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理性王国的思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永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4318787
  • 页数:47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理性王国”的思考 1

一 古老而又常新的“理性王国” 1

二 哲学是探索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学说 2

三 哲学的使命在于导引人们去追求和创造真善美的世界 5

四 哲学的贫困、繁荣及功能的强化 8

五 当代中国哲学的时代课题、时代使命和应塑造的时代精神 13

第二章 实在王国的思考 16

一 实在世界的客观性及其表述 16

(一)问题的提出 16

(二)客观性的含义 19

(三)客观性含义的层次性及其表述 21

二 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天然世界 25

三 人类活动创生的人为世界 28

四 划分天然世界和人为世界的哲学意义 32

五 马克思哲学最关注“感性世界” 35

六 马克思哲学的“感性世界”理论 38

(一)感性世界的范围和内涵 38

(二)感性世界的类别及其统一性 40

(三)感性世界的现实基础 45

(四)感性世界的基本特性 47

七 人态化世界与异态化世界 51

八 结束语 55

一 说不完的故事——人是什么? 57

第三章 人的王国的思考 57

二 揭开人的本质的方法论 59

三 人区别于他物的基本特性 62

四 实践是人的特性生成的基础 66

五 人是自我创造着的实践动物 73

六 人性与阶级性 76

第四章 实践王国的思考 80

一 实践活动论论纲 80

(一)引言 80

(二)中西哲学史上的实践观 81

(三)马克思的实践理论 83

(四)实践活动的根据 85

(五)实践活动的本质 87

(六)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 90

(七)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内容和过程 92

(八)实践活动的基本尺度 94

(九)实践活动的负态效应 96

(十)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践论探讨 97

(十一)坚持科学形态的实践观 99

二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 100

(一)引言 100

(二)超越旧哲学 101

(三)用实践方式审视对象世界 105

(四)实践观的确立是新哲学崛起的根本标志 110

三 马克思的实践对象化理论 112

(一)实践对象化的一般规定 113

(二)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唯物主义基础 116

(三)现实的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 117

(四)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22

(五)对象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125

(六)对象化与异化 129

(七)对象化与共产主义社会 132

(八)结束语 136

(一)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论启示 137

四 研究实践规律,发展实践认识论 137

(二)研究实践规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认识论 140

(三)实践认识论与当前认识论研究 145

(四)附录:实践规律讨论会纪要 148

第五章 认识王国的思考 154

一 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二重地位和作用 154

二 对认识含义的探讨 160

(一)应消除“认识”概念的多义性 161

(二)对传统认识定义的质疑 162

(三)认识定义之我见 166

(一)认识对象的层次 173

三 对认识对象的探讨 173

(二)认识对象的含义 179

(三)精神现象也是认识对象 181

四 知性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184

(一)为什么知性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 185

(二)知性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90

五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初探 194

(一)为什么理性认识不能直接指导实践活动 194

(二)事实的证明 197

(三)哲学史的证明 200

(四)实践观念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 204

(五)实践观念的特点 207

(六)实践观念的地位和功能 209

(七)附录 212

六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转化过程再探 213

(一)理性认识具有转化为实践观念的根据 214

(二)由“是什么”向“要什么”的转化 216

(三)由“要什么”向“要怎样”的转化 219

(四)由实践观念向实践活动的转化 221

七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 223

(一)问题的提出 223

(二)对被改造的客体、实践活动矛盾特殊性的认识 224

(三)对实践活动的价值认识 230

(四)对实现目的的途径、方法的认识 235

(一)问题的范围和根据 238

八 理论可行性条件探讨 238

(二)理论可行性的基本条件 240

(三)几点结论 252

九 意识反作用的物质条件 255

(一)意识反作用的人脑条件 255

(二)意识反作用的人体和体力条件 258

(三)意识反作用的中介工具条件 261

(四)新科技的发展可能引起意识反作用的物质条件的伟大变革 263

十 意识的实践本性 265

十一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三层意识关系 272

(一)问题的提出 272

(二)认识、评价和观念改造的三层意识 273

(三)三层意识的相关性 277

(四)三层意识的顺序性 278

十二 十年来我国认识论研究和发展述评 280

(一)认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280

(二)认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 283

(三)认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287

(四)认识论发展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290

(五)当前认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本态势 292

(六)近期认识论发展趋势展望 294

第六章 真理王国的思考 297

一 真理客观性含义之我见 297

二 客观真理的第一层含义也不能成立 303

三 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308

四 再说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310

(一)“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指的是什么? 310

(二)为什么相对真理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314

(三)恩格斯肯定过这种绝对真理吗? 318

(四)列宁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绝对真理”的? 322

五 应放弃“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的提法 326

(一)是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还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 326

(二)承认绝对真理、相对真理违背了真理的唯物辩证观 329

六 真理和谬误互含性根据新探 333

(一)真理和谬误的质、量分析 334

(二)真理和谬误都有不完满性 337

(三)恩格斯肯定了真理和谬误有互含性 339

七 对真理和谬误互含性的再探讨 342

(一)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的互含性 342

(二)对“真理质的规定性”质疑的质疑 345

(三)对“真理量的规定性”质疑的质疑 348

(四)经典作家没有真理和谬误互含性的思想吗? 351

八 对某些真理有阶级性的新探讨 355

(一)讨论这一问题的方法论 355

(二)真理的阶级性指什么? 357

(三)哪些真理可能会有阶级性? 359

(四)真理是主体与客体观念的内在一致性 363

(五)结论 365

九 价值真理、实践真理与真理的阶级性 366

(一)真理、真理的阶级性 366

(二)认识过程的阶段性与真理的类型 367

(三)价值真理和实践真理才会有阶级性 375

(四)真理的定义与真理的阶级性 378

(五)经典作家们否定过真理有阶级性吗? 381

第七章 价值王国的思考 386

一 价值哲学论纲 386

(一)价值哲学的研究对象 386

(二)价值思想史 387

(三)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389

(四)价值存在的根据 390

(五)价值本体论 391

(六)价值认识论 392

(七)价值目标论 394

(八)价值创造论 395

(九)价值实现论 398

(十)结束语 400

二 价值的含义、要素和生成的根据 401

(一)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意义 401

(二)价值的基本要素 404

(三)人活动的目的性是价值生成的根据 414

三 “事实检验”与“价值检验” 415

(一)价值论研究与思维模式创新 419

四 “价值王国”里的新探索 419

(二)“价值”的基础性与“基础”的有效性 423

(三)价值的评价与评价的实质 426

(四)超越鸿沟与填平鸿沟 429

第八章 自由王国的思考 433

一 对待自由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 433

二 讨论自由含义的方法论 435

三 自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达到的真善美的统一 440

四 自由的要义在于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发挥 449

五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以前有几种自由观? 451

(一)引言 452

六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思想 452

(二)自由是做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主人” 454

(三)自由是自主性和约束性的统一 455

(四)自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458

(五)自由是社会和个人的统一 460

(六)自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462

(七)自由是权利和能力的统一 464

(八)自由是全人类性和阶级性、无国界和有国界的统一 466

(九)自由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468

(十)“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高境界和历史使命 469

(十一)结束语 473

后记 475