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1
一、古代中国的藩属 1
(一)关于藩、属的概念 2
(二)先秦时期的五服制理论 4
(三)先秦时期的“夷夏观” 17
(四)汉唐藩属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22
二、高句丽国的归属 58
(一)历代王朝对高句丽归属的认识 59
(二)高句丽对中国的认同 65
(三)高句丽在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 73
历史篇(上) 81
一、汉四郡研究 81
(一)四郡设置前的东北边疆 81
(二)汉四郡的设置及沿革 84
(三)四郡的地望 90
二、古代中国政权与高句丽相互政策研究 97
(一)汉至唐各王朝对高句丽的政策 97
1.两汉王朝的高句丽政策:由直接管辖向羁縻统治方式转化 97
2.魏晋南北朝各政权的高句丽政策:羁縻状态下的不同政策 115
3.隋唐王朝的高句丽政策:重新构筑直接管辖的努力和实现 126
(二)高句丽对汉至唐各王朝的政策 139
1.对两汉王朝的政策:在郡县辖侯国状态下谋求发展 140
2.对魏晋南北朝各政权的政策:在臣属关系状态下谋求壮大 142
3.对隋唐王朝的政策:为免遭覆灭而做的种种努力 147
三、高句丽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研究 154
(一)高句丽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 154
1.交流的途径和范围 154
2.经济交流对高句丽经济发展的影响 158
1.交流的途径和范围 160
(二)高句丽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 160
2.文化交流对高句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64
四、高句丽活动地域变迁研究 169
(一)建国初期的活动区域 169
(二)东汉曹魏时期的活动区域 175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活动区域 176
(四)隋唐时期的活动区域 178
五、高句丽文化研究 185
(一)教育与文学 185
(二)祭祀 190
1.祭天 190
2.祭祀祖先 191
4.祭祀山川洞穴 192
3.祭祀社稷 192
5.祭祀日月 193
6.祭祀星辰 193
7.祭祀伏羲女娲 193
8.诸神灵、仙人的祭祀 194
(三)佛教与道教 194
(四)碑碣石刻 200
1.好太王碑 200
2.中原高句丽碑 202
3.人像石刻 203
4.石柱、无字碑 204
(五)壁画艺术 207
(六)音乐舞蹈 217
(一)正史中记载的句丽 225
历史篇(下) 225
一、句丽考 225
(二)句丽之称的出现 232
(三)关于“句丽国” 234
二、高句丽建国时间考 242
(一)高句丽建国时间的几种意见 242
(二)高句丽建国时间考 248
(三)建国传说的汉文化本体 256
三、高句丽诸王在位时间考 260
(一)史书记载的分歧 260
(二)高句丽诸王及年代 263
四、高句丽复国活动考 272
(一)安舜复国活动及其失败 272
(二)宝藏复国活动及其失败 276
五、高句丽五部考 279
(一)高句丽五部的形成与地域 279
(二)五部地区文化遗址调查 283
(三)万发拨子遗址发掘 285
(四)五部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 287
研究篇 291
一、高句丽考古研究评议 291
(一)中国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291
(二)中国学者的考古研究 302
1.高句丽古城研究 303
2.高句丽古墓研究 306
3.高句丽壁画研究 309
4.好太王碑研究 314
5.高句丽文物研究 318
6.考古研究专著 321
(三)外国学者的考古研究 323
1.朝鲜学者的研究 323
2.日本学者的研究 334
二、中国学者的高句丽归属研究评析 346
(一)高句丽归属研究已成高句丽历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346
(二)高句丽归属研究仍需深化 348
(三)加强疆域理论研究应是当务之急 362
三、五代至明中国正史将高句丽写入王氏高句丽传、朝鲜传原因试析 365
(一)唐以前中国正史对高句丽的记载 365
(二)五代至明中国正史对高句丽和王氏高丽之间关系错误记载的演变过程 375
四、《三国史记》及其高句丽历史记述 379
(一)金富轼生平及其史学思想 380
(二)《三国史记》的编纂及其刊印 389
(三)《三国史记》的体例及其内容 400
(四)(三国史记》的高句丽历史记述 405
五、朝鲜学者孙永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评述 412
(一)孙永钟教授其人 412
(二)孙永钟著《高句丽史》三卷本评述 415
(三)孙永钟新著《高句丽史之诸问题》评述 432
(四)孙永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在朝鲜学界的地位与影响 438
六、韩国学界的高句丽研究评述——以白山学会与高句丽研究会为中心 439
(一)白山学会的沿革及其主要学术活动 440
(二)白山学会近年来关于高句丽历史的主要研究成果 449
(三)高句丽研究会的沿革及其主要学术活动 454
(四)高句丽研究会会刊《高句丽研究》1—11辑所载主要论文评述 475
后记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