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夏学术思想,为新世纪我国油气工业的飞跃发展再创辉煌——2000年11月25日在朱夏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应用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周玉琦 1
时代呼唤朱公 周佰修 4
在“朱夏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应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许卫平 6
忆小可从事油气地质研究的历程 严重敏 8
“朱夏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应用研讨会”总结 戴进业 12
第一部分 两种体制两类盆地 17
中国油气勘探现状与对策 徐旺 17
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纪念朱夏院士逝世10周年 刘光鼎 21
论华北盆地改造与油气成藏 田在艺,罗 平,张庆春,张大江 24
老盆地,新油藏——学习朱夏先生盆地分析思想,兼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和部署原则 何发岐,俞仁连,云露 33
沉积分析是盆地分析的基础——学习朱夏先生油气勘探地质理论的体会 39
陈荣林 39
中国海相油气盆地分析 易荣龙,舒文培,易 海 44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何治亮,王琳,罗传容,易荣龙 52
试述用两类油气地质理论指导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学习朱夏先生活动论构造历史观的体会 高长林,秦德余,吉让寿 60
论盆地的保持和油气聚集的关系——为纪念朱夏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 68
甘克文 68
下扬子及邻区近代构造区划和特征 陈沪生 72
在朱夏学术思想指引下的雪峰山构造研究 丘元禧 85
东秦岭地球化学分区与构造格局 张本仁,张宏飞,韩吟文 91
再谈中国煤成气地质研究 闫秀刚,林忠满 95
第二部分 盆地原型分类和机制 113
软碰撞、塌陷盆地及其成因的探讨 陈发景,蔡忠贤,汪新文 113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 许卫平,宗国洪,冯有良 122
济阳坳陷断裂控砂模式——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新进展 134
肖焕钦,宗国洪,冯有良 134
断陷盆地油气聚集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李丕龙 138
走滑断层与走滑盆地 徐守礼,王伟锋 142
孙肇才,叶德燎 150
前陆类盆地的风格和共性——以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为例 150
评述“前陆盆地”名词在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中的引用——反思中国石油构造学发展 罗志立,刘树根 175
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研究 刘翠荣,吴乃苓,周 瑾,宋立衍 188
川西坳陷天然气早聚晚藏的特征 王金琪 198
关于盆地油气动态成藏系统研究的理论问题 张渝昌 207
第三部分 主要勘探领域和进展 221
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领域 丁道桂,吕俊祥,刘伟新,崔可锐,王道轩,孙世群 221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重大进展 康玉柱 233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下奥陶统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 陈强路,王恕一 242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异常压力带与油气聚集模式 傅强 249
中国部分海域中生代油气远景评估 蔡乾忠,刘守全 253
东海盆地地质结构特征 曾久岭 260
东海陆架裂谷盆地的结构和石油 李培廉,侯鸿斌,马惠福 269
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含油气系统 叶加仁,顾惠荣,李纯洁 279
下扬子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风格与海相油气勘探 范小林 287
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领域油气勘探评价——缅怀朱夏先生未尽遗愿,发扬朱夏先生学术思想 294
周荔青,杨方之,王金渝 294
渤海湾叠合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勘探前景 梁生正,杨国奇,沈华 303
准噶尔盆地深化勘探中研究工作的随想 彭希龄 309
第四部分 盆地研究技术方法 319
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系统 徐旭辉,江兴歌,朱建辉,何将启 319
数据可视化在盆地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王宜芳,樊云鹤,吕剑虹 325
ProBas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崔护社,仝志刚,胡根成 328
地震参数与油气预测 孙开峰,许雪峰,孟平,姜宇东 336
时频岩相分析——对频率信息的进一步思考 张有江,周祖翼,陈焕疆 339
利用声波测井求取反转构造剥蚀厚度 尚可耘,周祖翼,贾健谊,李家彪 345
苏北中新生代沉积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 351
周祖翼,毛凤鸣,廖宗廷,钱基,D.Seward 351
原始大气的演变与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李汉韬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