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河南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河南》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第四编 政治建设 3

第十六章 中共河南党组织的建设 3

第一节 历次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3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5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6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6

第二节 党的思想建设 7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宣传 7

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 10

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 14

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15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19

一、党员队伍建设 19

二、党组织的建设 20

三、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1

四、中共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建设 24

第四节 党的作风建设 25

一、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25

二、优良党风遭到严重破坏 27

三、优良党风的不断恢复 29

第十七章 民主与法制建设 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2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发展 32

二、多种形式民主制度的建立 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8

一、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 38

二、政法工作机构的建立与健全 40

三、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43

第十八章 群众团体组织的建设 50

第一节 工会组织与工运工作 50

一、河南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发展 50

二、工人阶级地位和素质的提高 52

三、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 53

四、工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55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工作 56

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成长壮大 56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 59

三、一代新人在成长 61

第三节 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 62

一、妇女组织与妇运概况 63

二、妇女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 64

三、妇女文化技术素质显著提高 66

四、广大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67

五、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69

第四节 其他群众团体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70

一、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 70

二、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72

三、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72

四、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74

五、河南省个体劳动者协会 76

第十九章 统一战线工作 78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发展 78

一、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78

二、统战工作的重点转移 80

三、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82

第二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日益完善 84

一、政协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84

二、发挥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职能 85

三、发挥政协人才库的优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88

四、组织学习,搞好自我教育 89

第三节 各民主党派的建设 90

一、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 90

二、各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 93

三、积极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服务 94

第四节 少数民族工作 95

一、民族平等政策的贯彻 95

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98

三、少数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善 100

第五节 宗教工作 103

一、爱国宗教团体的成立及其作用 104

二、天主教、基督教界的反帝爱国运动 105

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界反对封建特权和封建压迫的斗争 106

四、宗教界爱国政治联盟的巩固和扩大 107

五、宗教界的国际友好往来 108

第六节 侨务与侨联工作 109

一、侨务工作 109

二、侨联工作 111

第二十章 民兵建设 113

第一节 光荣的革命传统 113

第二节 民兵建设的发展 115

一、实行普遍民兵制,发展壮大民兵队伍 115

二、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 116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民兵工作 118

第三节 新时期的民兵建设 119

一、调整民兵组织,实行民兵、预备役相结合 119

二、改革教育训练,提高民兵素质 121

三、加强“四项基本建设”,使民兵工作走向正规化 122

四、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改革城市民兵工作 122

五、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探索富国强兵新路 123

六、充分发挥民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24

第五编 文化建设 131

第二十一章 教育事业 131

第一节 前进中的教育事业 131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河南教育 131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河南教育 133

三、河南教育的主要成就 134

第二节 基础教育 136

一、普及和提高初等教育 136

二、调整和加强中学教育 139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142

四、支持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143

五、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 144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145

一、中等专业教育 145

二、职业技术教育 146

三、技工教育 148

第四节 普通高等教育 149

一、新中国建立后的高等教育 149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高等教育 150

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152

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155

第五节 成人教育 155

一、城乡扫盲工作 155

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156

三、职工、干部教育 157

四、成人高等教育 158

第六节 师资队伍建设 161

一、师资队伍状况 161

二、师范教育 162

三、教师进修 163

四、民办教师队伍 164

第二十二章 科学技术事业 165

第一节 科学技术事业 165

一、科研机构建设和科技队伍的发展 165

二、重要的科技活动和成就 167

三、农业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 173

四、新兴科技的开发与应用 179

第二节 社会科学事业 188

一、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 188

二、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 190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192

