三 《刘子集·辩乐》与《诗品序》的悲剧理论 172
余论 187
第四章 敦煌情爱曲词与悲剧情感结构 189
一 敦煌情爱曲词悲剧情感的历史积因 189
二 敦煌情爱曲词的悲剧情感结构 196
余论 208
第五章 唐前“词(辞)”名义源流考 210
下卷:论词的起源 210
一、“辞(词)”与诗 211
二、“词”与“曲子” 214
余论 218
第六章 乐府曲名辨例 223
一、《采莲曲》与《采莲子》 225
二、乐府《采桑》与《教坊记》中的《采桑》 227
三、乐府歌辞、“词”与《泛龙舟》 228
四、《送征衣》与《送衣曲》、《寄衣曲》 229
五、《折杨柳》、《杨柳枝》与《柳枝》 231
六、《望江南》、《梦江南》、《忆江南》与《谢秋娘》 236
七、《河满子》与《何满子》 240
八、乐府曲、词调与《乌夜啼》 242
九、《婆罗门》与《霓裳羽衣》 245
十、《巫山高》、《巫山女》、《巫山一段云》 247
余论 249
第七章 唐前燕乐考略——兼论词与隋唐燕乐的关系 253
一、“燕乐”概念的转义与延伸 254
二、隋唐“燕乐”与南北朝少数民族音乐关系 259
三、隋唐“燕乐”与词的关系 275
余论 279
第八章 《教坊记》曲名考异 282
一、《女冠子》、《泰边陲》及其它 284
二、关于《菩萨蛮》 288
余论 294
第九章 敦煌《云谣集》与《花间集》的文化类型 296
一、《云谣集》、《花间集》中的征妇怨类型 298
二、《云谣集》、《花间集》中的闺怨类型 304
三、《云谣集》、《花间集》的女态类型 312
四、对《云谣集》创作于“盛唐”这一立说的再认识 317
余论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