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免疫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贺新怀,席孝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574672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我国古代中医免疫学思想与实践 1

第一节古代中医免疫学思想 1

一、古代中医关于免疫的概念 1

目 录 1

四、种属免疫思想 2

三、免疫粘附作用 (1 7 2

二、调理作用 (1 7 2

三、体质免疫思想 2

二、脏腑免疫思想 2

五、免疫调节思想 3

七、对获得性免疫的认识 3

六、对超敏反应的认识 3

第二节古代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免疫学防治 4

一、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免疫学防治 4

二、人工自动免疫与传染病的预防 4

第三节古代中医的针灸预防保健法 6

一、《内经》针灸预防保健法 6

一、中药有效成分 (8 7

二、中药对前列腺素E2的影响 (21 7

三、后世历代针灸预防保健法 7

二、《难经》针灸预防保健法 7

一、整体观念与免疫 9

二、中药对IL-1的影响 (1 7 9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与免疫 9

第二章 中医学理论与免疫 9

二、辨证论治与免疫 11

一、阴阳学说与免疫 12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免疫 12

二、五行学说与免疫 14

一、肾中先天之精气与免疫 15

第三节正气与免疫 15

二、后天水谷之精气与免疫 16

三、卫气与免疫 17

四、正气的实质 17

一、津液的抗病作用 18

第四节津液与免疫 18

二、津液的抗病作用与免疫的相关性 19

第五节脏象与免疫 21

一、肾与免疫 21

二、脾与免疫 22

三、肺与免疫 23

四、肝与免疫 24

五、心与免疫 26

第六节体质与免疫 27

一、中医学体质免疫思想的理论基础 27

二、形成体质免疫状态差异的共同因素 28

三、体质免疫与发病、证治 31

第七节情志与免疫 32

一、中医学的情志致病理论 32

二、情志致病的免疫学机制 33

三、情志致病的脏象学基础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 33

第八节虚实证候与免疫 36

一、虚证与免疫 36

二、实证与免疫 39

一、扶正与免疫 40

第九节扶正祛邪与免疫 40

二、祛邪与免疫 41

第三章 中药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45

第一节机体的免疫器官及其功能 45

一、中枢免疫器官 45

二、外周免疫器官 46

一、保护免疫器官,增加免疫器官重量 47

第二节 中药对免疫器官的作用 47

二、减轻免疫器官重量,促使免疫器官萎缩 50

三、对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52

第一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其生物学功能 63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63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63

第四章 中药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作用 63

第二节 中药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增强作用 64

一、中药有效成分 64

一、LA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 66

一、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1 72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72

第一节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1 72

五、炎症介质作用 (1 73

一、增加补体含量及增强补体活性 (1 73

第十章 中药对白细胞介素的作用 (1 77

一、免疫分子 (1 77

二、细胞因子 (1 77

三、白细胞介素 (1 78

第二节 中药对IL-1的作用 (1 79

一、IL-1的生物学活性 (1 79

一、IL-2的产生细胞及生物学作用 (1 82

第三节 中药对IL-2的作用 (1 82

第三节 中药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抑制作用 87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88

第四节 中药对单核巨噬细胞活性及巨噬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89

一、中药有效成分 89

二、单味中药 90

二、免疫调节作用 94

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94

第一节 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94

第五章 中药对T细胞的作用 94

一、中药有效成分 95

第二节 中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95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104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114