第三节 科学普及工作 200

一、学术交流活动 200

二、科技咨询服务 201

三、科学普及 202

第二十三章 文化艺术事业 20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205

一、文学创作队伍建设及文学园地的创办 205

二、创作成就及其特色 206

第二节 地方戏曲 210

一、源远流长的河南地方戏 210

二、剧种、流派争奇斗艳 212

三、剧目建设 214

第三节 社会文化 217

一、蓬勃发展的社会文化事业 217

二、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 218

三、走向多元化的群众文艺 220

第四节 文物、博物馆事业 225

一、丰富多彩的文物遗迹 225

二、文物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226

三、考古发掘的新成就 229

四、发展中的博物馆事业 230

五、可喜的科研成果 232

第二十四章 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事业 235

第一节 报刊工作的发展 235

一、报纸在河南的发展 235

二、河南期刊的发展 240

三、报刊干部队伍的建设 244

四、报纸、期刊在改革中前进 247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 249

一、广播事业 249

二、电视事业 254

三、广播电视新闻体制的改革 256

四、电影事业 257

五、音像制品与音像管理 258

第三节 图书出版事业 258

一、出版事业的发展 259

二、编辑出版工作 260

三、图书印刷和发行 266

第二十五章 体育事业 269

第一节 体育事业的兴起 269

一、体育事业面貌的根本改变 269

二、体育训练与体育科研的发展 270

三、体育设施建设 272

第二节 群众体育的发展 274

一、学校体育 274

二、职工体育 275

三、农村体育 277

四、中州武术 278

第三节 竞技体育 280

一、体育竞赛 280

二、中州体坛谱新曲 282

三、河南体育史上辉煌的一页 284

第二十六章 卫生事业 28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疫工作 287

一、爱国卫生运动 287

二、卫生防疫 288

三、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290

第二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 293

一、城市医疗事业的发展 293

二、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293

三、医疗设备的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294

四、医学科研 296

第三节 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 297

一、努力继承祖国医学 297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 298

第四节 妇幼保健和药政管理 299

一、妇女保健 299

二、儿童保健 300

三、药政管理 301

第五节 计划生育 302

一、人口增长概况 302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303

三、婚姻生育观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305

第二十七章 对外友好交往和旅游事业 307

第一节 对外友好交往 307

一、外事工作 307

二、接待外宾、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310

三、友好城市、友好组织和校际关系的建立 311

四、人才、智力的引进 312

第二节 旅游事业 313

一、旅游 313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315

三、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3

第六编 城镇建设 329

第二十八章 建设中的河南城镇网络 329

第一节 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 329

一、市、县领导体制的初步改革 329

二、中心城市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促进 332

第二节 蓬勃兴起的村镇建设 339

一、村镇建设的迅速发展 339

二、村镇建设振兴了农村经济 343

第二十九章 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 346

第一节 城市规划与管理 346

第二节 城镇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 349

一、城镇房产管理 349

二、私房改造及遗留问题的处理 350

三、住宅建设 351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353

一、城市道路、桥梁 353

二、城市公共交通 354

三、城市供水与排水 354

四、园林绿化与城市环境卫生 356

五、城市燃气 357

六、市政工程及管理 358

第四节 城市环境保护 359

一、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59

二、污染防治 360

三、环境保护科研、环境保护工业和环境管理 362

第三十章 河南的主要城市建设 364

第一节 河南省会——郑州市 364

一、历史悠久的英雄城市 365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366

三、轻重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建设 368

四、日益发达的商业旅游业 369

五、日新月异的市政建设 370

六、繁荣昌盛的文化教育事业 372

第二节 九朝古都——洛阳市 373

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名都 373

二、以机械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建设 376

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378

四、美丽的花园化城市 379

五、中原的旅游胜地 381

六、欣欣向荣的市政建设 382

第三节 新兴煤城——平顶山市 383

一、荒野上崛起的新兴城市 383

二、艰苦创建的煤炭基地 384

三、综合发展的工业建设 385

四、日益繁荣的科学文化事业 387

五、面貌一新的市政建设 388

第四节 历史名城——开封市 390

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390

二、艺苑多姿,文化发达 392

三、商业繁荣,经济奋飞 394

四、新兴的旅游业,美好的前景 396

第五节 豫北重镇——新乡市 398

一、交通便利,经济繁荣 398

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402

三、文化事业蓬勃兴起 403

第六节 殷都故地——安阳市 405

一、悠久文明的历史 405

二、蓬勃发展的工业 407

三、崭新的城市面貌 410

第七节 石化基地——濮阳市 412

一、龙的故乡 412

二、新兴的中原油田 413

三、经济建设迅速发展 414

四、科教文化事业大步前进 416

第八节 古老煤都——焦作市 417

一、古老文明的历史 417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418

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 419

四、科学文化事业日趋繁荣 421

五、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423

第九节 其他城市的建设 424

一、鹤壁市 424

二、许昌市 424

三、漯河市 425

四、三门峡市 426

五、南阳市 427

六、信阳市 428

七、商丘市 429

八、周口市 429

九、驻马店市 430

十、义马市 431

结束语 432

附录一 河南省社会主义建设大事记(一九四九——一九八六年) 456

附录二 河南省历届领导人名单 505

附录三 河南省行政区划表 518

彩色插图目录 520

后记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