第三节 中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114

一、中药有效成分 114

第四节 中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17

一、中药有效成分 117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119

第五节 中药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121

一、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121

二、中药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121

第六章 中药对B细胞及其产生抗体的作用 128

第一节B细胞及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128

一、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128

二、免疫调节作用 129

第二节 中药对B细胞及其抗体产生的增强作用 129

一、中药有效成分 129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134

第三节 中药对B细胞及其抗体产生的抑制作用 144

一、中药有效成分 144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146

第四节 中药对B细胞及其抗体产生的调节作用 148

一、中药有效成分 148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148

第七章 中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53

第一节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153

一、清除血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153

二、促进吞噬功能 153

三、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154

四、抗原递呈作用 154

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阴阳节律变化 155

三、红细胞免疫与中医病证 155

四、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衰老的关系 155

二、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气血变化 155

第二节红细胞免疫与中医学理论 155

一、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156

第三节 中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56

二、中药复方 158

第八章 中药对NK细胞、LAK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162

第一节 中药对NK细胞的作用 162

二、中药对NK细胞活性的增强作用 162

一、NK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162

四、中药对NK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165

三、中药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165

二、中药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166

第二节 中药对LAK细胞的作用 166

二、中药对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68

一、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68

第三节 中药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168

第九章 中药对补体水平及补体活性的影响 172

第二节 中药对补体水平及活性的影响 173

四、中和及溶解病毒 173

二、抑制补体产生及补体活性 174

第一节 免疫分子、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 177

二、中药对IL-2产生及其活性的增强作用 182

三、中药对IL-2产生及其活性的抑制作用 185

四、中药对IL-2产生及其活性的调节作用 186

五、中药对IL-2受体及IL-2 mRNA的影响 187

第四节 中药对其他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189

一、几种白细胞介素(IL-3,IL-4,IL-5,IL-6,IL-8)的生物学活性 189

二、中药对几种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191

第十一章 中药对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195

第一节 中药对干扰素的影响 195

一、干扰素及其生物学功能 195

二、中药对于扰素的诱生和促诱生作用 195

三、中药对于扰素的抑制作用 199

第二节 中药对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 200

一、集落刺激因子的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 200

二、中药对集落刺激因子的促进和增强作用 200

一、肿瘤坏死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 202

三、中药对集落刺激因子的抑制作用 202

第三节 中药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202

二、中药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203

第十二章 中药对细胞粘附分子、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的作用 210

第一节 中药对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 210

一、细胞粘附分子及其生物学功能 210

二、中药对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 210

第二节 中药对一氧化氮的作用 211

一、一氧化氮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学功能 211

二、中药对一氧化氮产生的诱导和增强作用 213

三、中药对一氧化氮的抑制作用 215

四、中药对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216

第三节 中药对前列腺素E2的影响 217

一、前列腺素E2的免疫学功能 217

第十三章 中药对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 222

第一节 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生物学功能 222

一、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与免疫调节 222

二、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与肿瘤 222

二、补中益气汤 223

一、人参 223

第二节 中药对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 223

三、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与衰老 223

三、黄芪建中汤 224

四、甘露消毒丹 224

五、扶正补气方 224

六、康健宝3 224

七、清肺饮 224

八、冬虫夏草多糖 224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共同特点及相互关系 226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226

第十四章 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 226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227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研究的中医药学意义 228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相关性 229

一、肾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229

二、肝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229

三、脾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229

四、经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229

第三节 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 230

一、中药有效成分 230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234

第一节药物因素 243

一、品种 243

第十五章 影响中药免疫作用的因素 243

二、产地 244

三、药用部位 245

四、药物年龄 245

六、干鲜状况 246

七、贮藏条件与时间 246

五、采收季节 246

八、炮制 247

九、剂量和提取方法 249

十、剂型与给药途径 251

十一、配伍与禁忌 251

十二、其他因素 251

第二节机体因素与环境因素 252

一、机体因素 252

二、环境因素 253

第一节针灸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255

一、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255

第十六章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255

二、对T细胞的作用 256

三、对红细胞的作用 258

四、对NK细胞、LAK细胞的作用 261

五、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262

第二节针灸对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262

一、对抗体的作用 262

二、对补体的作用 263

三、对白细胞介素的作用 263

四、对干扰素的作用 264

五、对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 265

六、对一氧化氮的作用 265

七、对前列腺素E2的作用 266

八、对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267

第三节 针灸对免疫调节网络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 267

一、对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 267

二、对Mφ-IL-1-TH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 267

三、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 268

四、针刺镇痛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271

一、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274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274

第四节针灸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探讨 274

三、经络与免疫调节 277

第五节影响针灸免疫作用的因素 277

一、针灸因素 277

二、机体因素 280

第十七章中医药抗感染免疫 284

第一节中医药抗细菌免疫 284

一、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284

二、抗其他细菌作用 286

三、抗内毒素作用 298

四、中医药抗菌作用的特点及机制 304

第二节 中药抗病毒免疫 307

一、抗柯萨奇病毒作用 307

二、抗疱疹病毒作用 309

三、抗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作用 315

四、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317

五、抗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作用 320

六、抗其他病毒作用 328

一、抗真菌作用 329

第三节 中药抗其他病原体免疫 329

二、抗寄生虫作用 332

三、抗螺旋体作用 337

第十八章 中医药抗肿瘤免疫 341

第一节肿瘤与免疫 341

一、肿瘤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341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341

三、中医药抗肿瘤免疫的特点 344

第二节 中医药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 344

一、抑瘤和杀瘤作用 344

二、影响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及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346

三、对抗致癌启动子 347

四、影响端粒酶活性 348

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49

六、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351

七、抗肿瘤转移 355

八、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 356

九、影响肿瘤细胞化学成分及代谢 358

第三节 中医药对荷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359

一、中药有效成分 360

二、单味中药 361

三、中药复方 362

四、针灸 363

第四节 中医药对细胞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 365

一、对胃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 365

二、对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 366

三、对其他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 368

第五节 中医药抗诱变和抗突变作用 369

一、抗诱变和抗突变作用的中药 369

二、中药抗诱变作用的机制 370

三、中药的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71

一、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 372

第六节 中医药对肿瘤放疗、化疗的增敏作用 372

二、对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增敏作用 375

第七节 中医药对肿瘤放疗、化疗的减毒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378

一、对放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 379

二、对放疗、化疗所致免疫抑制的影响 383

三、癌症疼痛的中医药治疗 385

四、癌症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388

五、对肿瘤病人消化道反应的影响 389

六、对环磷酰胺致畸、损伤和致突变的防护作用 392

七、对其他不良反应的影响 394

第一节 中医药免疫作用的特点 398

一、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中医药的重要特点和优势 398

第十九章 中医药免疫作用的特点、研究进展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398

二、中医药与免疫学关系极为密切 402

三、免疫学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402

第二节 中医药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404

一、中医学理论与免疫学关系的研究更深、更广 404

二、补益类中药是中药免疫作用研究的突破口 405

三、中医药对NIM网络影响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一大飞跃 405

六、动物模型不断改进 406

四、加深了对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水煎剂与提取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406

五、对中药免疫作用及其特点的认识更加明确 406

七、研究层次逐步深入 407

第三节 中医药免疫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408

一、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单体)的关系 408

二、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的关系 408

三、动态时效与动物模型 408

四、功能与形态的关系 408

五、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 409

六、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